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红楼梦》的汉英翻译中,如何做到东西方两种具有差异的文化元素之间"化"的境界?本文将通过霍克斯,杨戴两种《红楼梦》英译本的比较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一书中包含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意象。论文选取《红楼梦》第五十回的《访妙玉乞红梅诗》,对诗歌的文化负载以及霍克斯(David Hawks)的翻译展开分析。通过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对中国古诗的理解及其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把握,分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技巧与文化意象再现。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称呼语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思想,通过分析杨宪益、霍克斯英译本中称呼语的翻译,从纽马克"关联翻译法"探讨文化翻译时如何最好地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4.
"红"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眼目"。本文分析了"红"这个中华文化重要意象对表达《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以及霍克斯在翻译中改"红"为"绿"对原作意义造成的巨大损失,指出译者在翻译处理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词语及意象时,应该树立并实践"文化融合"观,以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最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译作起到了在异域文化里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作用。以王熙凤的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宪益,霍克斯)的比较研究,可揭示出王熙凤的话语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杨译及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来分析杨宪益夫妇及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所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的原因,可以发现:译者对汉语文化的认同、翻译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系统中的位置、赞助商等诸多因素,会影响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翻译版本在英美文学系统中位置的确认。霍克斯将其定位在边缘位置,而杨宪益夫妇将其定位在中心位置。这种定位最后导致了霍克斯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杨究益夫妇选择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包含了大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文化负载词。由于英汉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拟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具有极大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其英译对传播中国文化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对杨宪益与霍克斯《红楼梦》英译译本从达旨和细节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这一鸿篇巨著在海内外有着成千上万的爱读者,杨宪益和霍克斯等承担起这一煌煌巨著的翻译工作,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本文借助Glo Wb E语料库,尝试将杨霍两位大师的《红楼梦》英译本中涉及的角色语言在Glo Wb E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分析,希望能为《红楼梦》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以功能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红楼梦》中全120回的美食名称以及在霍克斯英译本中全120回的美食名称翻译为研究语料,以浙江绍兴文理学院语料库中汉英平行语料库为辅助工具,帮助分析《红楼梦》中一些典型的美食名称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汉语习语作为汉语中的精华和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习惯、智慧和特点。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核心,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利用生态翻译学,将习语翻译纳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翻译生态环境)中重新审视,并结合具体实例,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的指导下,从单个词、整个句子以及篇章三个层次来使汉语习语译文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真正实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一位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的女作家,但对其翻译行为的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张爱玲的翻译行为,从而发现:张爱玲的翻译活动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以及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译有所为”。  相似文献   

13.
生态翻译学是由国内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其研究注意两方面的内容,即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公示语具有显示、提示、指示、警告等功能,被誉为“城市的名片”。本文以西安市公示语翻译资料为研究素材,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具体分析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如何指导公示语英译,译者在转换过程中如何在考虑具体的翻译生态环境下采用有效的翻译手段做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公示语译文。  相似文献   

14.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涉及"生态学"和"翻译学"。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阐述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研究的意义,应用生态翻译学主要核心理念,如翻译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论、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论、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论等来指导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图画书是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外国优秀图画书在目前我国幼儿文学作品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些图画书的中译本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文学作品的整体水平。通过译例分析,对生态翻译视角下的外国图画书翻译实践进行探讨.可以为翻译图文并茂的幼儿图画书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视角。  相似文献   

16.
“多维适应与选择”使双关翻译的生态“和谐”得以实现,使译语双关能在译语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中“长存”下来。双关翻译中“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既能保持原文双关和译文双关在语言、文化、交际生态中的和谐共生,又能在译语生态环境中“再现”原文双关的修辞效果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翻译学看影视剧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剧名是影视作品的"第一张名片",成功的译名是票房和收视率的首要条件。前人已从目的论、接受美学、社会符号学等角度探讨过影视剧名翻译,但难免有失偏颇。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把各翻译研究视角囊括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翻译本体生态系统"中,强调译者的主体作用。本文意图运用这一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角度探析影视剧名的翻译策略,并提出剧名翻译的评译标准。  相似文献   

18.
戏剧通常具有二元性即“可读性”和“可表演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戏剧翻译的难度。根据关联理论,分析萧伯纳戏剧《圣女贞德》两个中译本,试图说明关联理论对戏剧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使译文读者获得最佳关联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全球商业化的环境对新时代译者的职责提出了追问,译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与挑战,对此,生态翻译学颇具独特见解。生态翻译学倡导整体主义,重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实际主导作用.强调译者要树立“全责”理念,并在具体翻译活动中负责统筹协调“翻译环境”“翻译群落”“翻译文本”三者之间的关联互动。梳理该理论主要内涵,并结合《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汝龙译本中的注释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认清译者以下主要职责:第一,“适者生存”,保持原语与译语的生态平衡;第二,观照“翻译群落”,协调“诸者”关系;第三,“译有所为”,关注译品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翻译学指导下,本研究考察分析了呼和浩特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情况,找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低的劣质译文,并将它们按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错误归类。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意见并结合译文质量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公示语规范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