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健身效应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体育活动兴趣对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与效应。实验表明:对体育有明显兴趣的学生较对照组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负荷效应、身体素质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陈莹 《体育世界》2013,(5):11-1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主要研究方法,对我校新开设的体育游戏课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游戏课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对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设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大学生球类项目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本校大学生的球类项目运动兴趣是十分浓厚的,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较为明确,是对球类项目运动的兴趣爱好和提高身体素质;参与球类运动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基本合理;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球类运动,有待于更广泛地在高校普及各种球类运动性项目。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更好的促进高校球类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闫洪杰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5):566-568,559
为了探讨高校体育选项课实施最优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测量法及统计法等方法。结果表明:(1)体育选项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学,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受广大学生欢迎,是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可加以推广;(2)经过体育选项分层教学、模式教学,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加,运动技术明显提高,表明其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术的掌握效果良好;(3)经体育选项分层教学模式教学,大学生的情绪感受性、身体自尊等均出现显著性的变化,表明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良好情绪体验得到提高,心理素质得到加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运动兴趣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性,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师上课的类型、体育课开展的类型、学生体育知识的熟识程度等因素对学生兴趣进行分析,找到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原因,进而认为学校以及社会应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帮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生活质量,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6.
通过教学实验法,研究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隐蔽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有显著性效果,且男生身体自尊水平显著性高于女生,说明体育隐蔽课程对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有显著性作用。建议各高校大力开发体育隐蔽课程,调整体育课程结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对体育的兴趣,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开设体育课现状的调查、分析。身体素质好坏与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相联系。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多开设篮球和足球课。  相似文献   

8.
张伟  吕玉军 《体育科技》2011,32(1):63-65
针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下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体质、心理、运动技能水平不足的现象,通过实验研究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改善了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增进了健康,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效果,其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果显著,推动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为今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大学生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云南省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运动场所不足、运动器材短缺和运动兴趣不足。同时提出云南省高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加大对体育场所及器材的投入,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三江学院学生为研究样本,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与身体素质变化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身体素质有下降,又以二四年级为明显,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各年级各有侧重,运动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课余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中小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及参加体育社团对课余体育活动有促进作用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2.
冬季大学生利用冰雪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冬季冰雪运动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的认识,阐述了开展冬季冰雪运动对提高北方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针对如何通过冰雪运动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提出培养学生对冰雪运动兴趣和认识,改变教学方法,共享滑雪场地资源,增加冰雪运动的锻炼方式,组织和管理好冬季学生余暇时间的冰雪运动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等途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刘燕  郑雪 《体育师友》2012,35(4):57-5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目前体育教学体制下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问题,以高校体育课教学体制为切入点,剖析高校随着年级的增高体质下降的原因,寻找其对策和解决的办法。其特点:用“运动套餐”一词,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以“运动套餐”锻炼的形式细化分群,并分析各参与人群特点,以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套餐”观点,提出课外体育活动弱势群体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办法,倡导现行教学体制下采用三种套餐齐抓共管共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孟云鹏 《精武》2012,(14):79-80
本文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判断等方法对高校大学生引入跆拳道的可行性、策略(普及与包装)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跆拳道运动在大学生中的引入使可行额的,对其身体素质教育中本提高、增强体质与健康、提高学生体能与适应能力、发展思堆想象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质、个性与创新能力都有极高的推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董超 《体育世界》2008,(7):10-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六所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都呈现“多因素服特性”;男生倾向于对抗性较强、运动强度废较大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喜欢运动节奏缓和、运动强度小、对抗性小的运动项目;制约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因素、器材因素和教师指导因素;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量、强度不合理,建议讲授参与体育运动的科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合理性和健身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以哈尔滨大学800名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大学生上体育课和锻炼情况做了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相应措施,从激励大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动机入手,就提高大学生对运动锻炼的认识水平、对运动锻炼的需要、增强锻炼兴趣和参与意识等方面,论述了动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激励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韦阳 《精武》2012,(33):69-69,71
高校体育中的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以其独特的养生文化和运动方式相结合,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南阳市田所普通高校500名学生参与传统体育养生的行为展开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陈优君 《体育世界》2013,(11):74-75
运用资料和实验等方法,对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实施运动处方教学进行实效性研究,为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为其他体育选项课教学提供借鉴。实验证明,运动处方教学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掌握健美操专项技术、培养与激发健美操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实验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过程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过程性评价从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高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于蕴  何勇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6):687-688
通过采用实验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过程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过程性评价从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高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