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笔者读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12期庄盛文老师的文章"对'单摆周期公式中的g'的再探讨"后,发现庄老师在"变形单摆"问题中就g'值的求解方法也值得再商榷。首先,与课本单摆模型相比,这里所说的"变形单摆"主要是指改变摆长,或改变重力加速度,或二者同时变化的情况。对于改变重力加速度的  相似文献   

2.
吴明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23):38-39
笔者读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12期庄盛文老师的文章"对‘单摆周期公式中的g′的再探讨"后,发现庄老师在"变形单摆"问题中就g′值的求解方法也值得再商榷.  相似文献   

3.
"大五"人格模型近年来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应用,其作用不可小觑.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大五"人格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 "大五"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界定了"模型认知"能力其及水平层次,应用Rasch模型开发和优化了测量工具.根据大样本测试数据对中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平均水平较弱,高一学生与高二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皆与高三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水平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5.
读了两篇有关"单摆平衡"位置的文章,两位作者在文中都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了将单摆运动到的"最低点"O点称为"平衡位置"而给学生带来的思维混乱和由此产生的错误认识,笔者颇有同感.但对两位作者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将教材中摆球经过的O点由"平衡位置"改名为摆球运动的"最低点"的建议不敢苟同.这种建议似乎给人一种因噎废食的感觉,而且,这样的修改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思维混乱.  相似文献   

6.
单摆是高中物理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其基本特征,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正确还原模型仍有很大的困惑,这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往往集中在模型的表象上,在脑海中所构建的是一个“死”模型.鉴于这样的情况,需要优化单摆条件来扩展模型,真正地掌握单摆模型的本质,使单摆模型的运用变“活”.下面笔者从六个方面创设单摆的...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领悟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渗透物理思想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具有特效功能.高中教材中"单摆"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涉及到了较多的物理思想方法,如理想模型法、近似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等,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单摆运动呈现了由线性运动向混沌的过渡,扮演着宇宙的基本角色;单摆的物理特性研究,体现了典型的近代科学方法论,为建立"单摆"与"自由落体运动"关系提供了可能。同时,它在科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论文基于课程标准对"单摆"教学要求的定位与教材对"单摆"教学内容的描述,反思了新课改中单摆教学对科学本质关注的缺失,提出以"历史一探究一反思"方法开展"单摆"的科学本质教学。  相似文献   

9.
释"各"     
谢培培 《现代语文》2008,(1):128-128
"各"的本义并非如《说文解字》所言为"异辞也",从甲骨文字形上可以考出它的本义是"止、至".文献中"各"多用"格"来表示,通过本文考察, "各"正是"格"的初文."异辞也"是"各"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