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边小玲 《现代语文》2008,(2):120-122
语言系统是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反映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的规范词典,为适应语言变化发展的情况,也需要不断修订.基于此,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在第4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基础上修订后正式出版发行.第4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许多来源于方言的词语,第5版又作了新的调整和改动.本文主要考察以下内容:2005版<现代汉语词典>在方言词方面都作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反映了什么语言事实,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中古近代汉语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近代汉语词汇研究而论,其进步主要体现在断代词典、专书语言词典的编写以及单篇论文的刊布上,断代词典有<宋元语言词典>(龙潜庵1985)、<明清小说辞典>(张季皋1992)、<近代汉语词典>(高文达1992;许少峰1997)、<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翟建波2002),专书语言词典则更为丰富,<水浒传>有两部:<水浒词典>(胡竹安1989)、<水浒语词词典>(李法白、刘镜芙1989),<红楼梦>有三部:<红楼梦辞典>(杨为珍、郭荣光1987)、<红楼梦词典>(周汝昌1987)、<红楼梦语言词典>(周定一、钟兆华、白维国1996),<金瓶梅>也有三部:<金瓶梅辞典>(王利器1988)、<金瓶梅大辞典>(黄霖1991)、<金瓶梅词典>(白维国1997),至于单篇论文,散见各学报杂志,数量众多,难以列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各版<前言>、<说明>和<凡例>中对"词、词汇、语汇、词组、词语、语词、成语、熟语"等语言学术语类词语使用情况的梳理,在与该词典正文对这些词语的解释进行对照发现,其词典<前言>等对这些词语运用不当和词典正文对这些词语释义不当等问题.深层原因是词语的释义没能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语文辞书标注词类的重要性、中国语文辞书标注词类的情况,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标注词类情况,评析其分歧,提出辞书标注词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说"惟"与"唯"     
<现代汉语词典>列惟独、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惟其、惟我独尊、惟一、惟有等词,并认为这里"惟"同"唯",即不仅"惟一"或作"唯一",其他各条皆然,这样就形成了八组异形词.<词典>以"惟~"为首异形词.杨春女士的专著<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附录"<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异形词总表"中,这些异形词均失收,且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之列.因此,对它们进行溯源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挠"的标音有失误.文章先指出三部字、词典的错误所在,其次从<广韵><集韵>出发,根据古文献中的音义材料论证判断三部字、词典标音失误的依据,并逐项提出参考性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7.
<新华字典>收录而<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的字有78个,<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而<新华字典>未收录的字有938个.对这些字未收录的原因,既从两部辞书的性质、用途等方面做了说明,又从这些字的使用范围、构词特点等方面做了分析总结.为辞书的编撰和修订过程中处理收字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和数据,对汉字的整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是近代汉语的初期,<唐五代语言词典>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唐五代时期语言面貌的断代词典.共收词语4500多条,以唐五代出现和使用的口语词、方言词为主,也酌收一些唐五代的名物词和其他方面的词语.但是,有些实际上早在汉译佛经中就可以找到它的源头.以<唐五代语言词典>所收部分词语为例,对<唐五代语言词典>中与汉译佛经有关的16个词语进行比较,对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作简单的梳理,以求对近代汉语词语研究提供语料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字注为"曾经".对此,笔者未敢苟同. 笔者查阅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等工具书对"省"字的注释,未发现有"曾经"的义项;  相似文献   

10.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字母词开始大批量地进入现代汉语词汇当中,作为汉语词汇中的"异类",它们还是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的.本文对<实用字母词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字母词进行了整理,得到一个"汉语字母词表",在此基础上作了定量的统计分析,初步得出字母词在来源、结构、内容等方面的一些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规范化等工作作了一个准备.  相似文献   

12.
"徐徐"是缓慢、慢慢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曰:<书>慢慢地:列车~开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曰:慢慢;缓慢:大幕~拉开."徐"的本义就是缓慢,它的反义词是"疾".<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徐"叠用则节奏比较舒缓,常表示持续进行的行为或状态.  相似文献   

13.
太息≠叹息     
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写道:"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人教社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著者注"太息"为"叹息"(课标版第一册),其根据大概来自<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难道太息=叹息?于此恳向专家请教,并与注者商榷.  相似文献   

14.
汉魏六朝和隋唐造像记中产生大量新词.与<汉语大词典>对照,可以在收词和书证方面对该词典进行补充完善,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章培恒<中国古代散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符合这种特性的东西归根结柢是无法被人接受的."此句中的"归根结柢",<现代成语小词典>写成"归根结蒂(底)",解释为"归结到根本性的问题上",<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写成"归根结底",释为归结到根本上,底,也有写作蒂、柢的.  相似文献   

16.
毕慧玉 《现代语文》2006,(2):125-127
笔者承担<近代汉语词典>q部字的编辑工作,在与<汉语大词典>对照的过程中,发现后者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义项缺失,词条缺漏,释义不确,例证晚出,错收词条.兹列举部分,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逆序词典的编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江天主编的<逆序现代汉语词典>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创立之初,难免百密一疏,所以,该词典在收词、注音、体例,词性标注等方面也还有值得商讨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为该书的修订或再编逆序汉语词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N字母下的所有双音节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进行了考察,认为传统的复合词的五种构成方式不足以涵盖所有的复合词,复合词的结构类型分析还需要更加细致、完善的体系标准.  相似文献   

19.
右丈说是有关声符表义的学说.本文回顾了前人对利用右文说理论系联同源词方面的观点,以王力先生编纂<同源词典>的得失为据,认为同源词典(或语源词典)编纂不应该忽视右文说理论的宝贵价值,讨论了"右文"法的必要性和优点.并提出利用"右文"法编著理想的<汉语同源词典>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考察汉语方言的古语词入手,指出<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阙失,以供词典编纂者和修订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