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牛李党争,既以牛李二党为主角,因此,评价牛李二党自然便成为研究牛李党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通常是在对二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集中在二党政见方面的比较,似乎还很少见到有专文论及对二党内部关系的探索。笔者以为,对牛李二党不仅应比较其政见,还应对照其内部关系。因为牛李二党在内部关系上不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二党的评价,所以,就更有对此加以研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牛李党争是晚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传统认为,党争的焦点是对进士科的态度,牛党重进士科,李党重门第,李党是反动的,牛党是进步的,因此,关于两党的评价是偏牛非李。笔者认为,传统观点有失偏颇,本文就牛李党争的焦点,两党的社会基础以及评价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晚唐直相周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东 《天中学刊》2002,17(1):85-89
牛李党争左右着晚唐政局,几乎每个官员都有党派背景,周墀是牛党中的重要人物。然而周墀并不热衷于朋党之争,他是人比较务实的人。担任地方官,他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善政;作为宰相,他敢于直言进谏,勇于抵制官场上的不正之风,善于识别和提拔人才,当然,他也称不上是一位政绩卓著的宰相,因为他当政期间并没有对晚唐腐败的政治局面进行刷新。总体而言,周墀是以正直爱才而称誉晚唐的一位名相。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牛李党争研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牛李党争是否存在,党争的起因,牛李两党与宦官的关系,党争的焦点和总体评价等五个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牛李党争研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牛李党争是否存在,党争的起 困,牛李两党与宦官的关系,党争的焦点和总体评价等五个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 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泪李商隐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李商隐(812—858),晚唐著名诗人,仕途不顺,年轻时便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沉浮挣扎,做了大半辈子仰人鼻息的幕僚。他曾靠牛党重要人物太平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得以提拔重用,开成二年(837),有赖令狐楚之力,好不容易进士及第。但两年后,却做了李党铁杆人物王茂元的乘龙快婿,于是背上了"忘恩负义"之骂名,进退不由。糟糕的是,后来李党被击败,牛党擅权,当朝宰相是令狐楚之子令狐綯,诗  相似文献   

7.
外朝党争与内廷之争其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唐代牛李党争发生在宦官专横这样的背景之下。问题在于这两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解释牛李党争的时间性的时候,曾对此作过这样的阐述:他认为“外朝士大夫朋党之动态即内廷阉寺党派的反影,内廷阉寺为主动,外朝士大夫为被动”。宪宗朝,宦官开始分为两派,所以外朝党争初见端倪,宣宗以后,“阉寺起族类之自觉,其间不发生甚剧之党争,而能团结以对外”  相似文献   

8.
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诗,是研究中晚唐牛李党争与文学关系的重要文献,诗歌虽然从自身的角度记载表现史事,但涉及到众多的人物与事件,尤其是党争激烈时,官场上、人事上倾轧的程度与复杂的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党争使他的政治命运受到很大的挫折,对他心态的变化更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大历史眼光看 ,牛李党争并不仅仅是朝廷士大夫派别在政见和简单的人事关系上的冲突。它根源于魏晋南朝以降的士庶对立 ,经唐代以诗赋取士的杠杆 ,士庶力量的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双方便透过党争的形式展开决定各自命运前程的斗争。牛党是新兴地主阶层的代表 ,李党是保守的旧士族的代表。两党在社会文化等方面差异使李党以至整个士族阶层在党争中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是婚姻致祸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李商隐卷入牛李党争的起因问题,学术界普遍的看法是婚姻致祸说,认为李商隐在开成初年离开牛党令狐楚后,做了李党王茂元的幕佐①,还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因此才遭到牛党的排斥,从而卷入了党争的漩涡。这种说法肇自旧、新《唐书》②此后历代的研究者如冯浩、张采田直至今人吴调公、陈贻焮在各自的著述中,都不加辨明,不同程度地袭用此说。冯浩在他的《玉谿生诗集笺注》中说得更加明白:“义山以婚于王氏,致触朋党之忌”,“党局嫌猜,一生  相似文献   

11.
说到中晚唐政治史,不能不提起牛僧孺与李德裕这对老冤家,也不能不提起围绕牛、李二人展开的错综复杂的“牛李党争”。“党争”是史学界公认的唐代三大痼疾之一,它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鼎足而三,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李唐王朝的衰微以至覆灭。对于“牛李党争”,历来史家积讼?..  相似文献   

