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为了检验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提出的认知决策心理机制,采用2 072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和LISREL8.53的结构方程模型法对理论模型的心理机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的认知决策心理机制部分具有很好的外部效度,能够对锻炼坚持和锻炼承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解释;②锻炼承诺是决定体育锻炼坚持的重要心理因素,锻炼者的锻炼承诺水平越高,其锻炼行为坚持情况越好;③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评价、坚持锻炼可能性预测是形成锻炼承诺的心理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大学生锻炼坚持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运动承诺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和解释结构模型法建立锻炼坚持机制的概念模型。提出个体行为坚持的认知决策理论框架。通过117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和LISREL8.53的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锻炼承诺是锻炼者渴望和决心继续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心理状态,锻炼动机定向、锻炼效果评价、坚持锻炼可能性预测是形成锻炼承诺的心理决策过程,其中锻炼效果评价的决定作用最大;2)大学生认知到的个体和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是作为心理决策的前因变量,通过3个心理决策过程的中介作用,调节对坚持锻炼的承诺程度;3)在影响因素申,个人投入、运动能力、参与机会、社会支持、锻炼条件和锻炼氛围对锻炼坚持行为具有促进和加强的作用,而社会约束、运动风险、制度约束和参与选择表现出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运动承诺理论和相关文献对影响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阶段性和反复性,退出锻炼存在两个高峰;2)运动承诺理论的6个要素是坚持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3)除运动承诺理论的要素外,影响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还有:社会支持、锻炼条件、锻炼动机、自我效能、锻炼效果、个性特征、运动风险、运动能力、锻炼氛围和制度约束,在运动承诺理论中整合这些要素,有利于更系统地理解大学生的锻炼坚持行为.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的印象管理与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印象管理、锻炼行为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建立了女大学生印象管理和锻炼行为、心理健康的假设理论模型。采用印象管理、锻炼行为和幸福感、学习生活满意感、情感平衡等心理量表对500名女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及印象管理和锻炼行为、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观测数据拟合很好;印象管理对锻炼行为和学习生活满意感、情感平衡影响显著,锻炼行为对学习生活满意感、幸福感和情感平衡影响显著;并且印象管理也通过锻炼行为进而作用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自我管理模型,以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大学生体育锻炼氛围量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量表以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对600名大学生施测,然后通过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度和性别年级差异检验,结果表明:(1)修正后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数据,表明在大学生锻炼行为坚持性中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修正后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模型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锻炼动机对自我管理的影响上男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女生,锻炼动机对坚持性的影响上女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男生,但是年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系统地理解锻炼者继续坚持或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机理,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了以锻炼承诺为核心的锻炼坚持机制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包括5层次17系统要素,模型简化层次路径是:社会环境→个体→认知决策→承诺→行为。分析结果表明:继续锻炼的心理承诺是动机定向、效果评价、行为可能性预测三个心理决策过程产生的,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通过这三个心理决策过程对坚持锻炼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并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1 150名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为18.68±0.895岁)作为被试,采用运动动机量表、实施意向量表、自我认同感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其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利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SS 2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351,p<0.01),运动动机对锻炼行为的直接路径有显著影响(β=0.167,t=12.525,p<0.01)。2)运动动机对实施意向(β=0.217,t=10.003,p<0.01)和自我认同感(β=0.164,t=15.356,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实施意向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43,t=13.115,p<0.01),自我认同感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84,t=7.831,p<0.01)。3)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包括...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 ”理念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运动健身产业深度融合,各种类型的App软件被开发出来,其中运动类App是移动互联网和运动健身项目的连接点。运动类App作为一种新型健身途径,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是运动类 App 在哈尔滨市大学生中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研究运动类 App 对在校大学生锻炼动机及锻炼行为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为运动类 APP 对在校大学生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影响寻找结论。  相似文献   

9.
