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尔曼是当代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理性选择理论从个体行动者与法人行动者出发,试图整合社会学理论的微观主义与宏观主义,在社会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对科尔曼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对理性行动者的微观分析,认为他的理论忽视了社会关系网络对个体行动以及社会行动的制约作用.他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是其社会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重新研读本书,来剖析其中关于宏观制度的形成、特点、功能等方面,期望对科尔曼的制度思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科尔曼以新古典经济学和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将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提出了理性选择理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由包括行动系统、行动结构、行动权利、社会最优、社会规范与资本等一系列概念构成的。本文通过对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内容的简单介绍,分析该理论的贡献和局限,并讨论中国当前社会中的理性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3.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从理性选择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微观与宏观的连接、个体与整体的同构中,建立了强调差别、选择和建构,突出实践、社会网络和制度场域的具有鲜明观点的社会资本理论,突破了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困境,为社会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一个新的解释范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报考公务员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大学生群体作为考取公务员队伍中的主力军,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思考。在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中,从基本行动层次上来看,大学生选择考取公务员的行为,对大学生个体来说是其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在系统行动层次上则是择业过程中的非理性表现。因此,应该从个人、政府和学校的角度,积极采取措施,为大学生职业的选择提供帮助与指导,从而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择偶一直足婚姻家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厦门市初婚者为研究对象,立足社会学研究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对厦门市不同性别初婚者的择偶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对不同性别的初婚者的择偶标准差异作分析,认为择偶差异主要是生存理性、经济理论和社会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科层悖论"为讨论对象,以社会学研究的传统话语为讨论背景,通过梳理社会学研究中"唯名论"和"唯实论"理论传统关于社会行动动因的不同研判,运用法兰西学派组织理论所建基的方法论和主要命题体系,不仅批判了传统社会学关于社会行动研究的二元论断,并且将其融入到行动者及其行动体系的分析范式之中。这种向度的研究为讨论依据"管理(规则)是如何可能的"提供了一种更富有实践意义的方法和范畴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中,方法论变革是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集体行动研究先后出现了社会崩溃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等多种模式。这些理论分别从社会心理、个体理性和政治过程出发,考察集体行动的约束结构或资源条件。推进集体行动理论的深入发展,需要综合分析社会结构、行动者理性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实现多种研究路径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杜尔凯姆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事实,并且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性以及对行动者的制约作用;他主张研究者抛开已经形成的关于社会事实的常识观念来理解、解释社会事实,创造出符合科学需要的专门术语;他还以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为主要批判对象,形成了他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纲领。吉登斯在《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中则以杜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为主要的批判对象,重新界定行动与结构、常识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在批判并超越传统的基础上阐明他的社会学研究中方法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杜尔凯姆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事实,并且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性以及对行动者的制约作用;他主张研究者抛开已经形成的关于社会事实的常识观念来理解、解释社会事实,创造出符合科学需要的专门术语;他还以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为主要批判对象,形成了他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纲领。吉登斯在《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中则以杜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为主要的批判对象,重新界定行动与结构、常识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在批判并超越传统的基础上阐明他的社会学研究中方法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10.
采用詹姆斯·S·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中提出的有目的的法人行动者理论,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权力的来源、公司权力的对内分配和对外制约,进而从权力的角度阐述了公司结构内部的利益平衡及公司社会责任的正当性,循着这一研究路径,力图对公司权力理论进行另一种视角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理性选择与贫困缓解——基于国际NGO教育扶贫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尔曼为代表的理性选择理论出发会发现,作为"理性人",国际NGO扶贫行为的理性选择与我国的贫困缓解息息相关.国际NGO的扶贫行为,一方面出于组织自身的独立性、自主性表现出明显的个体理性选择因素,另一方面又因其海外性、嵌入性而不能不作出社会理性选择.国际NGO的社会理性选择直接影响了这些组织在我国的扶贫方向与内容,而其个体理性选择又直接决定了这些组织在我国独特的扶贫路径与方法.为了实现缓解贫困的"效益最大化",国际NGO必须兼顾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在二者之间作出灵活的理性选择,即吉登斯的主体-结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整体论和个体论的对立、行动和结构的对立、微观和宏观的对立。社会资本理论反对整体论或个体论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先在性,强调关系的首要地位,从而摆脱了整体论和个体论的桎梏;它既承认社会结构的制约性又承认个人行动的能动性,克服了两者之间的对立状态;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资本区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分析层次,强调它们之间的连续性,防止了社会学宏观理论和微观分析之间的脱节。  相似文献   

13.
