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艺红 《陕西教育》2004,(11):26-26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于生成。下面以《穷人》这课的第一课时为例,谈谈看法。在听这节课时,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精彩,犹如一粒小石子投入  相似文献   

2.
苏秀芬 《陕西教育》2005,(8):37-37,33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观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就有生成的一面。这就难免出现一些精彩的“插曲”,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及时利用,开发这一“插曲”,老师和学生积极性将更好地被调动起来,他们必将产生机智与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的精彩往往缘自于“插曲”。  相似文献   

3.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于生成。下面以《穷人》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看法。在上这节课时,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精彩,犹如一粒小石子投入水中所激起的层层浪花,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这段精彩的美。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进步很大。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在这里不够准确。师:有和他一样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后,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预设”和“生成”这两个新鲜的词语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新课改前提下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的确给新课改前提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我们同样能够发现随之而来的是在这两个概念之下所派生出来的诸如“科学预设”和“多彩生成”,“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计划预设”和“变化生成”,“开放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等一系列与“预设”和“生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教育教学理念,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透过“预设”与“生成”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背后,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让我萌生把我思考的结果写出来供大家参考的想法,是源于最近我参加的一个教改研讨会。会上听了几个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5.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必然,教师必须科学而艺术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6.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构建,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生成过多,最终背离了生成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高水平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相似文献   

7.
林梅梅 《今日教育》2006,(4S):29-30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了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廖娟 《今日教育》2005,(7):41-42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与预设”的问题已成为课改进行推广阶段的研究热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生成性”已形成共识。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曾一度认为:只要课堂中的生成是孩子们兴趣所在。教师就应该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改变原来的预设,带领孩子去体验另一种精彩。但是,在一次尝试课中.使我对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有了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地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当今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普遍追求.更是目前教学研讨的时髦话题.生成,既有教师通过“预设”预约的.这是教师的期待.亦是对教学的肯定:生成.也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自身的探究、体验、感悟进发出的“灵光”,令人惊喜!课堂教学是施教者与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动态生成是教师教学生命的体现,更是学生学习生命的体现。精彩的动态生成,体现了课堂的活力.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生命化课堂的理想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顶设,也不能没有生成,但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的教学.将会导致无视或忽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尽管这堂课多么的“环环相扣”,突出的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理想的课堂需要超越预设的教学规程,需要把握真实丰富的现场生成。精彩离不开预设,然而更多的精彩却在预设之外,生成是不可预约的美丽。从预设到生成,让美丽与精彩共存。那么,在思品课堂中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呢?现就从教以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气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4.
生成与预设是一组对应的概念:没有好的预设很难有精彩的生成;期待更多的“生成”精彩,就应该在备课时做精心巧妙的教学预设。“退”与“进”是一对相反的方向词,没有“退”何来“进”?“退”是“进”的基础,“进”是“退”的需要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预设”、“生成”等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和一线教师。所谓“预设”,足指教师在教学前对课程教学所做的研究与设计;所谓“生成”,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所出现的各种情况。实践表明.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  相似文献   

1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这个“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通常是指学生在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学习时,由于互动而随机产生出来的反馈信息。我们所追求的生成应该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的,它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徐亚娟 《现代语文》2008,(10):70-71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于“接受”的一个思考活动过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超越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积极互动,课堂中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精彩往往缘自生成!  相似文献   

19.
蒋守彬 《云南教育》2006,(9Z):33-34
数学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两种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封闭,教学是照案宣科的过程,教者盼望的是学生按教案的设想作出回答。对课堂中的“生成”,教师往往视为节外生枝,教师或纠正“偏离”,或“充耳不闻”,从而使课堂教学显得机械、沉闷和过程化,没有活力和生机。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提倡期望“生成”,关注“生成”,努力驾驭“生成”,从而为我们的每节课创造无法预约的精彩。现笔者谈谈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生成。案例:《穷人》第一自然段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进步很大。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在这里不够准确。师: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能说说不够准确的原因吗?(有几名同学举起了手)生:渔家的小屋里只有一个没有熄的炉子,外面寒风呼啸,在里面听得清清楚楚,说明屋子是漏风的,屋里怎么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