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南太湖精英计划"是浙江省湖州市委市政府在2008年提出的一项面向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和集聚的人才工程,计划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认真评估"南太湖精英计划"的实施,总结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和集聚的优化策略,对于更好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已经形成了清晰的人才工作思路,在高等教育系统已经聚焦了大批高水平人才资源,但高端人才资源总量还相对短缺,中高端人才在不同学科、不同高校间分布差异明显,部分高校和专业现有人才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紧缺专业与新兴产业人才资源缺口很大.与有关省市相比,天津市在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总量,尤其是在人才资源密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天津已制定出台了完善的人才政策,但还需要在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以进一步强化天津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集聚高层次人才,首先要建立人才畅通流入的招引机制。从集聚人才的长效目标来看,科学规范的招引制度是人才集聚基本保证。根据中国医药城的发展经验,集聚高层次人才,首先要建立高层次人才高端"猎聘"制度、高层次人才特殊流入制度和高层次人才载体接纳制度。中国医药城之所以产生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就是因为其在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创新,建立了较为科学的高层次人才招引机制,破除了人才政策壁垒,打通了高层次人才集聚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4.
《神州学人》2010,(9):43-43
为加快促进高端人才集聚,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打造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保障的人才集聚和发展环境,近日,广州市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广州拟用5~10年时间,重点面向海外,引进扶持300名左右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5.
美国与日本的外籍博士后数量高于本土博士后数量,主要分布在自然科学类,其次是医学与工程。高端人才的引进规模大于走出。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青年才俊的聚集地,仰赖以美国梦为起点、移民政策为筛选机制、国家利益为推手、教育文化交流为保障的人才输入机制;其人才输出机制则依托于政府财政支持与私有基金会,透过设立各种项目选拔人才赴他国交流。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进入21世纪后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制约,政府开始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加之其崇洋的基本国策,形成了由官方主导、自上而下且优先指向欧美的高端人才国际化机制。高端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即人口规模与结构、国家利益、综合国力。中国现阶段应打造理工科以引进来为主、人文社会科学以走出去、引进来双管齐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人才交流模式,以竞争与交流实现中国博士后人力资本的增值。  相似文献   

6.
万祎 《留学生》2009,(2):13-16
引进外来高端人才一直是深圳“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国内各个城市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力度,深圳更是不遗余力在政策、服务等多方面地推陈出新,力争在国内一线城市中拔得头筹。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的培养,高端人才结构优化策略选择是推进高校发挥地区特色、院校办学优势、学科特色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SWOT分析法对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端人才战略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显示,地方高校在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力度、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综合分析地方高校高端人才战略重心应加快推进整合资源+互动合作的高端人才交流策略;构筑科研氛围+激励考评的高端人才保障战略;构建政策支持+学科优势的高端人才引才战略;完善区位优势+产学合作的高端人才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13,(6):5-5
【光明日报】日前,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商会会长周立群在中国海归发展与建言献策座谈会上,针对十八大以后的海归人才政策如何进一步创新与突破问题指出,应制定更加科学的机制,确保海归人才政策的实用性、统一性和延续性。海外高端人才要引进来,更要让他们留下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留美博士滞留与回归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提出国内学术体制与环境的不尽如人意是导致人才回归率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在这个渴盼杰出人才的时代,实现从关注人才引进到重视人才使用和成长环境的营造、从强调对少数高端人才的政策支持到重视对潜在高端人才培养的方略转变,是推动我国人才强国和人才强校战略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传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需要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支撑。文章分析了河南传统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中高端的管理、文化市场经营、文化创意、学术研究等人才匮乏;指出了制约河南文化产业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吸引力不强、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不完善、高端人才的评价模式单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明确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优化高端人才发展的系统环境、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日益复杂,各国纷纷调整移民和人才政策争夺科技精英。新时期我国海外引才政策在引才理念、引才模式及政策实施方面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国际引智环境的改变以及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新趋势,亟需从引智方向、引育关系和引才格局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才政策的创新:基于双向保护视角进一步完善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引进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减少以政府为主导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方式,推进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模式;加强国家层面人才引进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功能;加强智库建设,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网联全球人才资源,推动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于2005年12月1日启动实施,目标是用2年时间引进1万名高层次海外人才,主要包括留学人员、外国专家和港澳台专才。截至2007年2月28日,共引进1032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留学人员5217名、外国专家4791名、港澳台专才316名,提前9个月完成预定目标。留学人员呈现五大特点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引进的留学人员与第一轮“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相比,呈现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是由广东省科技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建的集数控装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于一体的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研究院作为"政、产、学、研、金、用"六位一体的公共平台,建设三年来,已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160多人,培养创新型人才500多名,培育孵化高端创业团队60多个,研发创新产品60多项,申请专利超450件(其中发明专利超300件),  相似文献   

14.
张捷 《留学生》2012,(3):22-23
我国当前人才引进的步伐正在加快,国家与地方不断推出一系列引进人才政策的创新举措。显而易见,人才引进是我国下一个发展阶段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先决条件。而“干人计划”无疑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高端人才引进渠道。作为“千人计划”教授,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回国后在大学里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神州学人》2010,(1):45-46
据《大众日报》消息,日前,烟台市举行引进高端人才新闻发布会,公布了158个高端人才岗位,所引进的高端人才最高可享受500万元科研资助经费、100万元安家补助和每月1万元生活补贴。  相似文献   

16.
培养与引进:高校人才资源集聚路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是高校人才资源集聚的两条途径。面对当前出现的“轻培养、重引进”和人才无序流动的现象,我们应该遵循“立足于培养、有选择引进、着眼于稳定”的原则,理性建构高校人才资源集聚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述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资源在空间地域集中已经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在金融成为现代经济发展核心的当代,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运用区位商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深入分析了福建省1990—2012年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金融集聚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提出为了促进福建区域经济增长,应采用合适的金融集聚模式,改进完善金融政策法制环境,搞好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合作,吸引高端金融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如火如荼。人才引进国家化、项目化的反向功能使人才引进异化为大学发展的外在不确定性,更为形式合法性替代技术合法性提供了诱因,导致大学引才目标先于行动。政府项目化管控导致的人才崇拜及资源依赖,高校对人才效应的历史路径依赖和线性因果误读,出于增加组织合法性和生存几率而产生的模仿行为,造成大学人才引进"镂空式"、集中化与高端化。国家人才政策导向的合法性压力,人才资本化导致的场域效应,高校对一流大学人才特征认识的惯习使大学引才重外生变量轻内生变量与集群效应。应通过重塑与回归大学人才引进的学术本位,树立组织系统与行动者互构的引才、用才观念,建立以教育性价值为基础的支持型政校信任合作体制,实现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神州学人》2008,(4):46-46
据《新华日报》报道.2008年,江苏将全面实施“万名海外人才引进计划”。 请进来:集聚全球“外脑”为我所用 组团赴美洲招聘高层次人才,举办“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江苏行”活动;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进一步加强对留学回国人员服务的意见.落实留学回国人员各项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当前,苏州人才总量已近300万人,高端人才工程与计划更是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苏州人才工作也面临政策新机遇、市场新变革和发展新需求等新课题以及人才环比增速持续放缓的挑战。在人才工作发展新阶段,苏州还需以目标格局和制度创新“顶天”,以政策有效落实和创新创业活跃“立地”,在人才工作目标定位、产业协同体系、人才培育供给、人才市场体系、人才管理技术、合力工作机制、离岸创新基地、绩效考核评估等方面协同发力,提升全球人才集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