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格萨尔》与藏族传统体育丁玲辉在藏族、蒙古等民族中世代口头传唱的,全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诞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早期(约公元1至7世纪),系统反映了古代藏族部落社会面貌,也反映出西藏原始部落藏族传统体育的丰富内涵。格萨尔是藏族历史上一个了不...  相似文献   

2.
一 我国古代没有“体育”一词,“体育”一词是在19世纪80年代由日本引入的,最初译成体操,意为身体操练,到了20世纪初又改为体育,意为身体锻炼,意志培育。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体育这一总的名称,但是许多身体锻炼、竞技游戏项目,都曾得到广泛的开展。全世界人类在其发展的文明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曾寻求养护生  相似文献   

3.
试论藏族的体育文化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体育丰富多彩,富有奇异的民族文化特征。藏族休育作为文化一个种类,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出现,几乎与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久远。藏族体育萌芽于先民田猎中的奔跑、跳跃、投掷等运动形式,形成于生活与劳动技能的传授,随着西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崔乐泉先生这几年出了不少成果。承蒙作者惠赠,拜读之后受益匪浅。去年,我慕名购得崔乐泉先生的《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图录》,细细翻阅,我看到了我国首位体育史学博士的学术风采。作者凭借他多方面的学识和踏实的专业基础,在《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图录》中真实、形象而细致地给我们展现了我国古代体育的风貌。近几年来,在体育史学界,有的学者喜欢用“宏观”来描写体育史学,喜欢用中西方体育对比来刻划体育形象,当然有它的好处。但如果没有以踏实的“微观”为基础,那么,这个“宏观”、这种对比则往往是空洞的、不实在的…  相似文献   

5.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一带一路”框架下藏族赛马节保护和传承的价值、困境及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和藏族赛马节保护传承提供参考。“一带一路”框架下藏族赛马节保护和传承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保护和弘扬藏族赛马文化的重要利器,助力藏族赛马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满足藏族人民对美好体育生活的向往,搭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互动平台;推进体育赛事创新发展,打造“一带一路”概念中西藏及涉藏省份体育品牌。本文从政策、文化、经济、生态4个维度分别提出加强藏族赛马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融合、夯实藏族赛马节保护和传承的体育文化土壤环境、打造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赛马节保护区域共同体、健全藏族赛马节保护和传承的社会生态保障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曹瑞化  王兴怀 《精武》2012,(19):78-79
“马球”是或民族铸统体育项目之一,从“马球”传入唐朝开拍,它成为了吐蕃和唐朝的外交工具,促进了汉藏两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古代藏民族的“马球”对“马球”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藏族人民在中国体育史上的重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体育”概念的逻辑学分析,指出体育的文化本质.从历史的视角来审视和划分中国古代的各种身体活动,从体育文化的3个层面作进一步剖析,得出中国古代身体活动仅是体育萌芽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体育,在中国辉煌的历史长河中似乎并未留下鲜明的足迹,但貌似平实的种种体育之雏形却逐渐渗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之中。文章试图将中国古代体育发展中的诸个“不凡”的印记悉数道来,以此展现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员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检索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中与体育有关的文物及其展示,尝试评估传统体育文化在这一权威而经典的表现中国历史与文明的博物馆展览中的比重、地位及表现方式等,以期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与内涵认识的同时,引起博物馆界进一步关注体育文化的展示.结论:一、古代体育文化是“古代中国陈列”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部8个部分中5个部分展出体育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体育文化的源远流长;二、在全部2520件文物展品中,体育相关的文物仅24件(组),比例不足1/100,古代体育项目仅有马球、蹴鞠等有明确说明,体育文化的展示不够充分.展览中所表现出来的缺憾,应由专门性博物馆完成和实现.  相似文献   