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索了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分别采用改编的<运动情境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进行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的测量,被试为西北民族大学196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参加运动的动机得分最高的是认同调节,其次依次为外在调节、内部动机、无动机.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与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外在调节和无动机则与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能够积极预测锻炼行为的各个方面,外在调节对锻炼强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无动机对锻炼强度和锻炼频率都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动承诺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承诺是用于表示促使人们坚持某种行为的动机力量的一个术语。由于运动行为坚持对运动成就和锻炼效果的重要性,运动承诺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运动和锻炼心理学的前沿。对运动承诺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希望能为锻炼坚持和退出现象的研究以及采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对于体质健康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体育锻炼俨然已经成为了满足此需求的重要手段。为了对体育锻炼动机的产生过程展开深入探索,本研究在锻炼行为理论视角下对运动技能学习意向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产生过程的中介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采用理论综述的手段概括当前在锻炼行为理论视角下对动机与行为意向的研究近况,并对运动技能学习意向影响体育锻炼动机产生过程的机制进行分析;二是在计划行为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局部整合的假设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中国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探究其演进路径与发展脉络,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锻炼心理学,本研究借助CiteSpace Ⅲ软件对CNKI收录的1 335条中文文献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锻炼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科研数量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体育锻炼、心理健康、锻炼动机、运动处方、抑郁;研究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研究前沿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行为、精神卫生、自我决定理论、干预性研究、执行功能和认知功能、中介作用和中介效应研究等方面,并从理论层面、方法层面、应用层面等多视角对锻炼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众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国杰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27-29,98
对大众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①尽量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和交叉作用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②依托“计划行为理论”对锻炼行为进行实证研究;③完善测量工具和规范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司琦 《体育科学》2005,25(12):76-83
将西方被广泛应用的阶段变化理论及其测试工具引入国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3个连续的研究对测试问卷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标准化,并提出了3个用于解释和说明影响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的心理决定因素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可分为5个阶段,但在阶段的划分及影响阶段变化的心理因素上与西方存在着极大的区别,有必要进行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变化与变化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探究锻炼阶段变化和变化过程的特点和关系,为青少年锻炼促进干预提供手段和思路。按人口统计学抽样要求,采用锻炼阶段变化和锻炼变化过程量表对899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多元方差分析、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锻炼水平有着明显的阶段特点,多数学生锻炼不足;变化过程因素存在显著的锻炼阶段特征;相邻锻炼阶段转变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过程因素预测不同锻炼阶段的转变。研究建议应根据青少年锻炼阶段采用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锻炼行为激发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锻炼心理学领域内与健康有关的锻炼行为理论和模型(健康信念模型,保护动机模型,合理行为模型,计划行为模型,自我决定模型,社会认知模型,自我效能模型和跨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锻炼行为激发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福亮  杨剑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987-990,983
对锻炼心理学领域构建的锻炼行为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阐述了每一个锻炼行为模型的优点和缺陷之处。锻炼行为模型的构建对锻炼心理学的发展都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制定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可提供理论性参考知识。  相似文献   

19.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107-112,126
以毛荣建(2003)所提出假设(在TPB理论基础上做出改进,将行为习惯、目标态度、情感体验3个变量融入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用来测量青少年体育锻炼态度。)为研究理论依托,进一步验证体育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分层随机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在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性别因素不能影响锻炼人群在体育锻炼态度的各项维度得分的差异性的结果,非锻炼人群也是如此;体育锻炼活动中,决定行为意向的关键变量因素是态度;具有高情感体验、或高认知的大学生,并不一定是锻炼者。路径分析说明,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认知、目标态度、主观标准一方面通过行为态度间接作用体育行为,另一方面,行为习惯、目标态度、主观标准对体育行为还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量表法,对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由社会环境支持、物理环境支持、锻炼方案支持三个维度构成;男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女生,初中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高中生,中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观规范无性别和学段差异;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是预测其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它既可以通过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影响锻炼行为,亦可通过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