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中国足球"西来说"质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把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和英国现代的足球分割开来,认为世界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世界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中国的蹴鞠在清代灭亡了,现代足球是由英国传入中国的。足球西来说是不正确的。足球最早产生于中国,曾经兴盛于中国;英国的现代足球是在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功动传入英国以后逐步形成的,然后伴随着清代末期英国对于中国的入侵又返回到了中国。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在清代末期进入了一个发展低谷。  相似文献   

2.
现代足球战术体系的后现代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历史论证与理论推演,旨在探索现代足球战术在后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发展新趋势,结果表明,现代足球战术经历100多年发展.已形成整体攻守平衡的战术体系结构。但问题也表明,这个高度优化结构存在着敏感的缺陷与突变的可能性,人们对攻守平衡的盲目优越感阻碍了战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现代足球战术体系的高度发展已酝酿着大量向后现代化过渡的特征,后现代条件下非平衡化与个体化元素日益显现:nX自由人战术体系的提出,旨在突破现代足球攻守平衡体系结构,使足球战术自组织变革成为可能,是足球制胜因素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中国足球发展的历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捷 《体育学刊》2011,18(2):50-52
近现代中国足球有着浓郁的足球文化氛围,促进了近现代中国足球文化生态圈的生成;一批有国际影响的足球运动员有着"东亚病夫"的民族隐痛和构建近代中国民族体质新形象的内在诉求,开创了中国足球"技术细腻、短传推进、边线进攻"的技战术风格。中国近现代足球发展历史留下的启示:遵循足球文化生态规律,培育足球文化氛围;加强中国足球行业自律,培养中国足球的精神;制定中国足球长期规划,探索中国足球的竞技风格。  相似文献   

4.
裁判职业化:足球职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岳良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2):205-207,209
职业足球由各个层次的职业人员构成。通过对足球职业化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探讨了足球裁判职业化的概念及理论。透析了现今足球职业圈中的裁判业余化现状,指出裁判职业化是适应高水平比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并从6个方面瞻望推进裁判职业化给现代职业足球带来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足球球迷文化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足球球迷现象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经大量文献资料考证,中国足球球迷的产生、发展以及他们所发挥的功能均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影响,在与现代足球这一外来文化的融合中所产生的中国足球球迷文化现象。从不同角度与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中国足球球迷经历了一个由个性逐步发展到群体,从自在走向自为的演化过程。足球球迷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的兴盛衰落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背景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国外足球活动年的研究,结合中国古代《周易》化,发现具有中国化特色的“足球活动年”较国外的研究更具有预测足球运动员潜力与成就的优势,并对其选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外籍运动员克托莱指数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中固足球职业联赛2004-2008年5个赛季参赛外籍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发展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外籍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提高顺应了现代足球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足球与职业足球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兴于近世欧洲;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通过教会学校流入中国,而后发展成职业足球,因此学校与职业足球的关系密不可分。我国国家队五人制足球三次入围世界杯,其队伍的组成是以湖北大学队为班底的国家队。这一情况说明中国已充分认识到学校足球人才培养对足球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五人制足球所取的成绩也促进了大学足球的发展。整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高校足球竞技模式,有利于高校足球的发展,也有利中国足球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学理论对战术意识已多年研究,、足球一切行动都受意识的支配。意识在现代足球运动训练与培养,是各位足球专家学者经常探讨与研究问题,其在比比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重视对青少年足球训练与培养,对于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此文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上论述了青少年足球意识的训练与培养问题,为中国足球好而快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星星点点贡献,希望中国足球好比洛阳牡丹甲天下。  相似文献   

10.
足球竞赛规则演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球规则的产生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其产生和发展对现代足球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现代足球规则演变的分析,揭示足球竞赛规则修改、补充的内涵及其对足球运动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了世界杯与足球文化的基本关系,认为在体现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足球运动技战术风格的交流与发展,促进足球文化的传播与继续推广等方面,世界杯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文化需求,为足球运动的发展创造条件,获得最为广泛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现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的内涵和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心理基础和社会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现象是我国校园文化发展的可能性与大学生结群迫切性有机结合的产物,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稳妥地为大学生足球小群体提供更多的竞赛和交流机会。  相似文献   

13.
现代足球运动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产生与发展都与一定的社会背景与条件是分不开的。19世纪末到现20世纪初期,现代足球运动传入我国,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发展为现代足球运动的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我国,现代社会思潮的兴起、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城市早期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及战乱对国人民族自尊心的激发等,为现代足球运动的传入和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足球环境是足球运动得以前进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足球运动的发展直接受足球环境的影响,与足球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中国特色的足球环境”对足球运动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与世界发展的步伐仍然不能保持一致,其内在问题对足球运动的发展构成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异化理论探讨校园足球内涵式发展的本真诉求,厘清校园足球发展中存在形式本质、制度本质以及文化本质等异化现象。结果表明:校园足球内涵式发展产生异化的主要原因有校园足球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偏差,校园足球发展教育本质边缘化、校园足球发展文化自信缺失;从校园足球内涵式发展回归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普及,追求以生为本;回归对抗,尊重足球本质;回归常态,遵循发展规律;回归绿色本质遵守体育道德;回归文化,养成文化自信等6个方面提出预防和克服校园足球内涵式发展产生异化的主要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反映到体育上呈现出以下特点:重文轻武,重“静”轻“动”;重规范、制度,轻集体合作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中庸、重和谐,轻竞争。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中国社会里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女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侍奉公婆、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而足球是集对抗、快速、多变、个人魅力与集体合作的完美结合于一体的典型的体育竞赛项目,这不免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冲突。因此传统文化很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比较看中国足球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中西方文化的特点,研究民族文化,情感、行为方式和人文环境对本民族足球运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剖析了足球运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提出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必须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兼容并蓄地接纳并吸收世界各国优秀足球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足球训练与认知风格对分配性注意的影响,随机选取足球专项大学生和普通文化课大学生各100名进行《认知方式图形镶嵌测验》,筛选出60名场独立型被试和38名场依存型被试,通过视听双通道实验测量分配性注意水平。结果显示,场独立型大学生中,足球专项大学生的分配性注意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场依存型大学生中,足球专项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分配性注意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场独立型大学生的分配性注意水平显著高于场依存型大学生。这表明,足球训练和认知风格对分配性注意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足球训练提高场独立型个体的分配性注意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论人文与科学融合的足球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足球在竞技方面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宏观及微观的管理上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足球缺乏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足球理念。结合中国足球的实践,提出了人文与科学融合的足球新理念,旨在促进中国足球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足球运动对足球赛事举办国文化的传播和诠释,成为一种让无数球迷为之折服的文化形式。通过对历届世界杯用球的历史回顾,探寻世界杯用球中蕴涵的文化和艺术,以及世界各举办国的文化内涵对足球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