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研究目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信息感知倾向、信息介入、信息前台化行为及虚拟网络社区个体评价等对突发事件网络信息管理作用巨大,但相关的综合研究还不是很多。为此,该文拟深入探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及虚拟网络社区个体评价间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研究方法]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以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为自变量、以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和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为链式中介变量、机构公信力为因变量,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相关信息耦合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抽样采集相关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法对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与机构公信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与机构公信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与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对机构公信力作用路径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显著正向...  相似文献   

2.
网络突发事件蔓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突发事件的最大风险在于其蔓延与变异性,对网络突发事件蔓延机理进行分析,揭示了网络突发事件蔓延的过程实质——网络群体行为扩散的过程。网络群体行为的扩散是在事件信息刺激下产生的同一行为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与传递,这一扩散过程既受个体固有的心理特性影响,又受到外界信息变化的影响。基于经典扩散模型建立基于个体水平上网络群体行为扩散模型,通过模型推理进一步指出:政府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第一时间发布真实信息,取得网络话语权,调整公众非理性的动机,引导事件发展方向,对预防与处置网络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互联网作为信息生成与共享的重要载体,会助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发酵与舆情蔓延。发掘驱动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过程机制,是破解其次生灾害与疏导舆情累加效应的核心所在。[方法/过程]基于信息技术接受模型(TAM)的理论视角,以非常规突发事件为背景,采用问卷调研与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剖析网络情境特征以及网络信息受众的认知-心理状态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整合驱动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是网络情境特征与信息受众认知-心理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具有情境依赖倾向,会受到媒介信息丰富度、网络社会联结强度两大因素的驱动;信息受众的认知-心理状态是网络情境特征驱动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重要桥梁。研究还揭示了TAM理论在网络舆情导向中的普适性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以抖音用户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突发事件中短视频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交互环境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抖音用户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交互体验。[方法/过程]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构建突发事件抖音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结果预期、抖音平台质量、信息交互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影响对抖音用户信息交互行为有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对抖音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分析突发事件中网民信息异化模仿行为类型及发生机理,为网络舆情回归健康状态提供支持。[研究方法]整合现有理论分析视域,从政府公权力和网民行为取向两维度构建突发事件中网民信息异化模仿行为的解释框架,提炼概括网民模仿行为类型,继而应用案例研究法对网民模仿行为进行分析,探寻突发事件中网民信息异化模仿行为的发生机理。[研究结论]突发事件中网民信息异化模仿行为可以分为集群式、散点式、观览式、终止式四种。突发事件或突发事件情景的同源性、同质性和可比性、信息异化模仿行为低成本与高收益、突发事件中信息传导行为内卷化均是模仿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解决该问题,需遏制信息异化生产、分型处置模仿行为以及营造良好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6.
马颖  丁周敏  张园园 《科研管理》2015,36(6):168-176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依靠网络获取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因此,网络舆情在推动突发事件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传染病模型理论,构建了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演变中的模仿传染模型,研究网民在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模仿传染机理和行为,并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对模型进行仿真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期为食品安全事件利益相关者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网民的传染行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贾亚敏  安璐  李纲 《情报杂志》2015,(4):91-96,90
网络信息传播在城市突发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城市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收集分析近几年发生的38个城市突发事件案例,建立了城市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的生命周期模型,揭示各阶段的量化特征,发现突发事件的网络信息传播时序图呈现出"一峰"与"双峰"现象,构建了各阶段发展的量化模型,并分析了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其研究发现有助于城市管理者全面掌握城市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准确把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恰当时机,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后损失。  相似文献   

8.
从人际关系网络结构和信息传播特征出发,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推导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局域世界网提出了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模型,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动态仿真研究。新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充分表现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的社区性和同配性,同时,还具备幂律特征和较大集聚系数特征,新模型的提出及其仿真为深入研究突发事件信息人际传播性质和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理解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在线社会网络用户进行信息共享的动机,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构建在线社会网络用户信息共享的动机模型,并提出若干研究假设,最后以芦山地震为背景,对新浪微博用户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易用性和有用性感知、在线用户的满意度、利他主义、道德感知影响微博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形象声望和对微博用户共享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的发生、演化与事件所处的情境密切相关,情境决定了事件的演化行为和演化过程。以突发事件演化网络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事件演化对情境的依赖,分析了演化网络的组成要素,构建了基于情境的突发事件演化网络模型,该模型包括突发事件集、承灾载体集、关联关系集和情境四个变量。以该模型为基础,提出了突发事件演化网络的约简流程和方法,将事件之间的潜在关联转化为基于情境的实际关联,并以地震事件为例,对本文提出的演化网络模型和约简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情境的突发事件演化网络模型和约简方法能够根据事件发生时的情境,将事件演化网络中与情境不相关的事件约去,简化事件演化网络,科学预测事件的演化方向。  相似文献   

