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有5层含义: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应将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可持续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人力资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自身的发展、经济自身的发展和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3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一、考点扫描(表1) 二、知能构建 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基本思想包括鼓励经济发展、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全面进步.衡量一个区域是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梳理出一个衡量指标,才能有助于发现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具体措施.高中阶段衡量区域是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指标分为: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表2).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北京城市交通保持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水平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根本问题。如何面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挑战,研究交通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职业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汉东 《继续教育》2005,19(6):47-48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本文所阐述的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一定阶段学校教育后,所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既满足当前就业需要,又能满足今后继续发展需要的能力。人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个体在一定生命周期内与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与地理教育尹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而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它是90年代以来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并付诸行动的一种全新发展观,是本世纪人类认识的一个飞跃。它的核心是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因此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它的确定和解决决非一个国家能力所及 ,需要国际间长期协作 ,共同努力。中国是世界大国 ,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 ,生态方面要求一种获得最佳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发展是人类的一种欲望 ,这是一种世代持续性的欲望 ,而持续性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与社会…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发展的崭新思路。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损害。这里包含着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当代人如何对待大自然。换言之,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当代人如何对待自然环境,如何使用自然资源的问题。进一步说,可持续发展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发展必须有利于保持基本生态过程和保护生命维持系统,发展过程中开发自然资源不能超过环境所允许的限度,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8.
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一定阶段学校教育后,所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既满足当前就业需要.又能满足今后继续发展需要的能力。所谓中职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简单来说是中职生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是指中职生应该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将来走人社会才能很快掌握层出不穷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9.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1):F0002-F0002,F0003
一、人的全面发展——发展观 人的发展需要正是职业教育产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直接动因。因此。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通过自身需要的满足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应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和长放性发展。促进人的持续学习的能力、持续生活的能力和持续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形成于80年代,到90年代成为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思想原则。70年代,在国际上有关的发展会议上,人们曾经提出过“合乎环境要求的发展”,“生态的发展”,“连续的或持续的发展”等概念,最后选定为“可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①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课题。它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各领域的通力合作的研究,才…  相似文献   

1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发展战略的共同选择;当然,这也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位”。而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养成,则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探讨可持续发展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二者的关系,摸索如何通过有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去培养适合当今社会与未来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对于今后十五年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江泽民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自主培训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规划、组织,旨在满足每个教师发展需要的一种校内培训活动.中学英语教师自主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组织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自主培训,有利于满足每个英语教师个体发展的需求,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绿色营销是在国际社会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产生的现代企业营销观念。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反映。可持续发展是绿色营销的理论基础,绿色营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绿色营销只有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因此,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总原则和总要求的科学发展观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为我国今后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张智 《新课程研究》2007,(9):47-47,49
当前,人与地的关系中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矛盾的表现,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寻求的答案。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的定义和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对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有了新的警觉和思考之后作出的全新选择。这是一项全民战略、全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提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观,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度统一指明了方向。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主线。坚持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根本要求,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和资源环境需要。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核心就是面向未来的发展。这与教育的育人  相似文献   

19.
张结实 《成才之路》2009,(24):85-85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其实质是人类在对工业化运动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不协调现象反思的基础上,在发展道路、模式上的理性选择。选择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以做到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它既不是单纯经济持续发展或社会持续发展。也不是单纯的自然生态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保持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体育界和旅游界的重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对教育而言,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阶段学校教育后,所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品格,应既可满足当前的职业需求,又能满足今后继续发展需要的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基础工具课程、人文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