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村中学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二是学生不想提出问题;三是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学生问题意识淡薄除与学生自身有关外,还与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等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授人以渔,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重视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创设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互动的情景,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物理学习的积极体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其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品质的发展。问题意识是学生终生的财富,是创造发明的基础,也是新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问题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似乎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得不面对却又感到棘手的问题,而"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存在又是一个伴随着教育产生与发展的永恒问题。为了更好地面对"问题学生",我们首先必须辨析清楚两个概念,一是"学生问题",二是"问题学生"。所谓"学生问题"是从来都有并且随时会发生的普遍问题;而"问题学生"则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在成长中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在心理、行为等  相似文献   

5.
郑立平 《山东教育》2014,(Z6):24-26
“问题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似乎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却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但是,“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存在又是一个伴随着教育产生与发展的永恒问题,谁也不可能杜绝其产生,谁也不可能保证其根治。所以,预防胜于诊疗,永远是根本之策。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辨析清楚两个概念,一是“学生问题”,二是“问题学生”。所谓“学生问题”是从来就有的,并随时都会发生的普遍问题;而“问题学生”则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世界各国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虽然问题解决成为国内外数学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但如何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日常教学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基于对400名小学生进行的连续三年的追踪实验研究,提出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教学路径:围绕问题解决的四个认知过程即提取与理解、表征与提出、计划与执行、监控与反思,形成课堂教学中暴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四个教学环节。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校教师的问题解决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实验校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在监控与反思方面显著高于控制校学生;实验校学生在监控与反思方面问题解决的自信心显著高于控制校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学生外在表现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家庭、社会、学校等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在思想、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简言之,大部分问题学生是心理问题所导致的,而不是真正的思想品德欠缺。从心理方面分析,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而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然而,以往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以学生没有问题为最好的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参与学习的机会与思考的时间,这是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在现代教  相似文献   

9.
贾璐 《教师》2011,(30):12-12
一、问题学生外在表现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家庭、社会、学校等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在思想、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简言之,大部分问题学生是心理问题所导致的,而不是真正的思想品德欠缺。从心理方面分析,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学生思维的中心,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充满了探索与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进行观察、推断,继而进行模拟实践,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问题中实现独立思考,与学生展开讨论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质疑与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化学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是表层的和形式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本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所以,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环节的第一要素,也是核心要素,因为提不出问题就无从探究。  相似文献   

12.
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必然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与重点。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逐渐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海南教育》2013,(6):61-62
<正>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既辛苦又烦恼,每天面对着不同问题的学生,既要纠正学生的行为问题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问题,班主任要想帮助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常常需要与该生进行耐心、反复、细致的谈话,心理疏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学生谈话也是一门艺术,也是考量我们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一个因素。谈话的内容、技巧、方法直接影响谈话的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14.
开展以质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PYP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在以质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在质疑中学习知识、发展交流、合作、反思等技能,培养关爱他人、思想开朗等品质;教学过程受学生的问题驱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疑学习过程成为教学的目标与教学流程设计的基础;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发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课堂教学环境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问题是创新的根本与源泉,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中学历史教师可以从扩充学生历史知识、营造课堂民主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韩进 《考试周刊》2015,(14):173
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根源,目前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引发品德问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关注学生心理,用心理学方法认识学生品德问题,从调整学生心理入手塑造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17.
<正>产生、提出与整合问题是学生发展学习的核心。问题包括发展知识的问题和发展思维的问题。真正有价值的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则是能引起学生集体思维的问题,也是课堂最重要的生成动力。在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而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文津中学的课堂导学就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学习活动,课堂的"导问研学",就是教师用问题与方法来提升课堂的导学  相似文献   

18.
生成性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以学生为提问主体。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入手,探讨在地理教学中问题的建构与解决策略:观念的转变是促使问题生成的动力;点拨学生提问技巧、鼓励学生评选问题是激发学生生成问题的教学策略;重视课前预设、融合多种教法、把握解决时机是解决生成问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晓群 《湖北教育》2009,(11):51-52
问题情境是指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联的、包含生活化的问题事件。为了实施有效的教学.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是必要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另一方面,问题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者说.问题情境既是与学生紧密相连的事件.同时又是数学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综合与实践领域不同于其他三大领域的学习内容都有自己固有的逻辑系统和知识点,其素材是来自学生的生活,是学生们熟悉、感兴趣的。凡是能引发学生数学的思考或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综合与实践的学习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