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业务具有双重影响,它既是国际贸易摩擦的诱发原因,同时也是跨文化优势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不仅需要识别文化差异、化解冲突,融合多元文化。而且需要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优势。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物流名城与小商品集散中心,在对韩贸易发展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与成本优势。基于上述原因,进行有关韩中两国国际贸易文化差异及其临沂当地企业对策研究有助于启发企业采取适当的文化障碍战略,在文化融合的影响下,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物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和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都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对于高速发展的物流行业,厦门市物流企业普遍无法获得足够适合本企业的物流人才,人才流失已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厦门市物流行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力求为厦门各物流企业解决自身人才流失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为整个厦门物流行业的发展护航.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物流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物联网这一全新的技术产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物联网与物流行业的发展联动,是物流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促使物流行业朝着现代化、信息化和实时化的方向发展,为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基于此,以物联网概述为主要出发点,论述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物联网对物流经济管理的影响,并对物联网视角下的物流经济管理进行展望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基于青岛国际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视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降低国际物流成本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国际贸易促进物流国际化。我国当前国际物流存在着认识不足、运输力不足以及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应当从重视国际物流的发展、改善运输状况并合理设置国内外物流网点、加速信息交流速度提高物流效率等三个方面促进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从而推动外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国际贸易大发展的带动下,新疆的国际物流需求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对新疆国际物流需求进行了量化分析,计算了需求增长率、需求弹性等评价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新疆国际物流需求的因素,得出了国际贸易是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货运周转量等影响因素次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新疆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很强的涉外性,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有所不足,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结合新时期国际贸易相关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应该积极探索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措施,突出实践教学影响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也为我国国际贸易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加的激烈。企业不得不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以及经营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保障。物流成本控制在企业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如果降低实际的库存成本也成为了企业长远发展的难题。本文针对国企企业库存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了细致有效的分析,并且针对问题存在问题做了对策分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后,黄河三角洲的纺织企业受宏观环境变化及自身因素的影响,放慢了其国际化的发展步伐。以滨州市纺织企业发展为例,从国际上各类繁多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原料价格上涨、劳动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以及该地区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等方面分析了纺织企业国际化进程受到的影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黄河三角洲纺织企业应以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契机,以打造"世界纺织物流之都"的理念为基础,为纺织企业向国际化发展,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人在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讲授过国际商法,也去大型企业做过几年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本人没有编写过国际商法教材,但是,结合自己讲授国际商法和从事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工作的经验,对国际商法教材编写有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12.
国际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国外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已经 如火如荼。如何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于国际企业培育、巩固和更新其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地 说,国际企业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和核心能力的识别特征可以通过企业核心能力"与核的关系"和"与 企业战略资产的关系"两方面进行界定。而且通过对国际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资源关系的研究,可以描述出 体现在技术系统上的、体现在人的知识技能上的、体现在管理系统上的以及体现在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上的 核心能力的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并最终得出结论:核心能力是国际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地位的根本,优势地位的 取得需要核心能力的支持,有时优势地位的巩固同样也需要核心能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Korean print media, by comparing texts produced by the leading conservative (Chosun) and progressive (Hankyoreh) newspapers in 1997 and 2014 (N?=?271 articles). We find a major expans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media articles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rising numbers of articles mentioning non-traditional destinations (beyond USA and UK), written or shaped by non-traditional media producers (i.e., educational agents), and including individual-utilitarian and positive themes. We quantify, and fi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three key variables (destination, media producer, discourse theme). Articles mentioning non-traditional destina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be written or shaped by agents than by journalists only. Articles mentioning non-traditional destinations and articles written or shaped by agents include relatively more positive and individual-utilitarian themes (but not more individual-expressive themes) than do articles not mentioning non-traditional destinations and articles written by journalists only. Theoretically, we link the evolution of media discourse to neo-liberal structural and ideological changes that encourag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hoice.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加入WTO后,会计教育将逐步国际化,西方国家在会计教育中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从会计教育目标、会计课程设置、会计教学方式、会计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会计教育进行研究,从中借鉴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期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6.
Postgraduate taught provision in Anglophone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ted by cohorts of students from a wide range of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However, the voices of these students on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s remain largely unheard. Little previous research exists on the experiences of higher degree students as they participate in group work in multi-cultural setting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erspectives of students from a variety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on their experienc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ulti-national groups on a Masters programme at a UK university. Seven focus groups were conducted with students from a range of countries including Confucian Heritage Cultures (CHC) and non-CHC backgrounds. Students perceived group work as often lacking adequate structure, leading to feelings of confusion and insecurity. While it was apparent that a complex interplay of cultural,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factors impacted on the functioning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e data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structure and guidance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intercultur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ultural backgrounds on approaches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ulti-national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7.
18.
《Annals of dyslexia》1975,25(1):162-176
  相似文献   

19.
20.
高校学风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高校自身生存与发展。本文以黄淮学院国际学院学风建设的做法为例,分析了学生特点,从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国际学院学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