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武体育会的前身是1909年霍元甲等人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自霍元甲先生逝世后,陈公哲、陈铁笙、卢炜昌,姚蟾伯等人乃于1910年发起建立精武体育会,地点在上海培开尔路73号。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武术为主兼包其它各项近代体育运动的综合性民间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2.
1909年,一代大侠霍元甲与陈公哲、陈铁生、卢炜昌、姚蟾伯(史称"精武四杰")等爱国青年,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弘扬国术,在上海始创"精武体操会",1910年改名为"精武体育会"。精武会"强国强身"的宗旨,在华人社会中得到积极响应,数年间在全国各地及港澳、东南亚相继成立一批当地的精武会。佛山精武体育会(以下简称佛山精武会)于1921年7月6日成立筹备会,在众多热心精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1,(9):5-9
1901~1949年 1909年 霍元甲(1869~1910)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初名为精武体操学校。第二年,改名为精武体操会,简称“精武会”,传习武术。 1911年 天津中华武术会成立。 1912~1949年 武术论著大量出现。如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孙福全(字禄堂)著《八卦拳学》,唐豪著《少林武当考》《内家拳研究》《中国武艺图籍考》,姜容樵著《八卦掌》《太极拳术讲义》《秘宗拳》《青萍剑》《当代武人奇侠传》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导引术启发瑞典林格创立医疗体操,对这一从国外流传到国内的观点的研究在我国至今几乎是一片空白。通过阐述林格创立医疗体操时的主要背景,对比导引术与林氏医疗体操的基本特征,并详细地分析了国外相关的论断后,发现这可能是一个错误的论断。  相似文献   

5.
"精武元祖"霍元甲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霍元甲及以其名义创办的精武体育会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2006年由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放映后引发了一场关于霍元甲身世问题的争论。文章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天津西青区小南河、上海精武体育会的基础上对霍元甲身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勾沉与梳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导引术启发瑞典林格创立医疗体操,对这一从国外流传到国内的观点的研究在我国至今几乎是一片空白.通过阐述林格创立医疗体操时的主要背景,对比导引术与林氏医疗体操的基本特征,并详细地分析了国外相关的论断后,发现这可能是一个错误的论断.  相似文献   

7.
提起武术大师霍元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实在当年的上海"精武体育会"里,还有一位与霍元甲同样名声赫赫的武林英豪,他的名字叫蔡桂勤。蔡桂勤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拳师,精通多种拳术与器械,尤以华拳最为精湛。年轻时任苏州锦源镖局镖头,后来到上海开设西庆镖局,任总镖头。常走山西、陕西、宁夏一线,威震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8.
精武体育会的创立及其"入世进取"的角色定位与近代民族主义目标相契合,是精武体育会立会、发展的时代与群众基础。在紧扣时代脉搏的基础上,精武体育会通过依附和吸纳包括军、政、商等社会名流,延聘各地域武术名家,并通过广向各分会、学校及社团派遣武术师资等形式构筑了武术传播的人际网络。广设分会是精武体育会武术传播的一大特征,由沿海而南洋的拓展路线,使精武会成为以武术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海外传播的领航者。精武会注重搭借各种媒介宣扬自我及个性化社团符号的打造,使其渐成为受众的一种普遍认同。精武会遵循和谐的传播与发展理念,从而使武术得以在延展后更大的多维空间中传播。  相似文献   

9.
广东精武会是自上海精武会以外最有影响的地区性精武会。它的发展与近代广东省政治、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纵览广东精武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于中国近代体育转型,特别是民族体育的转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关于谁打破康泰尔这个问题,武术界向有争论,其中以韩慕侠、王子平俱在1918年9月在北京中山公园五色土打败俄人大力士康泰尔为最大矛盾。而1916年眷刘百川打败原俄籍的英人大力士“康泰尔”之事在武术界向少提及或有所讹误,本文根据刘百川的徒弟王志华、肖忠义、周云中等人的记录为主加以整理考证,向大家详细披露该事始末,并有待行家指教和解谜。 宣统三年(1911年),刘百川41岁时到上海进入霍元甲创办的“上海精武体操会”,开始任专业武术教师。一晃5年,就在袁世凯彻底跨台的那年(1916年)春天,原沙俄籍刚入英国籍的大力士康泰尔到中国  相似文献   