10.
湘鄂渝黔边山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演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传统体育的演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宗教、劳动、婚姻、年节、祭祀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纵观湘鄂渝黔边区山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原始萌芽阶段处在朦胧状态中的传统体育,贯穿整个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末期漫长的历史过程。其表现为: 以功利为目的。在原始条件下,边区少数民族先民的跑、跳、投掷、攀登、射猎等活动,无不是直接以生存和生活为目的的。如土家族的“茅谷斯”,苗族的“舂米舞”,彝族的“荞子舞”等,这些少数民族先民的劳动舞是希望通过舞蹈活动祈求狩猎成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表明,古代蒙古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牧民族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以萨满教为核心的宗教祭祀文化.在这些宗教祭祀活动中,逐渐形成了"长生天"、军事、脱灾、求雨、敖包等各种祭祀形态.由于蒙古先民"娱己娱神"的神灵膜拜心理,所以每逢大型祭祀都要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取悦神灵,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神灵崇拜需求,才孕育和催生了多种古代体育元素:樗(chu)蒲、踏鞠、登山、沙阿、射圃、赛马、摔跤和安代舞等.这些体育元素有的孕育于祭祀,有的萌芽于祭祀,有的脱胎于祭祀,有的成长成熟于祭祀,它们一直以来影响和推动着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乃至传播.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我国第一次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说:“没有教学改革,高校就没有立足之地”。21世纪需要的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年来,党中央和政府对学校体育十分重视,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文件。体育教学也经历了教学改革浪潮,教学大纲、课程类型、教材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但要从“专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根据汤因比关于文明起源的“挑战”与“应战”学说,对导引术的起源问题进行在探讨。通过对古代地理环境对先民的挑战,中西方神话对比以及中国上古先民积极“应战”的分析探讨,最终认为导引术之所以产生于中国,并不是一种文化的偶然现象,而是中国上古地理环境的“挑战”与先民们的“应战”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等都有非常显著的发展.与此同时,诸子百家在哲学思想和政治上的争论也涉及到对体育的认识,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占主导地位,他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特权,这对中国古代体育的初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古代体育出现了新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对中国几千年甚至当今社会的学校体育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文章对儒家思想中有关于学校教育的理论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此分析,能够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学校体育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敦煌壁画中的藏族体育与唐蕃体育交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体育文化是多种地方文化汇融的产物,丝绸之路文化在这汇融中扮演了活跃的角色。近些年来,随着敦煌学的发展,特别是敦煌莫高窟大量体育壁画的发现,对我们研究藏族体育开阔了新的视野。本文拟对敦煌壁画中的藏族体育、唐蕃体育活动的交往作一初步探讨。 一、敦煌壁画中的藏族体育。 数千年来,丝绸之路留下了我国人民开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以及各民族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足迹,蕴藏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和人类智慧的奇观。特别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石窟遗址——敦煌莫高石窟,为研究我国中古时期、乃至西藏吐蕃时期的体育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敦煌壁画中不乏有丰富的反映藏族体育活动的内容。如北魏时期第  相似文献   

16.
角抵——中国摔跤的鼻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南朝的大文章家梁朝任在所著的《述异记》中记有这么一则远古的传说;“轩辕之初立也,由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耳鬓如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时期一种重要的战斗技术一角抵的最早演变情况。所谓蚩尤氏“头有角”,并非说人头上真的长出了角,而是原始先民用野牛角来装饰自己,为了在相搏中战胜对方。这便是“角抵”一名的来历,也就是中国摔跤最早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调查问卷等方法分析藏族传统体育在西藏节庆中的开展情况,为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路。主要结论:藏族传统体育主要在节日庆典中展现,人们对节庆中开展的民族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认知度,但参与度不够:人们对节庆中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满意度较高,并认识到体育能增进身心健康、促进经济发展,但对体育影响心理情感的作用认识不足。建议以节庆为载体,加强对藏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体育起源新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对原生态体育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生殖繁衍需要及活动是体育产生的动因之一.促成性选择和完善婚姻制度增强人类体质是许多传统体育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原始先民体育活动的根本内涵是追求人丁兴旺和五谷丰收.原始先民体育活动的器具反映了对生殖的崇拜;活动内容是对性行为的影射和对多子多福的祈求;体育活动以家族、宗族为单位强化了婚姻禁忌,促进了种族繁衍,符合早期人类的最高利益.据此可以推断,原始先民生殖繁衍活动推动了部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其体育活动包括促进人类生殖繁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辽宁地区的先民在长期的征服自然,抵抗外敌,宗教祭祀,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活动,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容纳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使之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民族民俗活动都是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岁月的沉淀下成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归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和“民俗”类。这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体育活动的记录和承载,是继承、传播和弘扬体育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后人必需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射箭     
贾关法 《上海集邮》2013,(11):12-14
我国原始社会,先民们发明了弓箭,以狩猎维持生存。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发现的石镞,是2.8万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弓箭实物。新疆阿尔泰山和宁夏贺兰山等地发现绘有射猎的原始岩画(1998-21-2,图1),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