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崔婷婷 《文化学刊》2008,(3):109-113
养老尊老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尊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因此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总结和发展前代经验,在康乾盛世时期,更是把这一礼制推向了整个封建社会的顶峰。  相似文献   

2.
翟林东 《文化学刊》2008,(5):105-105
翟林东在2008年4月26日《中国文化报》撰文指出,中华民族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各种礼制十分周详完备。祭祀文化是礼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敬祭祖先是必行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中华读书报2002年3月20日发表了<盛世的沉沦-戴逸谈康雍乾历史>(以下简称<盛世>).戴逸先生说:"盛世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而稳定的一个时期.盛世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他指出历史上从西汉文景之治到武帝昭宣之间约130年和唐太宗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约120多年以及清代康雍乾三朝134年"都是能称得上盛世的,也是史学界一般都承认的.不过,传统观点认为汉唐是真正的盛世,无论国力还是文化等都达到极盛,而清朝已经开始衰落,不如汉唐.我则认为,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盛的盛世.这与传统的观点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贤纳贤思想早在春秋时期就得到了各个诸侯国的重视,并被后世诸多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晏子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辨贤、求贤、用贤思想对后世人才思想产生重要影响。他指出,人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所在,"听赁贤者,能威诸侯",而才能和德行则是判断人才的重要标准,求取人才要遵循"取和去同"的原则,且报以尊重有礼的态度,远小人和扬长避短,并根据贤人的特点发挥其优势是晏子的用贤之法。  相似文献   

5.
新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贤文化立足中国本土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亲善性和人本性,是教化乡里、培育乡风文明的精神力量。新乡贤文化对于树立价值典范、营造文明乡风有推动作用,是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要求以及伦理的支撑为新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体系结合提供了可行性,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新乡贤协助。推动新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结合必须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健全新乡贤工作机制,建立新乡贤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初以来在中国大陆兴起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以直指政治禁区,要求在现实政治上复兴儒教政治体制、教育体制为主要特征。由大陆新儒家主导的儿童读经热、建立宗教性儒教组织、儒教网站等,使当代中国呈现出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思潮,但也因此陷入了政治上的专制与民主、文化上的等级与平等、经济发展上的"中体西用"与"全盘西化"之争。同时,因为坚执"儒学(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导致当代中国在传统文化问题上陷入"多元文化论"所造成的模糊文化心态中,以致百余年来始终无法弄清什么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什么是糟粕,只能在"批判地继承"中陷入民族文化的思维困境。本文以哲学上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界定,尝试使当代中国走出儒学(教)与传统文化及现代化的历史纠葛与现实困境,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提供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在《论语》和《孟子》的文本范围内对"敬"字的意涵进行梳理和理解,通过"敬"与"礼"、"恭"、"尊"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阐明"敬"的丰富意涵。"礼"是"敬"的外在显现,和孔子相比,孟子更强调"存心之礼",即道德主体对"敬"的内在意向落实。"敬"的内在含义比"恭"更深远,孟子将"恭"和"敬"内化为一体,提出了内外一致的要求。对"敬"与"礼""恭""尊"的细节差异分析,展示出儒家的真正内在心灵要求与实践功夫。  相似文献   

8.
杨艾璐  杨宇 《文化学刊》2015,(1):233-234
<正>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得以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选择与拒绝。我选择《鹿王朝》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它承载着西丰人的生活和西丰的文化,运用文字建立起一个鹿业的"王朝",而其间也展示了整个"王朝"所构筑的历史文化符码。一、文化与土层:地域特质与历史文化的符号记忆可以说,西丰的鹿文化是独具地域特质  相似文献   

