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以洋务运动为其开端,继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掀起政治民主化的浪潮,但终因封建思想化的严重阻挠而归于失败。五四新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其价值取向在于扫清中国通向现代化道路上的思想化障碍。在当代,五四时期所祈求的民主与科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动力、重要保证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明清实学对心性之学的排斥,内含着反本体论的倾向。这一价值偏向为中国近现代化进程所普遍坚执。但这一偏向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深层限制之一。它不仅与实用经验传统有关,而且渊源于泛“实”化的中国儒学文化主流;其社会原型则是政教合一的伦理实体。这一实体不仅限制纯粹科学精神。而且收摄超越性的形而上学,从而形成了与佛道“空无”及西方超越性宗教相区别的泛“实”特质。建设现代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不仅是真正实现发展科学与经济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目标的理论前提,而且是完善民主、提高民族精神境界、主体性地面向世界的中国现代化基本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异质性的现代化实践路径,中国模式的实质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精髓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中国的崛起,既要有经济上、政治上的准备,更要有文化上的准备,而文化准备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就是要构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在国家核心价值的构建问题上,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普世价值论",同时也要警惕"中国特殊论"。符合世界文明大势、成为人类共同追求,又能满足中华民族需要、具有广泛号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确定为富强、民主、科学、公正、和谐、自由。它们彼此依赖、互为前提,是中国走向文明崛起所必须确立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本文认为,在现代化政治基本要求基础上,政治体系建设是硬件工程和基础设施,处理各方面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建设是软件系统工程.三者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把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轨道,他以发展民主作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政治体系作为根本途径;以正确处理政治关系作为基本内容;以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环节.继承了五四“民主”和“科学”精神,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本文认为,在现代化政治基本要求基础上,政治体系建设是硬件工程和基础设施,处理各方面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建设是软件系统工程。三者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把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轨道,他以发展民主作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政治体系作为根本途径;以正确处理政治关系作为基本内容,以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环节。继承了五四“民主”和“科学”精神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坚持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服务的方向,形成了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大众文化风格。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阐述的文化理论注重民众、追求民主的历史进步观,是对中国专制文化思维的突破;根据地文化艺术运动表现出的民主文化风格,极大地丰富了民主文化的价值取向。其中凸显的民主文化观,概括起来就是: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弘扬全民族抗战主旋律,提倡文艺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文化运动”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情况,我对本课教学作了如下安排:通过剖析新文化运动的“新”内涵,认识其对近代社会空前的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通过《新青年》刊载的当事人的言论走进历史,解读其所倡导的民主、科学、道德、文学的“新”内涵,感知民主、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科学意识;对比历史与现实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引起学生的思考与争鸣,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度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共生性的关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指向对协商民主提出了制度化的诉求。协商民主制度化内涵着协商民主制度本身的建构和制度的认同两个维度,其中,前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首要枢机,后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内在保障。针对协商民主存在的程序机制缺乏、制度权威性不足以及缺乏配套政治文化等问题,在协商民主制度化过程中既要进行党内协商、政治协商、行政协商和社会协商的程序性机制的建构,也要通过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协商民主制度权威和发挥人民政协的示范效应加强协商民主制度的认同和内化,从而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新时代中国的新发展、新形态、新表达,其本质是人民民主。从治理角度透视,全过程人民民主蕴含深厚的民主治理理念、科学的治理逻辑和有效的治理机制,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遵循、制度依据、实践途径和文化支撑。在治理方式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治理、综合治理、制度治理、科学治理,真正使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实践和治理方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治理方式,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与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学习点拨】 1.新中国建国后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主要有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建设、外交领域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相关史实头绪多,建议在复习中针对每个历史阶段,整合政治、经济、理论、外交、科学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掌握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失误,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又以经济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民主精神是体现一个民族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全面深入地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用科学、民主的思想武装头脑,以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中国而努力奋斗,应是高等教育的重任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比较了中西大学的传统及其现代影响,分析了西方中世纪大学民主和求真的传统。作者还简要讨论了“科学与民主”的理念思想如何通过北京大学的传统影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在新的时代如何坚持这一理念和传统。  相似文献   

13.
科学融合西方文化,是后发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要实现向公民社会和法治国家顺利转型,应继承和弘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自律能力和人生智慧,汲取西方先进文化要素,培养社会民主法治秩序和公平正义信仰,建构融合中西文化的共享价值观体系,促进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它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合目的性与手段性、合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民主模式,是民主与专政、民主集中与民主协商、国家治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机统一,具有突出特色和显著优势。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精髓和中国民主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的关键性抉择。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破解世界民主困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题中之义,坚持并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严复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其实质是传统政治、文化遇到严重危机,解决的办法是使之现代化。严复是第一位由此双重危机的层面认识这个问题的。他借用西方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相为表里为中国贫弱之源;以进化论为据,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治本,初步提出了更新中国文化的思路,启动了其后百余年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救国论者更注重人的现代化问题,通过引进西学、废除科举制、建立新的教育体系、普及基础教育、宣扬民主,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以深刘改变国民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为民族复兴培植根基。如果说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高素质的现代国民,那么,教育救国论及其实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相似文献   

17.
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不能绝然隔断同别国的联系,都需吸取别国的经验作为鉴戒。就我国目前而言,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尤其需要我们以开阔的胸襟重新审视东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并从中找到可攻玉的他山之石。新加坡,这个东方文化哺育下的现代化国家,尽管国情、制度与中国不同,但相同的文化根基,使两国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其现代化历程中科学继承儒家文化的成功经验,对今天我国现代化建设也不失其参考价值。寻找现代化精神动力:初悟传统文化价值现代化指的是都市化、工业化、民主化以及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现代…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的反思(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需要弘扬的好的方面,又有不宜弘扬的不好的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多方面的,本文所论诸如对科学技术的漠视,缺乏实证科学的精神;过于强调道义的价值,缺乏注重功利的传统;缺乏平等观念,缺乏民主传统、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只是举其数端而已。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研究传统文化的缺陷与弊端,去芜存菁,扬长避短,使之适合现代化的需要,才是科学的、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突飞猛进得利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抛弃非科学、非民主的东西,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科学决策的结果。“科教兴国”的战略就是民主与科学原则的体现。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在中国实现民主和科学的原则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历史充分地表明,什么时候违背了民主和科学的原则,社会的进步就会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发展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展开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国家的同时 ,也要注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文化而言 ,理性、科学、人道主义是解决世界文明发展中三个层面的问题 ,即社会发展的秩序、动力、目标问题 ,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树立的三种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