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编写者温儒敏教授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1+X”教学策略。“1+X”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少量经典的课文最大限度地拓宽阅读面,可以较为有效地缓解学生阅读时间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研究“1+X”阅读教学,进一步总结了“1+X”的价值内涵、使用策略;在主题选择方面提出需要关注助读练习系统、贴近学情;在“X”的材料选择方面,提出聚焦意象、构建诗人形象的观点,并以《钱塘湖春行》为例,展开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2.
廖椿彪 《新教师》2019,(9):35-36
“1+X”群文阅读模式是传统阅读教学拓展的一种新形式。所谓“1+X”群文阅读模式,即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依托教材中原型课文的“1”,再加上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的“X”。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完美地避开过去阅读教学课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阅读效果差的不足,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1+X”群文阅读呢?  相似文献   

3.
陈忠英 《教师博览》2023,(36):39-4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以“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策略为主题,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法,通过相关理论分析,提出教学策略的具体步骤与策略。“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问题与挑战并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改进“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思路,为未来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1+X”主题化延伸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可以弥补单篇文章阅读浅层次的不足,增强学生整体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和客体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1+X”的阅读实践特点,简要地对“1+X”群文阅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进一步为“1+X”群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推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当前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举措,希望能够有助于切实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的同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求实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群文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全新模式,会以选择特定的文章为前提,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共同构建阅读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桎梏,让阅读更加有趣,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参与度,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意识,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阅读教学也有极强的实用性。随着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盛行,更为细致的、基于不同方向或角度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方法被提出,例如“统整”法、“迁移巩固”法、“冲突”法、“1+X”法等。本文从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1+X”法的现状和价值,并提出可行的策略,以期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1+X”群文阅读教学有三种模式:一篇课文带动多篇课文、一篇课文带动多篇课外文章、一个单元带动多篇课外文章。结合已有理论及课例和自身教学实践,“1+X”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置应指向人文主题、本体知识、阅读策略和思维认知。  相似文献   

8.
自新课改以来,“1+X”多元阅读的方式和理念就开始逐渐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此,文章以部编版教材为载体,理性地分析了“1+X”多元阅读教学的内涵与重要性,并从“定点发散式阅读”“任务驱动式阅读”“读写联动式阅读”“立体全面式阅读”四个角度提出了“1+X”多元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文章作者通过策略的尝试,以探寻适合学生高效进行“1+X”多元阅读的方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学情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通过由厌读到愿读、由浅读到悟读、由散读到整合、由“1”到“X”的“四阶”阅读活动,使得学生愿意亲近经典、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1+X”多文本阅读模式的实施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的整合,因此该模式可以被任课教师作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抓手。基于此,本文将新课标的贯彻实施作为研究背景,围绕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教学,针对“1+X”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展开分析,旨在落实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提升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群文阅读作为课内单篇阅读教学的补充,有效衔接了课内外阅读教学,有力推动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发展。“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借助单篇教学的“1”,拓展到同一主题下多篇阅读的“X”,以精读课文的有效延伸及单元主题的有效拓展作为群文阅读的方式,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1+X”群文阅读模式,是指以“1”篇教材教读课文为起点,整合单元其他课文组成群文阅读,再向课外延伸,形成发散性阅读,以“X”为代码,构成完整的阅读学习程序体系。高中生有比较成熟的阅读思路、阅读方法,为“1+X”群文阅读模式教学奠定了基础。鉴于此,教师要从“听说读写思”等方面展开设计和组织教学,启动“1+X”群文阅读模式程序,提升阅读教学品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94):51-52
1+X阅读教学方式是借由对教学内容的重构,密切建立课内和课外联系,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促进课内和课外阅读教学双重改革。将1+X阅读教学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实现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文章以1+X阅读教学方式的内涵为切入点,详细介绍1+X阅读教学的类型及其实施途径,借此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借鉴,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红色”作品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1+X”阅读教学对初中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通过建构统整模式,将“1+X”阅读教学与“红色”作品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红色”作品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发现,“1+X”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使学生在感悟“红色”作品的同时,培养多层次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童芳芳 《考试周刊》2024,(17):98-102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应运而生。教师基于智慧课堂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构建动态开放的阅读课堂,并基于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情,同时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文章通过分析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针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发挥智慧课堂效能,构建高效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1+X 阅读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开展 1+X 阅读的时候,要根据 1+X 阅读的特点:主题明确、多方向、多角度,以及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求。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 1+x 拓展阅读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涂静 《英语教师》2024,(1):135-138
介绍项目化学习的概念。阐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意义。结合教学实例,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应用策略,即基于教学要点和学情,确定项目主题;基于项目化学习规划,搭建学习“支架”;创设项目化教学情境,发掘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互动,提升学习的深度;制订项目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54):40-41
"1+X"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形式,因此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把握,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更加完善。基于此,本文从"1+X"群文阅读内涵及意义作为切入点,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以三年级统编版教科书为例,提出几点具体运用策略,以期促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王妍 《家长》2023,(33):150-152
<正>“1+X”阅读教学指的则是通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1”)外加相关的拓展材料(“X”),而形成的一个完整教学单元,能够在帮助学生更为轻松理解教材中文章内涵及意义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的相应知识面,并培养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切实地担负起神圣的教育职责,重视落实“1+X”阅读教学模式在日常的应用,以此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真实状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确保更为高效、高质语文阅读课堂的良好构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探讨,培养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20.
要解决现今阅读教学的低效问题,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师具有学情视角,使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从割裂状态走向相互融合。通过《故乡》一课的教学案例,从课前、课中、课后来聚焦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等方面的学情,阐述基于学情视角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循环圈的构建,旨在为语文教师提升阅读教学效益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