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宋艳 《河北教育》2007,(7):96-96
经常听到来自老师或学生的抱怨--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真不好教,你就是累死,把课讲出花来,他也不爱听!"  相似文献   

2.
学教琐忆     
当教师就得学"教",学不好"教",怎么教好学生呢.我当教师是半路出家,也不知道怎么教,上课就是一个劲儿的讲.后来才知道教学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教法好,效果就好.我就学起教来.向谁学?向书上学,向老师们学,还向我的学生学.学生能教老师教法吗?能.我有些教法就是学生教我的.我们成天与学生打交道,只要不把学生当容器来"灌",而把他们看成是学习的实践者,虚心向其请教,认真总结他们的学习经验,并依照改革教学,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过,学生不会直截了当教你教法,而要我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去"自学".五十年代初,有一次领学生去锄谷苗.农村老师事先告诉我怎样区分苗和草.他讲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的首要任务——教"怎样思考"。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我都懂,但自己做就不会了。"什么原因?是老师没有把"让他自己会做"的方法教给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的?"然后解决,"怎样让学生也想到?"好的教师"想给学生听","想给学生看"。差的教师做给学生看,或"让好学生做给差学生看"。所以,卢梭说"教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方法"。因此,教"怎样思考","怎样才能想到"——是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的习作《傻学生眼中的老师》,读得我面红耳赤,好像一下"榨出我皮袍下的小来"。现摘录几个片断如下:"同学们早已静静地坐好,评委和老师也陆续赶到,这是老师的公开课现场。铃声一响,老师粉墨登场:呵,新弄的发型,一身正装,像要参加什么集会似的,精神饱满。‘同学们……’真是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她平时课堂上可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儿,尤其是对我这样的傻子。早习惯把她的课当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批评也正是想达到这一境界。批评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老师如果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棵大树,不做努力是不行的。批评学生要讲艺术,要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6.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如何理解这个"好"字是问题的关键。《人民教育》2012年第7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文章中是这样解释的:这里"好"的标准即不用一把尺子衡量,不要求达到同一标准,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进步,优生更好,后进生进步快。不过,一般的学校,能做到这一点很难。教育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相当多的因素。有学校的思想理念,主要领导的基本素质和领导能力,师资力量,还有办学条件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领导核心"。"领导核心"决定着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老师要像一块大磁铁,时刻吸引着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使学生感到快乐,让纯真的面颊永远灿烂!这样的老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一、课内寓教于乐——做学生的快乐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乐学、乐思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乐教""善教"的基本素质,改变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呈给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是指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负责根据学生的能力把教科书中要教授的内容设计成方案,然后把设计好的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通过翻阅资料、自主创新去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这样就把学生的"学"放到了主导位置,老师的"教"放在了指导位置.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一)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更好地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9.
学做小老师     
针对幼儿喜爱模仿和崇拜老师的特殊心理,我给幼儿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回家后,把一天在幼儿园学的本领教给父母,再由家长把“小老师”的“教学”情况写在联系簿上,第二天交给老师。教的情况包括:(1)教的内容——孩子教了什么,怎样教的就怎么写,按实记录。(2)教的态度——是否认真、耐心。然后,根据每个幼儿教的情况,周末评比“好老师”。评比的条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主张:行思合度,学然后教。"玩"在例前,"学"在例中,"行"在例后,把学习交给学生,把快乐留在课堂。"作为仓老师工作室的一员,首先得做‘智慧树’上那只灵动的猴子。""是猴王……哈哈。"一群男老师起哄着。"要做猴子你们做,我们只想做一只飞翔的百灵。"女教师们立即"纠正"了我们的起哄。这虽然是工作室活动间隙数学教师们偶然的笑谈,分明也是我们每一位成员的真实写照。打开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网站,进入"智慧树小数网",点击"俱乐部简介""新闻中心""教师  相似文献   

11.
当老师难,当语文老师更难,能当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更是难上加难!当看到有网友用"因果报应"的观点戏谑"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时,我想很多语文老师把自己关在了地狱。人类的智慧是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很多时候,是语文老师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在自己内心设置了种种不自由,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学生。回首自己走过的不长不短的十四年教书路,虽然不敢夸口自己多么优秀,但可以自信地说自己一直是一个颇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教学业绩一  相似文献   

12.
"教学案"是把老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进行有效结合的一种方案,是实现"以学论教、教学合一"的一种教学表现形式.它能有效地促使教与学协同发展,更加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那么如何使教学案吸引更多的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13.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岂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相似文献   

14.
《华章》2006,(11)
理解教育所信奉的“理解观”是理解教育的基石。由此确立的理解教育的主要内涵是:通过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师生身心更好地发展,生命意义更加丰富的过程。一、发展师生的理解意识,使之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一)确立理解性校训,即“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旨在提示教师:理解作为手段,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因为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每次教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真切的内心体验,这样的教才能事半功倍。反之,把教建立在误解学生的基础上,虽然教了,甚至教得很苦,但大多…  相似文献   

15.
孟其银 《现代语文》2009,(11):62-63
"教课文"与"教语文"差不多,平时我们老师所说的"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语文书",也就是"教课文",能把课文教好,其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了。但"教课文"与用课文"教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语文书“教课文”,其实就是传统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一个人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全部忘尽之后剩下来的东西。"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套用:什么是好老师?好老师就是若干年后,你的学生可能早已经把你所上的课,把你所讲过的知识忘记,而心中却永远有一个关于你的故事!当然,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更是为了让我们铭刻自己所走过的生命痕迹。  相似文献   

17.
胡荣华 《教师》2015,(4):12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他用自己的一生演绎着对教育的热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当我闲暇静心思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候,一些记忆时常涌现心头。温馨的回忆:一枝塑料花2008年教师节前的周五下午,门卫打电话告诉我,一个学生来看我,我在头脑搜索着:"是谁呢?是我以前教的学生?还是到这后教过的学生?"随着一声"老师好!"把我思绪带回到现实,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枝塑料纸做的小花,比较简单的那种,进门后对我说: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做数学题,这道题本来有五个步骤,他做到第三步不会了,就可以在本子上写:‘前面的会,到这儿不会了。’这样,老师在改作业时就会发现,明天需要给他单独讲一下。如果班里很多孩子做题时都在同一个地方卡住了,老师就会在班里统一讲一下。学生把真实的问题暴露在老师面前,老师的教就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上一些群众,包括一些语数科的老师们,总是说我们体育课最好教了,他们也会教,理由也很充足,看看他们说什么了:"体育最好教了,就是让学生跑跑步、打打球什么的,是个正常人都会","不会读书的人才去学体育","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等等闲话,还有更加过分的说"不会教书的老师才去教体育"。这话太伤人,我就不举例了;在去年9月份,杭州一个小学任命了一位体育老师担任三年2班的班主任,结果遭到了22名家长的联名反对。  相似文献   

20.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课教好、教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