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对学生来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为学生呈现了富有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对教师而言,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依据,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可引用、可借鉴的教学材料。但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即选取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呈现的方式也丰富多彩,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也存在着知识不系统,蜻蜒点水,既跳跃又循环反复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做到合理使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教教材。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说明,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不能把教材奉为圣旨,要做到"用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线索,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课内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新教材落实"双基",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的获得,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了"情境+问题串"为主的呈现方式,练习题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化,新增"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关注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对教材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学到举一反三的本领。不少课程专家也多次强调,教材编制的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的文件,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是为教师提供精心打造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一本好的教材,其体系的设计既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又与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相适应。化学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陈亚芬 《学周刊C版》2010,(5):146-14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如何使用和开发教材是每个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首先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线索,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素材和重要工具。但我的想法是:教材虽然规定了要教什么,至于怎样教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智慧则是教师的事情。我认为教师在正确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加工,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当前,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修订,知识内容的选择及其呈现方式更趋合理化、精致化和多样化,特别是在教材栏目的设置上更具创意和深度。但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钻研教材、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各个栏目的设置意图及其功能,无论是在认识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思想品德>以初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为起点,根据学生现实成长历程的特点和需求,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整合为统一整体,分别以教育专题的形式予以呈现.同时,教材基于学生生活和经验设计问题,基于富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提供情境,基于组织主题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践行,并突出育人育德.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但是,教材毕竟是"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的仅仅是范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简单、机械、解读式地"以本为本",而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对新课程教材进行"二次加工".  相似文献   

9.
王美容 《福建教育》2005,(8A):41-41
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对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不仅是课堂教学素材的载体,而且为教师提供了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但由于教师个人素质和学生学习能力及地域性的差异,有时教师需要参考不同的教材,对一些内容进行整合、加工,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创设创新的空间。一、吃透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读懂文本、读懂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最基本环节,只  相似文献   

11.
吴秀霞 《教书育人》2004,(12):13-14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是以儿童生活现实为学习背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为基本叙述模式,把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呈现给学生。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呈现形式都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单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讨论交流的机会,从而去获得数学结论,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教材还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答案不唯一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用好学习材料也非常重要.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会有不同的理解,在使用过程中也就有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教材以"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明确了教学之教与学生之学的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在精准解读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设定教学标准,并通过搭建多维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一、精准解读,明确语文要素的训练要点统编版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导语页中明确揭示了这个单元的训练要点,由于语言表达精准、凝练,又是呈现在教材中供学生阅读的,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引导学生一起精准解读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前,叶圣陶老先生对教材就有过精辟的论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课程专家也多次强调,教材编制的目的不是为老师提供"法定"的文件,让老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是为老师提供精心打造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读懂教材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与以往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没有新知识前的复习、准备或过渡内容,都是通过情境、对话、表格、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为教和学留下了极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同时也给教师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现就平常教学调研中发现的有关误读教材的现象,在此谈谈研读教材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依据和物质基础,正确理解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教师对教学本质的把握。因此,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教师可以凭借教材中知识呈现的方式,编排的特点来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教学中还需立足于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教学价值,科学把握教学的目标,并以此为指导来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设计不同的练习挖掘最基本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用好学习材料也非常重要.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会有不同的理解,在使用过程中也就有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陈子怡 《新教师》2022,(1):76-77
在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仍然存在不少教师跳不出"以本为本"的桎梏,拘泥于教材中内容呈现的形式和顺序,在课堂教学中害怕"节外生枝",忽略了对学生自主探究和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无形地束缚住教师的教学,教师又强行捆住了学生的思维和手脚,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  相似文献   

19.
林道洪 《教师》2012,(6):95-96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内容,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基本依据,小学科学教材也是如此。它虽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初步科学素养的形成,但教材表象简单,内容仅是一些对话、图片或是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等。因此,教师教无所从,学生学而不适。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挖掘教材,变抽象为具体呢?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基本资源。事实表明,教师使用教材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进而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运行效能产生长久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提升教师的教材使用水平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