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巴尔扎克成名后,各种赞颂之词不绝于耳,使他一度自我膨胀,变得过于自信,处理事情越来越轻率和武断。一天,巴尔扎克的老师前来拜访。一进门,老师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先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师接着说:"看完,请  相似文献   

2.
一技 先讲个故事:法国艺术家罗丹,塑完巴尔扎克雕像后,让他的学生来欣赏。学生们不禁连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听后,反而提起一把大斧,把那双"奇妙的手"砍掉了。解释说:"雕塑要表现的是巴尔扎克的精神和气质,只有这样做,才会突出主题。"  相似文献   

3.
一节英语课     
一进门,老师放下手中的教科书,像平常一样地跟我们行了“见面礼”,然后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对我们说:“We Will learn the dialogue in the class.”老师一说完,我马上翻开书找到了即将学的对话部分。因为每次学习对话,老师都会叫几个同学站起来,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读对话。而我从高一到现在,  相似文献   

4.
用心良苦的老师巧妙地给巴尔扎克上了人生中最深刻的一课。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隋有些轻率和武断。但是。后来有—件争高燕枞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后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一课     
有一堂课,让我永远无法忘怀。 那是一堂语文课,给我们上课的语文老师姓杜,瘦高个儿,戴着黑边眼镜。他的眼镜只有讲课时戴,不讲课时就摘下来和教科书放在一起。杜老师习惯在上课前两三分钟用教科书托着眼镜走进教室。那天也不例外,杜老师仍是提前走进教室,只是他把教科书和眼镜放到讲桌上后又出去了,直到上课铃响他才再次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6.
谈永康 《教育文汇》2004,(2):6-6,12
早就听人说,贾老师是一本书:在学生面前,他是一本教科书;在老师面前,他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时隔多年,我来到上海,在贾老师身边工作,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神奇,我渐渐读懂了——  相似文献   

7.
贵刊2000年第5期刊登了汤国玉老师的《教科书中的句子要严密准确》一文,我有不同意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粱琳 《小学语文》2007,(8):64-64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就是那个在厦门会议上,钱包里只剩百元不到却眼睛不眨一下就订阅了《小学语文》杂志的平凡教师。能有机会参加贵社在厦门举办的人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实验工作总结交流会,我非常荣幸。毕竟我是一个小时候用着人教社教科书,长大后教着人教社教科书的人,我对人教社有着特殊的感情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世界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成名后的一天,一位老太太心情急迫地拿出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让他评价作文的好坏并由此预测小孩的前途。巴尔扎克十分仔细地看完作文后,断定小孩将来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因为“仅从字迹来看,这孩子就显得很迟钝”。然而,巴尔扎克无论如何也意想不到,这正是他小学时的作文本,这位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他孩提时代的老师。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有的教师常常以学生的一两次作业,一两次考试的“差”成绩,就像巴尔扎克那样“仅从字迹来看”,断定这孩子是“差生”,是“笨蛋”,甚至是“弱…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段高考考生与老师的对话节录:问:我相信你能考好,知道吗?(老师的信任,是对学生的莫大鼓舞。)  相似文献   

11.
韩璐名 《班主任》2013,(11):54-55
听话的孩子让老师省心,调皮的孩子让老师成长。场景一:几年前,学校酒店专业刚刚开设茶艺课程,我也刚刚涉猎有关茶的知识。开课之前,我通过外出学习和研读教科书,掌握了一些关于茶的理论知识,也有意品尝了几种茶,自认为足以应付学生了。第一次上茶艺课,我刚走进教室,只见一个调皮的男生眨巴着眼睛狡黠地对我说:“老师,您是茶艺老师,应该会品茶吧?我从家里带来三种茶叶,请您品尝一下。  相似文献   

12.
师德是个老话题,笔者想老话重提,完全缘于学生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摘录如下:××等老师:你们好!今天给你们写信,想就那天发生在球场上的事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见谅!那天,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打场篮球。对于老师们中途的加入,我们当然欢迎,和老师们一起运动、娱乐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事,因为我们可以从老师们的身上学到精湛的球技和高尚的球风球德。但老师你们的行为着实令我吃惊,以致把长期以来老师在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击得粉碎。我们知道也许因为学校场地有限,老师们工作辛苦,一个星期也难得有机会活动活动;我…  相似文献   

13.
岳素萍 《早期教育》2002,(17):35-35
在幼儿园的观摩课上,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老师在教完幼儿认识“5”之后,发给幼儿配套教科书,让幼儿来练习,其中有两道这样的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物理公开课上。老师按教科书中的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沸点,但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4℃。在物理教科书上明明写着: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5.
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 考生应明确掌握《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考点部分,目前可遵循2012年的高考考纲。考生一定要严格按照考点复习基础知识,不能只看书本、只看老师整理的笔记,不注重考点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样会造成考点的遗漏。如《经济生活》中有两个考点教材中并未纳入:一个是融资,一个是负税人。所以,考生务必在基础知...  相似文献   

16.
我是河北省丰南镇东监狱的一名特殊考生,很荣幸,我投给贵刊的《那一枚枚鲜红的印章》能得到各位编辑老师的首肯,并发表在2004年3月份的自考刊物上。  相似文献   

17.
中考结束,看过今年的满分作文的学生有的不以为然:不过是个别老师的评价而已。的确,考场作文有它的特殊性:它的读者只有两个,一个是考生自己.另一个就是阅卷老师。阅卷老师给你的作文判分,决定你语文成绩的高低。所以,要想取得考场作文的高分.最重要的是要打动阅卷老师。作为中考作文阅卷负责人.我可以教你几招。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一课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堂课让我永远无法忘怀。 那是一堂语文课,给我们上课的语文老师姓杜,瘦高个儿,戴着黑边眼镜。他的眼镜只有讲课时戴,不讲课时摘下来和教科书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2005届考生从中招物理考场出来后,一个个雀跃着对我说:“老师,我能考满分”;“老师,我也考得很好”;“老师,题目一点也不难”,但我评卷时发现情况并不那么乐观。得满分的非常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此,我想给2006年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提个醒.  相似文献   

20.
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刚开始不久,担任我班英语课的李红老师就回到办公室。我一看,李老师的眼睛红红的,便猜想班里准有欺负老师的事情发生。看着李红老师伤心不已的样子,我实在不敢追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唉!班里有几个调皮学生,算是倒霉透了。上午放学后,我把班长请到家里,请她谈谈英语课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告诉我说:“在李红老师上英语课时,班上的头号调皮鬼李民向王志投掷纸团,不巧被李老师发现了。当李老师打开王志还没来得及看的纸团时,气得脸色都白了,拿着教科书就跑出了教室。后来我捡到纸团一看,上面写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