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散手运动由踢、打、摔三种技术组成。摔法是散手实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运动员在散打实战中运用摔法的情况调查,总结摔法特点,重点分析摔法在散打实战中的运用及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成功的使用摔法动作,对散手比赛的胜负有着关键作用,在进行训练时必须根据摔法技术动作的快速性,没有固定把位的特点来进行基本技术训练,方能将摔法练好。  相似文献   

2.
武术散打比赛中摔法技术的运用特点与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3):100-101,110
通过对全国散打比赛得分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摔法技术在散打比赛中的作用,并针对运动员在散打比赛中所使用摔法技术,对摔法技术进行分类,为散打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进行摔法训练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摔法是散打独具特色的技法,2011新规则的实施对摔法的运用乃至散打技法的运用结构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实施后我国男子散打摔法技术运用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2009年全运会散打比赛,2011年散打锦标赛中,运动员对摔法的运用率明显下降,尤以接腿摔下降更为明显;成功率也明显下降,尤其近身摔下降更为明显;不同级别运动员对摔法技术的掌握相对稳定;从8强赛到决赛,运动员的摔法成功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4.
浅析散打摔法的技术特点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摔法是散打主要技术之一:通过对运动员在散打实战中运用摔法的情况调查,总结摔法特点,重点分析摔法在散打实战中的运用及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第四届东亚运动会"散打比赛录像进行解析统计,对比赛中的快摔法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运用的成败影响因素,旨在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散打规则和裁判法在2011年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从而使得散打技法的运用呈现新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旧规则下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的技法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新规则和裁判法下,男子散打在技术运用上,拳腿的运用比例明显提高,踢打摔的技法结构更趋平衡;摔法不仅使用率明显下降,得分率也有所降低,逐步改观“唯摔获胜”的局面.散打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踢打摔更加均衡;技术更为规范,注重细节和功力;技法向组合运用发展,运动员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特长,向攻防平衡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观摩、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4年以来俄罗斯优秀散打运动员穆斯里穆的所有国际比赛场次进行技术指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选手在拳法的运用上主要以贯拳和冲拳为主,配合运用抄拳;在腿法的运用上主要以鞭腿和转身腿法为主,转身腿法是他的杀手锏;在摔法的使用上主要以接后低鞭腿摔、下潜抱摔和贴身摔为主;单一技术的运用率明显高于组合技术,但组合技术的得分成功率较高等等.针对这些技术运用特点,本研究认为应全面发展我国散打运动员的技术,改进动作细节,培养技术特长;应加强对转身动作的进攻及防守训练;强化进攻后的防守意识,尤其拳腿进攻后要加强对摔法的防守训练等.  相似文献   

8.
运用录象观察、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目前国际大级别散打运动员和我国大级别运动员摔法技术运用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外大级别运动员摔法运用基本接近,散打摔法技术逐步趋于稳定、成熟,但国外选手的摔法技术已经成为其得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近身摔法上,国外运动员更为突出,是其比赛中重要的取胜手段;在接腿摔上中外运动员基本接近,但接腿切摔上国外选手优于国内选手。  相似文献   

9.
快摔技术在当今散打比赛中是主要得分手段。通过对摔法技术的运用进行研究,阐述了摔法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性;总结出摔法技术在比赛中的优势;并分析其运用的成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象观察、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散打摔法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就其运用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1)散打的摔法可以分无把位摔法和有把位摔法两类;2)有把位摔是散打比赛中常用的摔法主体;抱腿类和抱臂夹颈类是常用的有把类摔法,勾踢腿类是无把类摔法的运用主体;3)有把类摔法中,夹颈过背、夹颈别腿、抱臂踢摔是常用的抱臂夹颈类摔法;抱腰搂腿和抱腰后折是常用的抱腰类摔法;下潜抱双腿、下潜抱单腿和接腿下压是常用的抱腿类摔法;4)无把类摔法中的运用主体是勾踢摔。  相似文献   

11.
当前,以跆拳道为代表的域外博击项目对中国武术形成冲击,构成威胁,在普通高校这个现象更为突出。从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武术运动和跆拳道运动开展情况着手,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武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四击”是武术运动的重要技术,是构建攻防格斗动作的主要内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仅靠单一的技术和体力是难以取胜的,还必须利用各种地形、建筑物等条件,灵活机智地采取相应的擒拿格斗战术,才能保障在各种不同场所发挥出武术“四击”的威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6例专家访谈、40例开放式问卷调查和505例现役散打运动员调查,建立了武术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四因子模型.并据此编制武术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初步整理出优秀和非优秀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常模,为准确地分析和评定运动员意志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流传于贵州省黎平县四寨村一带的侗族摔跤,是集武术和娱乐为一体的一项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有其独特的竞技特点和习俗规则。厘清侗族摔跤习俗的文化背景、习俗仪式、裁判规则及其核心技术特点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可以为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侗族摔跤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打造一个独具中华文化内涵的武术对抗项目,以太极推手的竞赛规则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推手的竞赛模式和竞赛规则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根据打造一个现代武术对抗类竞赛项目的实际需要,采取了“限定技术、精选技法、形成简明技术体系”的整体改革思路;经比赛试验可知,新的竞赛方法不仅消除了曾多年困扰竞技太极推手发展的顶牛、搂抱、抓衣服、像摔跤、满场跑等现象,而且使竞技太极推手比赛回归了传统,成为了众多太极拳家心目中的太极拳;采用先合手演练,再对抗竞技的比赛模式,既坚持了传统太极拳的“打练结合”,也具有浓厚的现代竞技体育气息,是一个突出的创新;在新的竞赛规则引导下,必将形成新的竞技太极推手技术体系,这正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以武术竞赛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晋陕蒙边界地区武术文化发展及成因进行研究.指出,该地区地处特殊的文化地理位置,形成了明显有别于农耕与游牧的半农半牧社会文化生态体系.伴随着两种文明的不断碰撞与交融,武术这一身体文化也在该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并对摔跤、射箭和武术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对成因的探究显示,黄河是凝聚农耕思想的武术身体文化在晋陕蒙边界地区传播发展的根基与命脉,长期的民族冲突为武术技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动力,移民则是武术文化在该地区传播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娱乐性是中华武术一个重要特征。早在先秦时期,娱乐性武术便有较多的出现,至两晋南北朝,武术的娱乐性得到进一步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徒手的拳搏与角抵有较多开展;武术表演被正式列为宫廷娱乐的项目;武术器械的娱乐性项目亦较多;武舞有进一步的发展;流传与杂技项目接近的娱乐表演性武术──角抵戏;武术与戏曲的结合亦有较多发展;出现我国最早的射箭银杯赛。在此一时期,娱乐性武术中出现了较多的国家、民族意识,赋予武术竞技更为深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辽、金、西夏及元代武术在民族体育史与古代武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本文据考古发掘及文献资料对上述诸民族政权时期拳搏角抵与器械武艺的发展及特色作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时期的体育活动与军事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盛世军事活动频繁的时代。一方面,为了满足征战的需要,体育活动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如射箭、蹴鞠、武术、田径、举重、摔跤等;另一方面,此时期的军事训练也带来了体育活动的发展。这一时期,体育活动与军事训练在相互融合中得到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