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课程对教师文化的诉求 新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秩序的重建,新的教育的灵魂是“对话、协商、理解、调整和不断生成”.新课程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和现实,而且更是一种工作必需,这是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2.
代中杰 《中国教师》2014,(21):56-60
<正>合作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对当代教育的要求。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是社会文化现代化的现实诉求,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的主要走向。建设教师合作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层次支撑作用。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学术界关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概括,以期丰富我国教师文化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一、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背景"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就是文化更新的过程,传统的文化心理、思维定势、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倘若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其实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素养的一种表现,善于合作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意识不仅变成了可能和现实,而且是一种工作的必需。  相似文献   

4.
肖英君  熊丽萍 《文教资料》2005,(26):178-179
语文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其实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素养的一种表现,善于合作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合作是人们在寻求目标时互相切磋、互相协调和共同分享,并参与决策,它要求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有贡献,彼此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意识不仅变成了可能和现实,而且是一种工作的必然。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教育秩序的重建,新的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育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由于所秉承的理论基础与论说立场各有不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与结果存在相当差异。但总结起来.可归结为三类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学习某些学科知识或教育知识。也不是个别教师的所谓“反思”.而是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一种真正体现“教师为本”理念的教师文化。其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即由小组的教师相互合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的形成与改进。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文化”。正是教师文化。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合作互动的教师文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当与本地课程发展结合起来时。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文化。只有建立合作互动、充满活力的教师文化.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储晓梅  李师 《教学研究》2006,(5):463-465
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素养、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教育秩序重建,新的教育灵魂是“对话、协商、理解、调整和不断生成“.合作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追求目标.所谓合作是人们在寻求目标时互相切磋、互相协调和共同分享,并参与决策,它要求彼此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方式、语文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不仅变成了可能和现实,而且是一种工作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文化发展的时代诉求,它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并减轻教师的负担,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贯彻新课程理念和优化学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素养的一种表现,善于合作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意识不仅变成了可能和现实,而且是一种工作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教师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的教师文化有利于教师个体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发展成长的环境不仅仅是让教师学习某些学科知识或教育知识,也不是个别教师孤立的“反思”,而是根据共事、开放、信任的原则,构建一种合作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0.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构成,其核心是要为教师打造一种专业的教育方式。关注教师文化,用“文化融解”的教育方式代替专业的教育方式,努力创建一种教师文化为本的教师教育,是实现教师教育目的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教师角色的定位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经历了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的演变历程。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这一角色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构和评价方法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标强调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内容。在课程目标上,新课标把地理教学的总目标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新课标的实施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些要求,地理教师的角色将要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场所,“合作”“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激发教师主体生长性,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作用。其运作方式包括:课题活动方式、同行交流方式、结伴合作方式、专家引领方式、教育教学问题研讨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杨明明 《现代语文》2010,(1):150-151
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步转变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加以实施。但有些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刻板教条地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读书”,上课随心所欲,想怎么上就怎么上,认为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以学生为主自学、读书,教师落得清闲。这是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向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转变,这就必然导致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形成新的教学技能。教师再也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6.
周艳华 《教书育人》2011,(14):63-65
传统教师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教师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日益成为新课改推进的制约因素之一。教育国际化就是由传统到现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我们必须研究新课程对教师文化的诉求,改变具有角色认同神圣化、行为方式封闭性和价值取向保守性的传统教师文化,构建出以民主、合作、开放为特征的新型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7.
合作学习教学环节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权 《科学教育》2005,11(6):37-37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是以学生合作形式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教育思潮是当代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盛行的今天,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一样,成为教师争相尝试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课程创生”、发展性教师评价以及“学习共同体”等新课程理念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当倡导实战、反思、合作等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以课堂教学为本、重视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专业群体意识和合作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今天,我们在要求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间的工作形式也越来越趋向于合作。新课改使得教师间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和现实,而且更是一种工作必需。  相似文献   

20.
教师合作团队的结构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我国的课程政策,国家只、给出宏观的课程标准,教师有权力也必须对课程进行再设计,一些新的课程类型比如综合课、综合实践活动也需要教师以合作的方式执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教师在合作互助中探索。教师合作作为推进课程发展,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方式再次被提出并受到重视。教师合作对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教育质量影响的意义已为人们所认识,但现实中新的社会行为的倡导依托的是具有强大惯性的学校文化和学校制度,合作难免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