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对山西省内989名高校教师的压力状况及分布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反映其工作压力很大的教师比例为44%,工作压力过大与教师离职呈显著正相关;(2)教师工作压力的分布在性别、所在学校层次及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等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而与年龄、职称关系密切;(3)31-40岁与41-50岁年龄段教师感到工作压力最大;(4)副教授和讲师群体教师感到工作压力最大。建议教师管理部门定期收集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应对。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广西2县18所农村小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活满意度较低,农村小学教师的个人收入可以正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担任行政职务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未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不同职称教师的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未婚教师和已婚教师的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和女教师的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工作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压力是目前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应通过转变机制、科学评价、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重视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策略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教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省内两所高职院校81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82.71%的教师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压力主要来自于各种考核、职称评定等,教师多采用直接集中资源行动和工具性社会支持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压力面前教师的积极自我调适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指数呈直接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考察特岗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以及人格特征现状,探究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人格特征相关关系及其影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教师版)》《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人格特质量表》,对云南省、河南省与贵州省的8个地区345名特岗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特岗教师情感衰竭现象最为严重,特岗教师工作压力来源于聘任压力,特岗教师大部分人格特征属于外倾性、尽责性和开放性;特岗教师工作压力和人格特质对其职业倦怠状况存在不同程度显著相关,并且工作压力与人格特征不同因子对其职业倦怠维度有着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工作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压力是目前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应通过转变机制、科学评价、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重视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策略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新任教师处于工作生涯中的适应阶段,其压力和心理健康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本文通过对35名中小学校和大中专院校的新任教师进行访谈,结果表明:新任教师面临的主要压力源为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特征、社会压力、职业发展和身心特征等方面;不同类型学校的新任教师工作压力得分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身心特征5个因素上差异显著,总体而言,中学新教师比大中专和小学新教师的压力更大;此外,新任教师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SCL-90和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并采用心理访谈的方式对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624名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两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2)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最满意的因素为环境与资源、同事关系,最不满意的因素是工作压力、付出与回报;(3)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点面结合,调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者对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其他院校贫困生,女生、文科专业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某种一致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丧失等。维护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应从多渠道"扶贫帮困",减少因经济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问题;矫正贫困生对社会现象的错误认识,端正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现实;培养集体,营造氛围,融洽关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压力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大学生压力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为调查工具,分析当代大学生压力及其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结果发现:学习压力和就业前景压力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生活等日常琐事是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而突发性重大事件并非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压力和心理健康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1名农村特岗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8.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农村特岗教师SCL-90总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2)不同性别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3)不同学历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中本科学历教师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专科学历教师;(4)不同学科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其中独生子女的教师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以及心理健康总分上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教师;结论: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因而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和共性,教师易患职业病,职业病也会诱发教师心理障碍。本文主要探讨教师职业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展开相关的调查分析,希望引起广大教师和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31名初中生的心理应激和一般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考察初中生心理应激状况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承受来自教师、家庭环境、同学朋友、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压力高于女生。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呈现出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2)生活在关系很融洽家庭中的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自我身心压力在三种家庭关系状况的学生中最低,家庭关系不融洽的学生承受来自家庭环境的压力高于家庭关系很融洽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承受来自父母管教方式和自我身心两方面的压力高于生活在几代同堂和核心家庭中的学生。(3)初中生在父母管教方式、同学朋友、社会文化、自我身心四个方面的心理应激对一般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0-2011年使用SCL-90量表调查普通中学教师的76个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报告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全面考察21世纪前12年我国普通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与亚群差异.结果发现,普通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极其显著地低于金华等的全国常模,躯体化、焦虑、恐怖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唐秋萍等的合并常模;后6年,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上升;女教师焦虑与恐怖非常显著地高于男教师;除人际敏感与偏执外,兼任班主任的教师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班主任.可见,普通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须特别关注女教师与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金华等1986年的常模与21世纪的教师已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问题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师问题行为,有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产生的原因。当前教师问题行为主要受到教师的角色迷失、教师的素质、学校管理因素、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内部压力、社会背景因素等六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教师以及社会既要认清教师问题行为的因素,又要采取得当的预防和纠正措施,从而有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顺利有序进行,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以高职院校486名辅导员为被试,采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辅导员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是太严重,但是职业倦怠情况已经普遍存在;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大多处于心理健康的边缘;辅导员职业倦怠与SCL-90各因子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实施教师校本培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高职教师校本培养必须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以师为本,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必须坚持工学结合,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才能建立起适合高职发展的教师校本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了解师范类专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及量表施测的方法,对陇南师专754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第一,专科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值普遍高于同年龄组常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问卷调查显示,对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压力,这与SCL-90量表施测结果是一致的;第三,量表各症状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大学生。师范类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偏低,学校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爆炸"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信息化"的特点、"终身化"的学习、"双师型"的要求、"边缘化"的学生,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信息素养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除了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外,还必须有制度上的保障,做到项目学习与系统培训相结合,健全激励评价制度,增强教师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调查我国部分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心理压力的成因,为改善和提高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部分高校的1800名女教师进行心:哩测评。结果不同任教科目、不同职称、不同工资水平的高校女教师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教龄的高校女教师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尽早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