在诠释学与话语范式的影响下,教育政策社会学者将政策视为文本和话语,并形成了方法论的诠释取向和话语分析取向。方法论的诠释取向促使人们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关注教育政策意义的传递过程及行动者对意义的理解。方法论的话语分析取向则促使人们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关注政策话语对行动者行动的形塑作用,以及政策话语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4.
帕森斯和教育社会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森斯对教育社会学的贡献集中在一些概念上,如社会化、内化、分配、分化以及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等。这些概念出现在他的一篇重要论文:《作为社会系统的学校班级》中;在《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一书中,对这些概念作了更为详尽的说明。在把学校班级看作一个社会系统的思想理论化过程中,帕森斯把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概念使用。社会系统与人格及文化系统一起构成了行动的三个系统,借助于行动“参照系”,这三个系统在他的理论中得到了统一。行动参照系有三个要素:行为者、行动的情境和行动取向。所谓的行动理论,是帕森斯用以分析活的有机体的一个概念体  相似文献   

15.
校园欺凌是一种失范和越轨行为。校园欺凌问题是由行动主体与同辈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以及社会文化等交互影响下的产物。基于社会学结构—行动维度分析框架,结合越轨社会学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失范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和标签理论,可以从社会结构、个体与社会联系以及个体行动意义三个方面探究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功利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当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所提出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在近10年来被当作解释狭义经济领域以外的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的普遍理论。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市场形势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出现了功利化的趋势,本文试从理性选择理论的内核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的功利行为,研究其相应的特点和表现并对其做出解释,以期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来分析这一特点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热"是一个受到政府以及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从社会学的视角看 ,"公务员热"是招考制度、就业压力等宏观因素和个体理性选择的微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 "公务员热"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分析,进而从政府政策层面和个体行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联盟本质上是行动者在具体行动情境中相互博弈的制度结果,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行动者的特性和行动情境中行动者竞争资源的范围规则为分类维度,可将高校联盟分为区域同质型、全国同质型、全国异质型与区域异质型四种模式。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既能够解释高校在联盟制度约束下的行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高校在具体情境中如何相互博弈以构建联盟制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批判的质性研究方法论作为当代西方质性研究方法论中的一支,结合了一般质性研究方法论与批判理论的特点,既关注社会中作为行动者的个人及其解放,同时又为以此为对象的研究者提供一套可操作的研究方法理论。批判的质性研究方法理论认为,人在受到压抑或被异化后,总有寻求突破与解放的要求,而现实的行动条件却制约着这种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行动者完全没有获得解放的可能。除了对个人难以控制的行动条件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外,每一位行动者还可以通过反思自身的行动取向,突破经由文化施加的限制获得一定意义上的解放。文化结构与行动意义正是该研究方法论为研究行动取向而建构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20.
在对人类经济社会行动进行探索时,韦伯奠定了经济社会学的形式分析传统。他强调,社会科学既具有追求真理、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学科品质,又有彰显价值关联,强调主观性、可能性和相对性的个性;他既强调意志自由和个人自主,信守个人主义价值信念和方法论个体主义原则,又主张文化理性、价值伦理对个体行动的意义;既主张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相对自主性,又强调两者之间的内在张力及使人同其本质的分离。韦伯经济社会思想中遭遇的认知困境,是其思想和灵魂的宿命,也是其所处时代的病态反映,更是笼罩在经济社会学形式主义范式中知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和理论硬核等结构性层面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