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题陶勇[广东省封开县江口中学(526500)]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124"技能训练"中表1中显示白细胞不能分裂;而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P.37又说B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分裂增殖和分化,B细胞和记忆细胞都是淋巴细胞,而  相似文献   

2.
一个B细胞产生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具有唯一的由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形成的抗原结合域,可以和细胞外液中的抗原结合,中和抗原,形成沉淀,以便巨噬细胞等消灭抗原。而同一个B细胞的膜型免疫球蛋白具有相同的抗原结合域,可识别抗原,激活B细胞。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具有不同的恒定区。B2细胞免疫依赖胸腺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而B1细胞免疫则不需要。  相似文献   

3.
参考答案 1.C【解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力。免疫细胞在机体内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浆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  相似文献   

4.
姚凯 《学苑教育》2012,(10):78-78
体液免疫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它主要包括:抗原的识别、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抗体发挥免疫效应三大阶段。抗原特异性识别的关键是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受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经过抗原刺激致敏,再经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刺激分裂,并最终分化得到记忆细胞和可以产生...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免疫调节"一节中有关淋巴因子的叙述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在高中阶段师生普遍认为淋巴因子是效应T细胞分泌的,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6.
曾吉 《生物学教学》2009,34(3):72-72
本文对与免疫应答过程相关的三个典型问题进行探讨式解答。 1抗原如何激活B细胞B细胞的活化应该是有两条不同的途径,这与抗原种类及相应B细胞种类有关。TI抗原(主要为脂多糖、多糖)由B1细胞直接识别,不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和T细胞的辅助,不产生记忆细胞,无再次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正>1教科书人教版高中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10"细胞学说"第3点"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P.11"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提到"施莱登、施旺所说的‘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被描述为从老细胞核中长出一个新细胞,或者在细胞质中像结晶那样产生新细胞。耐格里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95提到:"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产生酒精的叫做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叫做乳酸发酵。"同时教材P.95的"资料分析"介绍了利用酵母菌、醋酸杆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酒、食醋和味精。微生物的发酵包括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发酵的概念,但多次多处使用"发酵"一词,制作果酒有厌氧发酵,果醋为需氧发酵。河  相似文献   

9.
<正>1问题1.1病原体是不是抗原在内质网《互动平台》网上讨论区,有很多关于免疫调节方面的讨论。其中安徽省临泉第二中学的蒋世禄老师曾经注意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P.37提到"能够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他认为  相似文献   

10.
<正>1疑问1:如何正确补钙才有利于人体吸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33描述到:"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很多学生产生疑惑:"如何正确补钙才有利于人体吸收呢?"笔者释疑:教材在P.16~P.17首次提到:"钙在人体干重细胞中所占百分比为4.67%,属于大量元素。"人体内的钙大多以CaCO_3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少数以钙离子的形式存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选修生物全一册中,对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的描述:T细胞将抗原递呈给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而现行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则删去了这一描述,修改为: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这一变化给师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惑:T细胞究竟有无递呈抗原的功能呢?什么样的细胞才具有递呈抗原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在免疫与细胞工程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抗原、抗体、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等概念。为什么在获得了杂交瘤细胞以后,还要进一步筛选出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呢?为什么单克隆抗体是一个杂交瘤细胞克隆以后的产物,而不是许多种不同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呢?原来这与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有关。1 抗原能引起免疫反应的任何分子或病原体统称为抗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学》2006,22(8):25-26
一、选择题1.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2.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选修)第一章“免疫”一节中介绍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知识。在介绍两者概念时讲到:“抗原进入人体后,有的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有的则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前者称为体液免疫,后者称为细胞免疫。”而在随后细胞免疫效应阶段又讲到:“通过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从而细胞内的抗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由此有人认为:细胞免疫同样是由抗体而不是靠免疫细胞将抗原消灭的,因而仍属于体液免疫,不存在细胞免疫。那么,细胞免疫是否存在,免疫细胞是否必须依靠抗体才能将抗原消灭呢?为此,笔者查…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广东省正式进入新高考改革周期,将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也就应运而生了。笔者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通过与旧教材的比较,彰显新教材的编写特色,有助于广大教师合理利用新教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严格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包含两个大  相似文献   

16.
<正> 1975年,Kohler 和 Milstein 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又能进行分裂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 McAb)指在一株 B 淋巴细胞系中的每个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它所专有的、针对一种它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从这样一株 B 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  相似文献   

17.
1975年英国科学家 Kohler 和 Milstein 在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分泌预定特异性抗体的融合细胞的持续培养》一文,报道了将经过绵羊细胞 SRBC 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相融合,建立定向产生抗 SRBC 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技术,并指出在体外大规模培养这些细胞以提供特异性抗体,将在医学和工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这篇经典的论文是人类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图在体外产生预定的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的里程碑,两位科学家也因其卓越的发现被授予1984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由于这项技术的  相似文献   

18.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l;C 12;N 14;0 16州蚂数量/% 第I卷(共21,J、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 2.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图1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介抗体浓度/对数值个抗体浓店口对数值凌邃翻锄足蟾姗蚌留寒翱雨蛙蟒衅〔二习蟾蛛蜡抖14 21 28 35 4249…  相似文献   

19.
1教材分析 "酶与酶促反应"是苏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生物代谢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学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必备知识,其基本内容包括酶的概念和酶的催化特性. 在苏教版初中生物7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高中教学就应该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认知,通过教学使他们进一步知道酶的化学本质、酶的催化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1问题蒙庚阳[云南省广南县第一中学(663300)]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P.18:"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P.20:"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P.21:"筛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