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丁曰宏老师在<语文学习>2010年第5期发表文章<"知书达理"还是"知书达礼">,列出三条"理由",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知书达理"条目提出"应改为‘知书达礼"'的观点.笔者认同丁老师的第三条"理由",即"知书达理"条目与释义"自相矛盾";但难以接受其对"知书达理"词形的否定.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加了"知书达理"这一词条.其解释是:"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这里出现一"理"一"礼",显然是编者有意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
"板眼"是音乐术语.<现代汉语词典>对"板眼?的解释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联系"板眼",我想到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不是也应该有强有弱、有板有眼呢?  相似文献   

5.
"震憾"辨析     
本文通过例证,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震憾"的解释有误,应当在"震"字条下补上一词"震憾2",释为"人心受外力刺激震动而导致紧张不安或强烈情绪".把原"震憾"改为"震撼",调整书证,以求统一.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字注为"曾经".对此,笔者未敢苟同. 笔者查阅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等工具书对"省"字的注释,未发现有"曾经"的义项;  相似文献   

7.
说"惟"与"唯"     
<现代汉语词典>列惟独、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惟其、惟我独尊、惟一、惟有等词,并认为这里"惟"同"唯",即不仅"惟一"或作"唯一",其他各条皆然,这样就形成了八组异形词.<词典>以"惟~"为首异形词.杨春女士的专著<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附录"<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异形词总表"中,这些异形词均失收,且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之列.因此,对它们进行溯源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曹起 《现代语文》2006,(4):122-12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中所收录的以"零"开头的词语有:  相似文献   

9.
温 温,<现代汉语小词典>的解释之一为"温和",即-个人的感情、态度、语言等不严厉、不粗暴.校长的"温"就是要做到"三正".  相似文献   

10.
说"人才"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于6月颁布了.首先,吸引笔者的就是<纲要>开篇对"人才"的界定:"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相比传统的"人才"定义,如<现代汉语词典>的"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和<辞海>的"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纲要>的定义显得具体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语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何为"训练"?<说文解字>解释为:"训,说教也.练,涧缯也.""说教"即启发教导;"涧缯"古意为"在水里反复地漂洗织物",其意演变为反复地操作.<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教育辞典>解释为:"训练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对培养技能、能力、意志、行为方式和习惯具有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又到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很多人都感到如今"学历"二字的沉重.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在聘人时,都陷入了一个"唯学历"的误区,"硕士不算高,本科不可少,专科没人要"已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学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一个"曾"字,表明它只能说明过去,是"过去时";而"学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以"草"为首字的词条有66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76条,却没有"草根"这个词.倒是英文的grass roots,被视为"草根"的直译.美国彼时处于淘金狂潮,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地方的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被引入社会学领域,"草根"被等同于平民化、大众化,但"草根"的实际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  相似文献   

14.
张会光 《现代语文》2006,(5):111-111
<现代语文>读写与考试版05年1月刊"语文小百科"栏目中的<普遍用错的"空穴来风">一文,从"空穴来风"的出处(宋玉的<风赋>),白居易诗中的准确运用(朽木难免蠹,空穴易来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等方面,确定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有了洞穴才会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并且据此判定"‘孙白'挂帅纯属空穴来风,张海涛将继续执掌女足","田亮进军娱乐圈并非空穴来风"等句子对"空穴来风"的运用全错了.  相似文献   

15.
咬文嚼字     
用“归根结底”而不用“归根结柢”《现汉》:“〔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人民的力量是无敌的,人民的意志是不可违抗的。‘底’也作柢。也说归根结蒂。”《新华》的处理同《现汉》。《大词典》收“归根结底”“归根结柢”“归根结蒂”,以“归根结蒂”为主条。词频统计:归根结底317,归根结柢0。从理据来说,应作“归根结柢”。“归根”与“结柢”同义,“归”“结”同义,“根”“柢”亦同义。《说文》:“柢,木根也。”段注:“《道德经》:‘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解老》曰:‘树木有曼根,有直根。直根者,书…  相似文献   

16.
"以为"和"认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现代语文》2004,(3):12-13
"以为"和"认为"历来被认为是一组同义词,辞典里对这两个词的注释也往往用"互训"的办法. 我们查阅了十五部比较权威的词典,其中九部纯粹是从语义层面上进行注释的.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认为]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  相似文献   

17.
刘勇 《现代语文》2006,(7):81-82
说到"打",人们易会想到的是"打鼓、碗打了、打架"的"打",即表示"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物体因撞击而破碎、殴打"义.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可以看到"打"作为动词的词条下,义项有24个,都是由"击、敲、破碎"义派生和引申出来的,这便是普通话"打"的基本义和引申义.  相似文献   

18.
"驯"字释音     
一、前言 在电视、广播以及人们的日常口语中,"驯"的读音很混乱,或读为xún,或读为xùn,莫衷一是.现行常用字典、词典的注音也很不统一, <现代汉语词典>(第一、二、三、四版)和<汉语大词典>均注音为xún,1977年出版的<辞海·语词分册>(1989年修订)也注音为xún,另注xùn,说明是"训"的通假字.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一)前人的认识 前人对"那么"的认识并不一致.<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那么"有三个词性:指示词,代词,连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只收录了"那么"的连词用法.金立鑫(1988)对"那么"的词类归属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认为"那么"仅仅是代词,不存在连词"那么"和副词"那么".  相似文献   

20.
一、"类比"的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类比"的界定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