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主动参与学习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把课教活了 ,但“活”由“思”而成 ,“思”由“疑”而起。由此 ,笔者试图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启思”策略。一、比较启思有比较 ,才有鉴别。要辨别 ,“思”字当先 ,唯有此 ,才能找出问题的结症 ,抓住问题的实质 ,才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 ,例如 :1 .小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 2千米 ,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 6千米 ,求小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小明以每小时 6千米的速度步行去某地…  相似文献   

2.
改进教学方法是为了促使学生善于思考,掌握知识。而“思”起于“疑”,“疑”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质疑问难。特别是新授课中,运用这种手段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疑”和“难”即为本堂课中学生应了解、掌握而尚未了解、掌握的问题。而“质疑问难”就是当堂由教师向学生了解或由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随之由教师解答,并调控教  相似文献   

3.
“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精心设问置疑,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激思,以疑获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新课设疑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而思,由思而悟”。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数学课堂上如何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呢?笔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永远只是由问题开始的。巧妙设疑,灵活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讲究提问艺术,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这话强调的是“疑”和“思”的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学”必须建筑在“思”的基础之上 ,而“思”又必须依赖于“疑”,由此可见“疑”的重要作用 .明代学者陈献章对此说得更为透彻 ,他说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 ,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 .”陈献章的这个观点很有道理 ,因为“疑”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 ,只有有了“疑”,才能去分析、探求 ,以至于最后释“疑”.因此 ,成功地创设情景 ,合理设疑、质疑、激疑、释疑 ,不断促使学生强烈的需要和动机 ,不断给学生思维的契机 …  相似文献   

7.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认知从问题开始,学生有疑才能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质疑是催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疑而后思,疑而生变,疑乃创造性思维之根本!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设疑激趣,以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战场,下面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可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所以,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课堂设疑,既能起到传播知识、巩固知识、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能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柴力军启发诱导原则是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成功地运用这一教学原则的关键往往在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精心设计的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一种充分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  相似文献   

11.
生物课堂教学设疑的切入点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设疑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设疑是否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本文就如何把握设疑契机,寻找设疑切入点谈几点体会。一、授课伊始设疑,引生入“境”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始终以“设疑一求疑一释疑”为思维训练主线。授课伊始,创设疑境,设置悬念,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由疑到思,尽快入“境”。例如:讲述“伴性遗传”一节时,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幅血友病家系调查图,据图设疑:“外公是血友病患者,而父母均正常,为什么隔代的外孙中也会有血友病患者?又为何外孙女总是正常的呢?”学生因尚未接触伴性遗传的知识,猎…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正所谓“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其实质就是无疑到有疑,再回归无疑的循环。  相似文献   

13.
“创新”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良好的创新教学策略是维系着学生求知的动机,兴趣的感染,积极性的调动。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些学生力所能及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创新能力训练。 一、创设质疑策略,思考中建立创新知识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俗话说:“学贵知疑,教贵质疑”。“疑”是探索的起点,有“疑”才能有“思”,“思”是创新的钥匙,是探索的动力。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  相似文献   

14.
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了解史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发展过程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抓住设疑与释疑这两个环节,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内驱力,诱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  相似文献   

15.
一、应用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内驱力,诱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历史思维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没有难度的教学只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应注重一个“活”字,做到“活”中有情,“活”中有乐,“活”中有疑,“活”中有美。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开,大疑则大进。”这里的“疑”就是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现代教育强调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而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实践表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问题教学的探索,在理论上对“指向问题解决的教育思路”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实践中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8.
政治课课堂也同其他课堂一样,须生动、活泼,兴趣盎然。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政治课课堂活起来呢?一、吸引学生注意——导入新课要活起来导人新课活起来,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彩新颖,别开生面的开头就像无形的“磁铁”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及兴趣,深深打动他们的心灵。精彩的开头方法诸多,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而确定。二、启发学生思维——设疑点拨要活起来设疑点拨要活起来,是政治课课堂教学活跃的基础。无论从古至今的学者或是教育家都认为思于…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尤其是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因其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较为抽象,趣味性较少,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空洞说教,照本宣科,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疑引思,以思解惑,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  相似文献   

20.
“学须有疑”、“有疑而问”。“疑,思之始,学之端。”“大疑则可大进”。我国古代教育家对“问疑”重要性作了科学的论述。现代有位心理学家也说:“问题是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