9.
"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礼"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强烈的等级差异和道德色彩的思想体系和制度。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带有着"礼"的浓厚色彩,"礼"是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本土资源,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分析礼制的特点,阐述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七·七"事变后亡国灭种的现实危险,推动着自清末萌发、五四前后发展、九一八后形成的民族复兴思潮继续走向高涨,其表现之一,便是"民族复兴"话语下知识界围绕"民族建国"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当时人们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抗战与建国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其最终目的是要将中国从一个传统的没有王朝的"王朝国家"建设成为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民族复兴"话语下,知识界不仅讨论了如何将中国从一个传统的没有王朝的"王朝国家"建设成为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而且还讨论了未来建成的"新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的国家的问题。这些讨论,在今天看来仍有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夷待访录》集中体现了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学界对其待访对象的研究尚无定论,值得再思考。我们首先就学界讨论《明夷待访录》待访对象的论证过程和所持依据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反驳,进而从比较《留书》和《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对待清朝态度的变化、黄宗羲对社会二十年后进入盛世的预测、黄宗羲的朋友门人等对其人其书的评价、黄宗羲"天命观"以及对清朝的政治与文化认同等个方面深入分析,得出结论——黄宗羲待访的"后王"是清朝君主。黄宗羲之所以异常隐晦表达自我的政治立场,主要是其"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发生着激烈尖锐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是泰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开端,对泰国文化和历史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重点探究了导致素可泰王朝后期衰落的综合原因,即中央集权分散,导致各个属国纷纷独立;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使得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统治权力虚化;统治阶层沉迷宗教,导致思想意志软弱;属国及边城强大的割据势力削弱了素可泰王朝的军事实力;都城选址弊端严重,地形和地势不利于农业发展;处于兰那王朝与后期兴起的阿瑜陀耶王朝之间,腹背受敌,易受攻击;经济结构单一,以农业生产为主;对外贸易发展路线受到封锁;阿瑜陀耶王朝势力扩张等。该文从都城选址、统治者沉迷宗教、多边贸易被封锁等方面对素可泰王朝衰落原因进行新的补充,以期为泰国历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梁漱溟先生说得好:"社会的构造就是文化的骨干,社会构造的结构格局不同,就在于文化思想战略格局的要领不同。"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理论正从主张"领土扩张"到注重"经济主导",再到强调"文化区域主权"转变,世界已经进入文化政治时期。在当代中国,文化已超越了传统的作为政治附属物的观念,而被普遍认  相似文献   

14.
整合与开新——黄老政治伦理衍进的理论向度与学术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周以来百家交融的历史语境下,黄老学派吸纳诸子精华,对各家政治伦理系统作初步整合.这集中表现为:黄老学者以道德兼采仁义的伦理大整合;重释道家传统的无为政道,并将道家术数思想改造为君主固权用贤的价值原则;倡导重文德、抑事功的治道伦理和崇俭、贵柔的君道观.从思想递嬗角度看,黄老政治伦理的建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秦汉之际百家传统交汇融合的文化趋势;在历史实践层面,则为汉前期政治运作提供了伦理准则和施治规范,最终促成黄老政治局面问世,并且对汉政向伦理政治转型也有推助之功.  相似文献   

15.
楚蛮为古三苗的后裔,是商周时期地理上邻近中原、政治上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文化上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南方民族,三苗解体后为南方地区的主要族群。商代的楚蛮可能是汉东地区和丹江地区考古学文化中的一支,周代的楚蛮可能是鄂西地区早期楚文化中的一支。  相似文献   

16.
贾谊思想体系由"道"发其端,其"道"吞吐众理,海纳百川,既含有创生万物之本体论意蕴,亦有待人接物之方法论意义。在"道"之基础上,贾谊设计了一整套以礼为核心、以民为根本的政治伦理治国模式,对汉王朝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其重民爱民思想在今天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改革中同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江浙一些地方举行婚礼仍有敬"三道茶"的习俗:第一道敬神灵,感谢神灵庇佑;第二道茶敬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第三道茶夫妻互敬,表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中国是茶的故乡,在许多重要场合,中国人习惯以茶为媒介,传情达意。比如在中国传统婚礼上,"以茶为礼"始终贯穿在各个环节,体现着茶与婚礼习俗间的人文之美。茶礼据《藏史》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五  相似文献   

18.
客家祖地龙岩市,以其独特的客家文化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台胞,成为全国对台客家文化交流的热点和基地。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台湾各界高度关注“清明时节雨纷纷,千万台胞回龙岩,祭拜先祖敬睦宗,本是中华传统情。”这是每年清明  相似文献   

19.
俄国学者卡拉-穆尔扎所谓"葛兰西的悲剧"凸显思考文化领导权问题的新维度。文化冷战背景下苏联文化领导权丧失反面印证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揭示出文化领导权在文化阶级政治之外的文化国际政治维度。信息技术与全球化语境只能使文化领导权的对抗性质更为隐秘,而对抗本身却更为激烈,这使传统革命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当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更具现实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乾隆年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编纂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目录著作,也是封建盛世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化巨著。以纪昀为首的众多著名学者对历代典籍以及传统学术所作的总结和评判,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