12.
中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是当时的重要政治事件之一,许多文人都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白居易以独善其身的处世方式在这场党争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自已的人格独立。但他对党争的是非实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其创作中以婉转深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党争对于其晚期散淡闲适的诗风形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些充斥着个人闲情逸致的文字成为他保护自已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晚唐党争与白居易的后期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是当时的重要政治事件之一,许多文人都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白居易以独善其身的处世方式在这场党争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自已的人格独立.但他对党争的是非实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其创作中以婉转深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党争对于其晚期散淡闲适的诗风形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些充斥着个人闲情逸致的文字成为他保护自已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举子在行卷之前选择投献对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考虑地域因素,京畿地区由于公卿、名公聚集,是举子行卷的首选,在此行卷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文场领袖、文宗是举子投献的重要目标,韩愈、柳宗元等领袖人物,"皆以引接后学为务",荐拔后学无数,有"韩门弟子"的典故。三是,在中晚唐牛李党争背景下,牛党与进士朋甲相结合,举子也将牛党党魁和依附牛党外围的朋甲"朋头"作为投献的重要对象。四是,刺史、节度使等地方长官及其僚佐是举子主要的行卷对象,且是举子投献行卷最多的对象群体,其中有科名和文学的地方长官尤受青睐。此外,中央清要官员途径地方,也会成为举子追逐投谒的对象。总体而言,举子行卷对象不宜给"冗慢无势者",要"如贡大诸侯、卿士及前达有文章积学者",才不至于"其礼甚厚而所与之甚下"。  相似文献   

15.
难读李商隐     
李商隐有“小李”之称,他的诗给晚唐诗坛抹了一层瑰丽的色彩。然而,他的诗已没有了盛唐李白的飘逸浪漫、狂放达观,而是郁积了感情的缠绵结绕,偏于虚幻的想象世界,令人时时感到读解的困难与迷茫。 一 李商隐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悲剧气氛中。 晚唐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时代,宦官操纵政局,藩镇对抗朝庭,官场党争不休,整个社会弥漫着衰世末代的情绪。 晚唐牛李党争势同水火,延绵四十年,两大派官僚在窝里死斗,“你方唱罢我登台”,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们几乎没有能摆脱这种争斗漩涡的。李商隐十九岁时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推荐而中进土。次年李党的经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女婿,而令狐绹与王茂元是政敌,牛党的人认为李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指斥他“忘家恩,放利偷合。”更主要的还是李商隐对李党的李德裕比较佩服。李德裕在会昌年间执政时,平定了泽潞藩镇刘桢,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在大和年间任剑南西昌节度使时抗击回纥、吐蕃,帮助武宗灭佛以治理经济,限制科  相似文献   

16.
中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是当时的重要政治事件之一,许多文人都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白居易以独善其身的处世方式在这场党争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自已的人格独立。但他对党争的是非实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其创作中以婉转深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党争对于其晚期散淡闲适的诗风形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些充斥着个人闲情选致的文字成为他保护自已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旧史称杜牧“刚直有奇节”,今之论者亦谓其“刚直耿介”,在牛李党争中“不屑逢迎权贵”,“不肯稍事敷衍”。本文以史实为镜照之杜牧,认识其在牛李党争中的依违变化,并追寻出其合于自己、有利于自己、能寄予希望者则趋之,否则则舍之的趋舍标准,以提供对其知人论世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8.
李德裕是唐朝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过去,虽有不少人研究过他,但多着重于把他作为牛李党争的李派首领进行研究,而对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则研究很少.因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述李德裕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阐明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的一生与历时40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终。但他怀抱着“爱君忧国”的政治理想,表现出的是具有独立政治见解、富有正义感的正直特立品格,他丰富的政治诗创作正是这种政治理想的结晶。由此而导致了他在朋党政治下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杜牧与牛李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但形成杜牧徘徊于牛李党这种思想矛盾的原因却没有受到重视。本将从杜牧的家学着手,力求较清晰地分析形成他矛盾心态的原因,再从其家学门风简单探讨他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