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     
说一段话或是做一件事,总要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又总是在说话之前就想好了的。写文章同样是这个道理。当你提笔要写的时候,也得首先把这篇文章的目的想清楚。确定了写作目的,文章才有一个中心,才能根据这个中心要求来考虑写些什么内容和写作方法。写作目的就是贯穿在全文之中的主题。主题也叫主题思想,又称中心思想,意思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实现个性化写作更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精神、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学生自我个性的一个重要过程。让习作不再是写人就是"班上的小雷锋",写事就是"捡到钱包",写景就是"校园一角",而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从真实具体的事例中突出其主体体验,引发其真情实感,使语言文字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习作的性质是什么?是练习、练笔。所谓练习,通俗地说就是评价小学生习作的标准不在于他写成了什么,而在于他写出了什么。小学生习作与成人写作的根本区别在于:小学生习作是把"内容"放在第一位,即把想写的内容写出来、写具体就好,写出来、写具体了就是意义本身,"立意"自在其中;而成人写作反其道而行之,即把"立意"放在第一位,先有要表达的"意义",然后根据"意义"来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写作修改等。换言之,小学生习作是写出而有意义,成人写作是为意义而写出;小学生习作是率性写开去,成人写作是为意写回来;小学生习作是言毕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说,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该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会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会读。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不妨多一只"眼睛",多关注形式的表达,多想一想,这样美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其实,阅读是手段和过程,写作才是阅读的目的和归宿。一切语文课都是写作课,只有让学生亲历作者的写作过程,才能悟到作者写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作文,我想头疼的不止是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面对作文题目学生"望洋兴叹",在他们眼中写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面对学生的习作老师"苦苦摇头",在老师眼中作品空洞索然无味。特别是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从教十余年的经验告诉我,无法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无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又怎会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脱离苦海,我做了如下尝试。(1)激发写作热情———让学生乐写,(2)日积月累———让学生"厚积"而后"薄发",(3)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取材,(4)练习评改———让学生在改中练,(5)肯定与赞赏———让学生更加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6.
"写什么"和"怎么写",历来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两个重点。作文"写什么",更是令小学生写作时头疼的问题,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缺乏和对生活缺少感悟而造成习作材料的困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如何化解学生写作材料的缺失,使作文指导更有效?我们扣住广阔的生活空间,挖掘写作资源,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作文欢乐行]每个人都有很多心里话想对别人说,这次以“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习作。[写作禁行区]写好这个题目,关键是确定好中心和选好材料,“要说的”必定是自己的肺腑之言,这样才能感人,因此“说的”一定不能是平平常常,无关痛痒的话。[审题小橘灯][写作斑马线]内容要具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培养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想说",逐渐过渡到中年级"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在低年级要着重说话写话,中年级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表达完整的情节,在一个片段中把这个情节绘声绘色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作文档案"是学生习作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带有学生一定的写作认识,带有学生一定的写作目的,带有学生一定的写作努力目标。通过建立学生"作文档案",真正可以收到柳暗花明的作文教学效果和境界。  相似文献   

10.
金雪芬 《考试周刊》2011,(54):67-69
"言"和"意"的矛盾统一关系是言语的基本矛盾,是语文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言"和"意"存在一定的动态转化关系。"意"是个性化"激情"阅读的根本,它既是阅读的前期准备,又是阅读的主要目的,还为写作的蓄"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同样,"意"是写作的"催情剂",没有"意",谈不上"言"。只重视"言"而忽视"意",无异于舍本逐末。个性化"激情"阅读与"催情"写作两者并举,方能实现"言"和"意"的高度统一,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学》2010年第11期刊登了拙稿《写作点子何处寻》,该文初衷是想解决教学文稿写作"写什么"的问题。今天我想就"怎么写"谈一点个人的感受。初学撰写教学文稿的老师,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五个一"。一题目:一见钟情一个好的题目,只要一亮出,就会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一见钟情",不读文章不足以"解相思之苦"。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这样的生成不要也罢》,编辑老师在刊发时,将题目修改为"是谁在‘导演'生  相似文献   

12.
在写作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教师应该解决好习作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即"想写""写什么""写好"等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作为起步阶段的小学低段习作,语文课程标准称之为"写话",这个定位为小学语文低段的习作教学明确了目标。写话,即意味着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像《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14.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回答诸如"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等等这些问题时,答案最后常常会是"阅读的目的就是分析文章,掌握方法,在阅读理解的考题中多拿分"、"多读才能会写,才能在作文上得高分",总之,阅读就是为了考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就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写作教学的建议中还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明确要求我们,要以自主为前提,通过制定多样化的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拓宽写作的时空等措施,在"教活"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以吾手写吾心",使写作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还习作教学的本色。鲁迅先生曾在《作文秘诀》中谈到"多看和练习"所指引的语文教学之路,至今仍是屡试不爽的不二法门,被语文教学实践所证明着。这里的"多看"即指多阅读,"练习"则指习作。所以应该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影响作文效果。语言是习作中的"建筑材料",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积累习作语言呢?本文借鉴心理学、阅读学等相关理  相似文献   

17.
徐笑飞 《教师》2011,(6):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往往能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考场作文更能体现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本文就考场作文的习作技巧谈几点看法:一、眉目传神有人说:人美在眼睛,文美在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如果这"眼睛"迷人,魅力四射,文章也显得"神采奕奕"。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课堂是激发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立足"三个基点",即以解决"写什么"——激活学生生活储备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什么"——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学会作文;"怎么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9.
张秉宽 《辽宁教育》2009,(12):48-48
1.要考虑写作目的和对象。无论写怎样的作文。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这个中心思想,也就是写作目的.指导写作训练,首先要引导学生考虑写作目的.只有中心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达到。也只有在明确目的前提下.才能着手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一提起写作就感到头疼,对习作课有厌烦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写作不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能引导学生走进习作大门。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对写话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抓好习作起步训练,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从而打好写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