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明中叶以后更强调真情、个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反对理学家的说教约束。在明后期,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和接受小说的市民也对平凡日常生活展现出浓郁的兴趣,平中求奇作为一种欣赏趣味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倾向。这些也促进了明后期文化的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2.
近日,有一则新闻令人深思:某市城郊接合部许多农民因拆迁暴富而迷失自我,再因染毒、赌博而返贫。近年来,因拆迁而致富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农民由于文化基础差,没有精神追求,暴富之后又缺乏理财知识,原有的一些正常的主流价值观也渐渐消磨殆尽,从而失去了人生目标,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就很容易盯上他们,拉他们下水。  相似文献   

3.
明中叶以后的白话短篇小说为了满足市民喜欢更迭变化的审美心理需求,在情节设置上,经常通过恰逢巧合、设置阻碍、突遭意外、发生误会、预设计谋、设下谜语、犯下错误等手段,达到了离奇、曲折、生动的情节效果。小说还用预告情节的方式,引起读者对情节的关注,并形成了平抑扬的情节模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4.
在法国文学大师莫泊桑的《项链》中,玛蒂尔德是当然的主角,而且作者对她的心理活动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刻画,描述了她在整个故事中的心理轨迹。如果把“项链”的故事看作是一条路,那么可以分为这样几段:夜会前——夜会中——丢项链——还项链——明真相。而对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来说,有两处可以称为“拐点”,它们一明一暗,是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表达作者对其人物情感态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士商合流"、"贾而好儒"是明中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突出现象,它一方面促进和保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成为商品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障碍;它们决定了明中叶商品经济发展走向。艺术化的文学创作所提供的形象,本质真实地反映出明中叶商品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及特征。  相似文献   

6.
12世纪中叶,徽州学术文化区形成,出现了统一的学术文化理念,从南宋至明前期,一统于朱子学。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得到广泛传播,呈现朱子学与心学杂存的特色。清初,徽州学术文化理念回归朱子学。乾、嘉、道三朝,徽州学术文化理念由朱子学而至徽派朴学。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冲突引发大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解决价值观冲突导致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干预.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和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的科学内涵,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中的重要功能,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中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信斐 《文教资料》2011,(21):82-83
明清仕女画在文人画家的积极参与下风靡一时。美人标准逐渐从唐时的丰体肥颊演变为诗心病体、风露清愁。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文化繁荣,城市新兴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然政治腐败严重,明清文人淡出仕进,优游林下,沉沦于风月情场、酒色柔乡,以美人寄情言志,聊以心灵慰藉。女性的弱势群体形象在文人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反映了明清社会封建伦理教化对女性的不公与残酷,折射出封建男权社会的畸形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大学》中明德、格物致知、致良知、止于至善的思想切入,解析公民个体必须具备"友善"价值观的心理、知性、德性基础,从另一个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诠释。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西游系列小说与西方游历小说同时崛起,反映出了启蒙精神对中西方小说创作的共同渗透。但两者表现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西游小说以奇幻思维见长,在故事的演变中表现出高蹈自由的感性浪漫精神对中庸平和的民族心态的让道;而西方小说则理性色彩较浓,传达出勇于冒险、挑战自我的游历精神。  相似文献   

11.
唐代佛学大兴,其影响及于小说创作,既有“释氏辅教之书“,又有中土化故事.本文拟分析佛理对唐人小说题材选择的影响,可分为记梦题材、幻化题材、三世因缘、果报题材.  相似文献   

12.
金庸武侠小说生命意识悖论现象十分明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情爱观悖论;二、生命观悖论;三、狂欢悖论。金庸武侠小说悖论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传统观念的束缚、武侠文类的限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悖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斯坦贝克的小说在抗战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走进中国人的视野。他的主要小说《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人鼠之间》和《煎饼坪》等在当时都有译本,《月亮下去了》更是有多种译本。这一时期对斯坦贝克的其他小说也有所译介,整个译介状况体现出及时性与全面性、实用性与功利性、时代性与进步性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小说书目的编撰具有献学性质,但它同时又是小说学的一部分,与小说作、成书、版本以及类型等等研究息息相关。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以20世纪前期的通俗小说研究为其学术基础,其后80、90年代出现的通俗小说书目和言小说书目也程度不同的吸纳了当时小说研究的成果,同时叉为小说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但是20世纪的小说书目作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将言小说和白话小说融通一体,对于版本录的完备性和精确性,以及小说类型的界定等等,都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从工业化、城市化和移民化三个方面对美国20世纪初的现代化革命进行了反思。代表美国道德堕落的汽车工业,发展成有闲阶级炫耀财富的手段,而车祸同时对人类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农业化的西部,受到城市化程度高的东部的吸引,也导致传统道德影响力的消退;同时对外来移民脱离母国文化向殖民者宣扬的“先进”文明靠拢的趋势,也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16.
"狐狸"王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是一个狐狸型的全能作家,堪称当代文学巨匠,他在小说、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小说和政论随笔成就最大。王蒙的小说是一种自叙传式的“骚体小说”,由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超群的政治智慧和复调主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了“经验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他的小说也存在着潜在模式化、“思”的缺席、政治术语过多、理念大于形象等缺陷。王蒙的政论随笔确立了其改良主义与左翼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讲常识、讲中道、讲多元为核心命题,反对一元化、绝对化和建构论唯理主义,因而达到了时代的思想高度。王蒙的创作虽非完美无缺,却与赵树理、浩然一起.代表了一个文学共鸣时代的艺术和思想高度;他以自身的创作实绩和影响,命名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王蒙时代”。  相似文献   

17.
乌托邦小说:作为研究存在的艺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作为西方文学史上重要文学现象的乌托邦文学,尤其是乌托邦及反乌托邦小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在中国尤其为甚。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遮蔽了我们对西方文学史整体景观的了解与鉴赏,也阻隔了我们获得有价值的文学思想资源的可能性。作为研究存在的亚小说文类,乌托邦小说及反乌托邦小说能为我们走近存在,走近人自身的生存境遇,反思我们的文学观,进而重写文学史提供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明代道教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呈现出新的特点:世俗化和商业化。文章以道教新特点对白话小说的影响为考察对象,运用文史互证的方法对其间的关系尤其是道教之对小说的影响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对解放区小说中欲望不同的表现形式加以梳理,重点论述那些挣扎在革命认同叙事下的露出真实的欲望面影的小说作品,以探究丰富的人性蕴涵,总结历史的教训,寻找能留给后人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五四”小说有三种聚焦方式:全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中国古代小说主要使用全聚焦。“五四”小说虽然也有大量的全聚焦叙述,但是不再象古代小说那样对文本进行随心所欲的干预。内聚焦是“五四”小说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叙述方式,它适宜于抒发觉醒的心灵。外聚焦叙述虽然比较少,却是“五四”作家的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