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当下,“三全育人”是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旨在推动高校构建起大思政的工作格局。高校辅导员作为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对“三全育人”内涵和要求有切实的把握,对自身育人职责有准确的定位,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对学生思政教育实效的路径。文章就“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育人定位以及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吕伍 《快乐阅读》2023,(3):81-83
<正>高校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学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全面育人的战略目标,全方位地培养人才。新时期,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和日常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这是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三全育人”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还存在全员育人意识不强、全程育人力度不大、全方位育人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采取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主体、建设全程衔接的教育链条、打造全方位协同的教育内容等创新措施,不断提升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陈恳 《中国高校科技》2022,(8):I0012-I0012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各学科教学带来改革契机,如何在互联网+视域下将“三全育人”理论融入高校教学,是当下热议的课题。苏基协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22年1月1日出版的《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一书,依托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从思政教育视角出发研究“三全育人”在高校教学中的创新运用,以期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提供指导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是地方高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关键措施.该文从“三全育人”的宏观视域对地方高校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以期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6.
精准思政是精准思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是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成效,深入挖掘分析学生数据,对学生进行精准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育人方式。高校实施精准思政,要对精准思政的育人力量基础和信息技术支撑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持续优化高校精准思政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三全育人”教育观念的提出与深度发展,各个高校也深刻认识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且开始将“三进一融”育人观念以及育人模式有机贯彻落实在高校日常教育工作之中,有利于推动“立德树人”的教人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对于实用性要求较高,然而对于思政方面与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重视度与关注度相对较低,为此不能有效促使高校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高,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影响。然而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合理使用:三进一融育人模式,能明显地提高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育人的实质性水平,促使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育人”内涵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工作要实现一体化建设,必须以“三全育人”为基本原则及实践标准,深入研究“三全育人”,明确其深层价值与实践意义不仅能坚持并推动党对高校的全方位领导、达成立德树人目标,还可使思政教育学科的理论框架得以完善,是极具现实与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文章结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的基本内容,认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的价值指向包含任务指向、育材指向和办学指向;认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应加强全员育人队伍建设、创新全方位育人方法和构建全过程育人模式,以提升高校“三全育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导者育人目标,不断探索学科育人与思政教育融合并进的有效路径,创新“三全育人”落实机制,构建了“学校-学院-学科”联动的圈层式、一体化育人格局,形成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课题思政、社会实践、导学共同体为特征的学科思政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落实全面“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支持,同时也是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的有效手段。因此,分析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途径,才能够真正满足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在具体落实环节,还需要落实教育方式,强化全员育人、保障教育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协调教育空间,实现全过程育人,这才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关乎高校的教育质量,更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新时期下的思政教育难度增加,为响应国家“三全育人”的号召,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深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精神,通过课程思政将控制理论思想与思政教育理论结合,借鉴负反馈、串级控制、前馈控制、耦合作用等控制理念指导思政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密不可分,如何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合力,深化课程育人内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时代担当、敢闯会创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国家“课程思政”总体战略部署对职业院校“双创”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要依据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设计思政融入点,保证思政素材和育人目标的统一,准确把握思政教育价值,有效实施创新创业与思政“双体系”教学。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全育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全面聚焦的研究课题,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角色有了新的工作方向,辅导员队伍工作的开展也有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明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一线角色地位为基本,利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角度分析存在问题,以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理念和工作路径,提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国防教育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三全育人",转变思路在宏观上进行大思政教育,开启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的要求。基于此,高校要打造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教育共同体,聚焦课程思政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多元融合育人理念、全面构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打开“三全育人”教育工作格局的有益途径。研究鞍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的实践模式,对于加强鞍山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鞍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全育人”要求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为新时代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指明了方向。探析“三全育人”内涵,分析现阶段研究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以全员育人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主体交互转换、以全程育人带动研究生思政教育链式发展、以全方位育人打造立体系统化研究生大思政体系等路径,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林旻 《学周刊C版》2024,(6):10-12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旨在通过紧扣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专业、强调实践教育、多元评价等要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文章以“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为主题展开探究,旨在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初中学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教师要了解“三全育人”的内涵,分析“三全育人”的价值,并且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政教育能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提升校园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网络思政教育也必然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二级院系可以从新媒体特色队伍、教育阶段、教育平台三个层面重点做好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从中探索出新模式与新方法,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要求的总体把握。《大学英语》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在高等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与理解不足,且这一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教学改革动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与思辨能力以及课程管理不完备,课程思政未能有效融入课程考核等现实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立足于“三全育人”指导思想,提出应调动全员参与、完善教学机制、优化教学设计、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多维并举、全方位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实践路径,积极推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