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犤教材分析犦《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第18课,它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优美,尤其是在表达上富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写了大榕树奇特的静态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向读者完美地展示了“鸟的天堂”的绮丽景…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本文是该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现了“鸟的天堂”的秀美,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之情。作者通过对大榕树的静态(第二段)和鸟的动态(第三段)的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景美情浓的风情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静景和动景,学习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色,领会作者对祖国锦绣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第十册《鸟的天堂》一课,重点部分 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静态美。作者第一天傍晚经过鸟的天堂,只鸟不见,见到的是大而美的榕树,于是产生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的喟叹——抑。再写动态美。作者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所闻“到处都是鸟声”,所见“到处都是鸟影”,于是产生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叹——扬。写静是为了衬动,先抑是为了后扬。抑扬  相似文献   

4.
《鸟的天堂》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第二篇讲读课文。作者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茂盛的大榕树名副其实是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和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动态的方法。“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点明文章中心,意蕴深刻,学生往往不能披文入情地理解体会。如何使学生真切地感悟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肺腑的赞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美的景色描绘,美的语言文字,美的篇章结构,构成了《鸟的天堂》一大特色。 一、从榕树色彩领略静态美 教学一开始,从审题入手,提出问题:“《鸟的天堂》中的‘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主要指的是那姿态奇特的“大榕树”;“大榕树”是课文中描写的主体,而“鸟”则是课文中描写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鸟的天堂》是一篇短小隽永、质朴优美的散文。它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十分美丽奇特以及它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认识“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一、导入新课,感知内容语文教学新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  相似文献   

7.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和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8.
《鸟的天堂》这篇构思巧妙,语言生动优美的游记,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事物的动态和静态,从而表现出”鸟的天堂”的幽美环境。课文第二段是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这一部分作者对大榕树的干、枝、叶、根,按从整体到部份,由远及近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描绘。  相似文献   

9.
美在其中其味无穷——《鸟的天堂》备课心得□陕西李素平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鸟的天堂》一课,作者巴金以他朴实酣畅的笔墨,由美丽的江南水乡写到美丽的大榕树及更美的“鸟的天堂”,使人读后唤起了一种对美的体验,对美的幻想,对美的留恋和赞美。美在其中,其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作如下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发现美自由朗读课文,读后小组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大榕树充满生机的美、鸟儿纷飞的景象美。二、研读课文,探究美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讨论交流、个别指导、师生共同探究、总…  相似文献   

11.
《鸟的天堂》是巴金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浓烈的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文章结构布局匀称,文笔清新细腻,感情质朴真挚,全篇美感盈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描述被人称为“鸟的天堂”的那棵美丽的大榕树,从而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锦秀河山的情怀。课文的最后一个句子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呢?作者在傍晚时分来到“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的那棵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前,情绪未…  相似文献   

12.
我教《鸟的天堂》兰州市南河小学李蓉《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所写的以情景交融贯穿全文的一篇佳作。在教时,我试用了以读代讲、体会情感的方法来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一、加强朗读,体会情感在讲大榕树的静态美时,我先引导学生知道这篇课文重点写的大榕树就是“鸟...  相似文献   

13.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感情的方法。作为一篇传统课文,它的语言的美、结构的美、形象的美,使它成为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增加积累、学习表达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成为行之…  相似文献   

14.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相似文献   

17.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  相似文献   

18.
谭顺样 《今日教育》2007,(2S):42-43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相似文献   

19.
《鸟的天堂》没有从鸟落笔,而是先着意写大榕树,使人产生“鸟的天堂”为何没有鸟的疑问。课文为什么用那么长的篇幅描写大榕树呢?我认为:课文题为“鸟的天堂”,当然离不开写鸟。然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却并不在于写鸟,而在于写榕树。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20.
小语八册第六组课文基本功训练侧重于写作方面,重点是:观察事物,要注意静态和动态;读、写文章,要注意这类描写。这次习作,是这项基本功训练的“实践篇”。在指导中,我主要抓了两条:一是帮助学生从读中获得写作要领。《鸟的天堂》《火烧云》可供学生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我紧扣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着重领会:《鸟的天堂》中,作者怎样从根、叶、枝三个方面写大榕树的静态,从鸟飞、鸟叫、鸟扑翅等方面写鸟的动态;《火烧云》中,是怎样描写霞光照到地上和霞光在天上的景象(静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