11.
"体操"和"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史上两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对两个概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社会背景、体育理论建设、体育工作者素质、体育内容与手段、运动竞赛和体育组织制度等几方面对"体操"和"体育"概念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求这种发展演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体验快乐、创造美感——中美体操教育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姝 《体育师友》2010,33(1):55-56
一、中国、美国——辉煌的体操强国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在已举行的“新中国60年体育60人”评选活动中,第一批走上红跑道的是我国的体操将士,这也是为国家获得荣耀最多的体育团队之一。当李宁为北京奥运会点燃火炬,当杨威再一次让国歌在体操赛场上奏响时,中国正在向世人展示着东方这种刚柔并济之美。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不承认中国是一个体操强国,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团队是建立一个体操强国的基础,深厚的国民体操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为厘清近代体操教育流变的脉络、各流派的特征,探寻其当代启示,研究认为,近代医学与思想领域对“身体教育”重要性的揭示,使近代体操教育的创立成为可能。18世纪中后期近代体操教育创立阶段,为建立属于每个国民的体操教育,突出完善人格教育的价值,以“自然性”为教育方法论,维劳密勾勒出了近代体操教育的基本方向,古茨穆斯承前启后,从实践出发,奠定了近代体操教育发展的基础,维斯则开启了“科学”研究体操教育的序幕,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洞察到了体操教育的人格陶冶价值。19世纪初,战争的威胁和工业的发展使德国、瑞典、丹麦成为了近代体操全球化的三大策源地。在国家主义背景下,政治性、道德性、军事性是之后各国近代体操教育的普遍特征。扬(Friedrich Ludwig Jahn)以“国民性”为思想依据的“德国体操”,突出精神的培养,重视器械体操。林(Per Henrik Ling)以生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瑞典体操”,带有鲜明的科学主义特征,重视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布克(Nicls Bukh)纠正军事化体操教育的弊端,创建的民众化的“基本体操”,突出强...  相似文献   

14.
我练体操是从学校直接到运动队的。我们学校里体育活动开展得较好,经常组织运动会。在小学时,我参加过跳高、跳远、跳绳跑的比赛。第一次知道有体操项目,是在一九五六年。那时,将要举行全国少年体操比赛,学校要选拔一名学生到省里参加集训。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新体育》上刊登的体操动作照片,看了以  相似文献   

15.
我从没有审视过自己的每一天,而生活就在不经意间循环反复。 早晨8点,初春的阳光已经透过房间里红色的窗帘。打开音乐。关掉加湿器。喝水。锁门。上班。走出家门的时候,阳光早已失去了清晨的纯真。 因为今天要去小南河,所以起得格外早。 小南河,一个拥有美丽名字的村庄。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诞生出一代伟大的精武英雄霍元甲。  相似文献   

16.
武德山岳重     
古语有云“武德山岳重,名利草莽轻”,看看中国以往那些成名的武林高手吧!如近代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长江大侠”吕紫剑、“精武英雄”陈真,无不是武艺过人且武德高尚!同样为练武之人为什么他们被人奉为“大  相似文献   

17.
张景岩  刘敬茹 《精武》2004,(4):44-45
静海人习武爱武,更以发展和创新了迷踪拳令世人瞩目。当年霍元甲凭迷踪绝技勇挫外国武士,为国争光;更创办精武体育会使迷踪艺名扬武林,传播海内外。与霍元甲同时代的静海迷踪拳名师马彦平,也在家乡广泛传播迷踪拳,使迷踪拳在静海代代繁衍、名人辈出。虽然马彦平所在的年代距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迷踪拳在静海也传至第六、七代,但马彦平练武传拳的轶事至今仍为静海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8.
迷踪拳之所以能享誉武林、名家辈出,是与其内容丰富、训练方法系统分不开的。静海迷踪拳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山东泰安人孙通所嫡传,由清末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而名扬武林。迷踪拳功架舒展大方,劲力十足,内外兼修,手脚并重,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静海地区的迷踪拳既有套路演练内容,又有提高技击水平的单操手。  相似文献   

19.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5,(1)
精神常在 文/关峰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当您看到这期《精武》时,我们已迈入2005年的门槛。回首2004年,望着案头的12本《精武》,感慨良多。再看看书架上高及幼童的20年来的《精武》,更非"感慨"二字所能形容。从1982年电影《少林寺》红遍华夏大地,到1984年《精武》创刊,又到1988年我第一次看到《精武》,再到2000年我成为《精武》编辑,往事俱上心头。  相似文献   

20.
张杨 《新体育》2006,(7):38-41
在世界体操史上,"中国动作"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到目前为止,在国际体操联合会历年的规则中一共收录了31个以中国运动员名字命名的动作,占全部290个命名动作的10.7%。其中男子动作有18个,约占167个世界男子命名动作的10.8%;女子动作有13个,约占123个世界女子命名动作的10%。一个新的体操动作的命名,必须经过两个程序:首先.向国际体联提出申请并上报相关资料;第二.在任何一场国际大赛中成功完成该动作。一个命名的独创动作就好比一项"产品专利",必须是之前没有人完成过的,另外还应该代表世界体操发展潮流、有一定难度价值。其实还有一个隐形程序,那就是每个动作都要浸透无数的汗水与泪水,凝聚独特的智慧与创造。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去看看"中国动作"的背后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