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语口语体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层面上。在对英语小说人物对话汉译时,应遵照口语体的语言特点进行口语化翻译,避免翻译成诸如书面体或其他文体。小说中人物对话翻译时应遵循原文本文体特征,体味人物角色下个性化语言,彰显人物交流语言口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语言形式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然而在英语口语交际中,跨文化的错误比跨语言的错误更能引起交际障碍和误会。学生口语交际中常出现的文化错误表明:口语交际过程离不开翻译,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文化的移植。导致口语交际中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途径之一是课堂中应重视文化教学和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各国之间影视交流增多,人们对影视作品翻译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影视作品的翻译,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翻译技巧.影视台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综合性、口语性、瞬时性、简洁性四个方面,在翻译时要注意恰当处理文化因素,要与演员的口型匹配,能展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同时注重语言的通俗性.  相似文献   

4.
一项科学的测试不仅在考前更应在考后能对应试者产生积极的反拔效应.口语测试是语言测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的语境中,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测定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其特点是真实性和交互性.通过分析口语教学和口语测试的关系以及根据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目标及现状,可为不同年级的考生设置不同的测试题型与评分标准任务,从而保证口语测试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使其对口语教学产生正面的反拔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作者往往只需三言两语,就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本文打算谈谈这部小说人物语言在语体方面的两个特点一一对照性与变换性.一、语体的对照性语体的对照性是《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一大特点.可以分为文白对照(书面语色彩跟口语色  相似文献   

6.
语言输入是外语学习者习得外语的首要条件.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有其积极意义.背诵作为一种语言输入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习得短语、增强语感、提高口语流利程度以及翻译能力,并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王香玲 《海外英语》2020,(7):136-137,164
影视剧语言来源于生活,具备"生活化"的特点;同时又经过艺术加工,高于生活,具备"戏剧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影视剧中人物语言最能直接呈现人物性格特征,因而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保留人物语言之"味",用地道的中国话表达出来,做到精辟深刻,发人深省,达到影视剧特有的艺术效果.文章选取了英剧《唐顿庄园》中老夫人的语言为例,从"性格化""生活化"和"哲理化"三个角度对比分析译制版和"破烂熊"字幕组的翻译,并适当加以改译,让影视剧中人物语言具备影视剧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外语多媒体资料涌入开放的中国,也涌入了高校校园.由于青年学生极强的接受力和好奇心,英文电影,尤其是奥斯卡获奖影片已然成为他们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往的研究多侧重英文电影在培养学生听力理解、口语表达、词汇扩充和文化积淀等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了它在提高学生翻译技巧方面的独特功能.文章试结合语境学理论,通过分析第78届奥斯卡获奖影片"撞车"的人物矛盾,进而探讨在翻译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各种翻译技巧来巧妙地揭示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导游翻译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外语导游必须具备的口语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和跨化交际意识以及导游翻译课程教学应包括的语言应用和汉译外知识。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翻译法一度被认为是造成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英语教学中备受抵制.然而,随着英语教学实践的深化,翻译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再次得到肯定.根据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及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的总体要求,英语教学应注意其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英语教学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此,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翻译策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即利用翻译丰富英汉对等词汇;利用翻译教授学生英汉文化和语言差异;利用翻译自评英语学习效果;利用翻译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最后本文还论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社会语言学中关于权势(power)和同等关系(soidarity)的有关理论,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不同层次分析《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和周围其他人的言语行为,我们可以看到,言语能够反映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言语是社会互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文学方言可以展现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生动地记录文学人物所在的时代语言,真实地反映文学作品所在时代的语言风貌。但到目前为止,对文学方言翻译的研究颇少。因此,笔者尝试从文学方言的语言功能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由于英汉语语言习惯的不同、文学惯例及文化差异等原因,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转述语形式会发生变化。本文首先对原语的转述语情况与目的语(译文)的情况做了比较,归纳出几种情况,然后分析了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丁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71-73
金圣叹“以文律曲”批评《西厢记》,使得《金批西厢》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其批本目的就是“教天下以慎诸因缘也”和“教天下以立言之体”,就《金批西厢》和《王西厢》的异同,来看金圣叹戏曲理论中的“立言之体”,尤其是偏重于分析《借厢》一出的人物形象,从而去体验金批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与金圣叹“立言之体”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关于人物描写的模糊语言比比皆是。通过分析其语用隐含来论证在模糊语言翻译中、尤其是模糊语言文学翻译中获得语用隐含的对等是达到人们所期望的“对等”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转述语翻译问题受到语言迁移的影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有较大的差异,译者又身处于不同的语言环境,思维方式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个体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导致了转述语中语言迁移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自始至终在“信”与“美”的矛盾和统一中生存与发展。译文要尽量体现原作的风貌,因而文学翻译要得“信”;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性规定了作品本身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译者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迭出来,所以,文学翻译亦需求“美”。译者只有将这二者完美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入手,才能译出佳作。  相似文献   

18.
语域由语场、语式和语旨三要素构成,随交际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特定情景中的人物有其独特说明的语域选择及特征。本文从语域分析的角度来剖析《傲慢与偏见》两个英译本中文学人物的言语翻译风格,旨在说明在翻译中把握语场、语式、语旨三者的关系更有利于使译语和原语在内容和风格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文化在民族、历史、地域上存在着差异,文学翻译又是一种历时性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原貌风格和内涵,把握文化的传递与渗透,又要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整体性,闭合性,异质同构性原则在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及文学翻译中都可得到运用。在文学翻译中要对原文进行语言认知和美感体验的双重活动,构建格式塔意象,而后用目的语进行格式塔意象再造。本文运用格式塔意象基本理论,分析古诗《行宫》的上层格式塔意象和下层格式塔意象,并对《行宫》四个译文在格式塔意象的再造上的得失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