11.
非常规突发事件在线信息的传播演化过程中,衍生信息不断的更新叠加,影响在线信息的传播轨迹。有效识别其关键在线信息成为刻画和研判非常规突发事件在线信息传播规律的重点。因此,基于复杂网络模型,构建考虑衍生信息对原生信息的影响程度即互因子琢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关键在线信息挖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了解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在线信息的基本演化路径。算例仿真结果表现,新模型能有效识别出突发事件在线信息的传播演化规律中的关键节点或关键在线信息,为有效预警非常规突发事件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食品加工企业质量风险突发事件的认知行为和认知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对食品质量风险突发事件的含义和特征分析基础之上,将食品加工企业质量风险突发事件对决策者个体认知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源于情绪波动;间接影响源于情境压力、社会网络、信息媒介.对直接影响采用数理描述揭露本质;对间接影响基于对影响来源的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突发事件对决策者个体认知的影响结果并确定各因素的重要性,为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改变认知行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作为背景,构建了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信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所得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来源可信度、传播渠道可信度、信息内容可信度、传者专业权威性、传者可信赖性、网络依赖以及信息客观性正向影响公众对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信任度的评价,评论质疑负向影响公众对突发事件信息可信度的评估,网络使用和信息完整性对突发事件信息可信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提前进行网络谣言监控和预警是立体化防控网络谣言、增强社会稳定、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移动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发生后极易在网络上引起热点舆情、网络危机信息的传播同时为网络谣言的扩散提供良好的土壤,无形中增大了政府部门应对谣言的挑战。[方法/过程] 本文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构建网络谣言危机预警模型,拟实现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监控、预警仿真及风险的量化评估。实证分析案例选取天津"8·12"爆炸事故与"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通过计算机对这两起突发事件衍生的网络谣言建立预警模型,并对模拟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在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危机预警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仅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预警的准确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李明  曹海军 《情报科学》2020,38(3):154-159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的频发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生发的重要导火索,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发机理,对于舆情的导控及治理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视角,从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与信息技术四个要素提炼出事件信息、发布主体、信息受众、信息技术及信息环境五个解释变量,通过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对40起突发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据此得出三个有效的条件构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容易激发公众负面情绪,提升网络舆情的生发热度;良好的信息环境在方便公众沟通交流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发;发布主体的非理性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博的普及进一步加速了社会突发事件的传播。转发作为最重要的用户信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但是,鲜有研究关注微博内容中的心理语言使用与转发行为的关系。本研究拓展了心理语言学在社会突发事件情境下的应用领域,为政府或企业应急管理部门有效引导网络舆情提供了实践启示。【方法/过程】本文以九寨沟地震事件为例,基于LIWC文本分析工具研究了微博用户心理过程对于转发行为的影响,通过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了微博转发行为的心理语言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对转发行为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结论】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社会过程词和情感历程词对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程铁军  倪聪  冯兰萍 《情报科学》2022,39(2):118-126
【目的/意义】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与否,既事关现场应急处置的成功,也关系着社 会稳定与和谐。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效果的评估,对推动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促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朝正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引导的关注点,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引导效果指标体系,将专家置信水平与毕达哥拉斯模糊信息引入评估过程,构建引导效果评估模型。【结果/结 论】对长江沉船、天津滨海爆炸和江苏响水爆炸三起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进行分析和实证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 性与实用性。【创新/局限】由于评估者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变化和了解程度不同,在评价中难免具有犹豫性和不确 定性特点,本文构建的群评估模型综合考虑了以上特征,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限于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涉 及的评估指标可能不够全面,对评估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紫薇  邢云菲 《情报科学》2017,35(12):39-44
【目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合理管控是舆情管理者面临 的重要问题。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话题演进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规律, 帮助舆情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舆情监测与控制。【方法/过程】通过信息传播模型把突发事件舆情话题演进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突发期、蔓延期和消散期。并采用实证方法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九寨沟地震”为例作为数据源 获取微博发文、转发、评论信息数据,通过Matlab软件拟合舆情周期,再使用Gephi绘制可视化云图,通过网络结构 分析网络舆情话题演进规律。【结果/结论】对“九寨沟地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移动端和非移动端传播过程 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移动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话题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周期更长、信息传播层级更高、意见领 袖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19.
王世文  杨晨雁  刘劲  邵琦 《情报杂志》2023,(11):105-112
[研究目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和社会的稳定。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元数据框架,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内容及结构进行规范,为政府进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和网络舆情预警提供支持。[研究方法]通过网站浏览、案例分析、文献调研等实证研究,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方法,对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各类网络舆情信息源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核心元数据元素,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元数据框架。[研究结论]通过梳理元数据框架,根据各类网络舆情信息源的概念和特点,从舆情客体、舆情主体、舆情本体、舆情载体为核心描述角度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元数据框架,设置与重大突发事件关联的专有元素,并对元数据框架进行描述效果应用,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的存储、利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资源的多样化特点,高校教师的信息行为也在变化。本文依据TAM与TTF模型的理论内涵,提出构建高校教师信息使用行为影响模型的思路。文章阐述了TAM与TTF模型适用于高校教师信息使用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多方面论证高校教师信息使用行为影响模型整合TAM与TTF模型的必要性、可行性,最终提出高校教师信息使用行为影响模型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对模型框架的主要构成因素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