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军昌 《文化学刊》2011,(5):180-183
以傩祭、傩舞、傩戏、傩面具为中心的傩文化,在民族民间文化宝藏中.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占有十分特殊的位置,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傩文化长期流布或残存于许多省区,特别是中南、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现已有数十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傩是中国远古时期先民们全体参加的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它存在于多个民族之中。近年来,关于土家、苗、侗、仡佬、汉等民族的傩文化研究已经大规模展开,而关于瑶族傩文化的广泛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开发。瑶族与巫傩文化渊源颇深,巫傩与道教关系更是紧密。本文从瑶族与傩文化的渊源以及傩文化与巫、道教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傩文化保护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立足韩国古代的傩文化,重点分析韩国的古代傩俗,特别是葬傩俗。韩国的驱疫和送葬是全部从中国引进的两大傩事,形式与中国大体相同,但葬傩俗的形式和相关史料记载却比中国的更加丰富。所以,本研究从葬傩俗发展的背景、火葬制度、送葬的程序及丧服四个方面对具有代表性的高丽时期葬傩俗进行探讨,介绍当时的葬制,揭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状况,并进一步讨论当时中国对韩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余永红 《文化学刊》2011,(3):166-169
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母体,由于特殊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民族历史文化,陇南地域的白马人主要信仰天地日月以及山河树木等自然神和祖先神,体现了古老民族宗教信仰以自然崇拜为特征的原初性,而陇南地域汉民族的宗教信仰也体现了相似的特征,这种相似性不仅体现在信仰的神灵大多相同或相似,而且信仰的仪式和祭祀的方式也基本相同,部分宗教造像中所传达的视觉形象也体现出趋同或相似的文化特征,这应是古代氐羌文化的白马藏族宗教文化与汉族宗教文化在陇南地域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泰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文化习俗与信仰方面有相通性但也有差异,如在动物崇拜中,中国崇拜龙,泰国崇拜大象,两国文化中均存在大量有关龙和大象的动人故事、传说与谚语.以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从集体主义、男性气概、权势距离、长期定位、不确定性规避等方面,剖析与比较中国龙和泰...  相似文献   

6.
苏晓红 《文化学刊》2009,(4):148-151
《仰婀莎》是苗族古代爱情叙事长诗,是苗族“最美丽的歌”,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诗歌再现了苗族先民的社会管理方式,反映了苗族的图腾崇拜、婚姻习俗和舅权制度等,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是传承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利用好这一载体,有利于促进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构建苗族地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京高淳的“跳五猖”与“大王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思炎 《文化学刊》2009,(2):127-130
南京高淳县是鲜为人知的傩文化传承区,其傩舞、傩祭活动构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以祈福禳灾为追求的“跳五猖”和以驱蝗护农为要旨的“大王会”,分别以场次、步阵和“魁头”、祭仪成为当地傩舞和傩祭的代表。它们均以木雕面具为道具,以舞蹈和戏剧的方式,表现出民俗、宗教、艺术的一统,也表现出乡傩的古奥和神秘。  相似文献   

8.
右江流域瑶族民间信仰图景的形成是瑶族原始崇拜与儒释道文化交融的结果,道教、佛教的进入并与儒家文化以及瑶族自身的原始崇拜交融涵化,迭代生成了儒、释、道和原始崇拜四位一体的民间信仰格局。儒释道文化是右江流域瑶族与其他民族共同构建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在实践中既要突出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营造,也要注意对各民族场域的关照,推动各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普慧 《中国文化研究》2006,14(4):138-147
弥勒与弥陀信仰是整个中国佛教信仰体系中最为庞大的两个派别,二者均产生于大乘佛教兴起的时代,弥勒及其兜率天净土思想起源得更早一些,可能在原始大乘时期。从语源和语义考察,二者都吸收了上古波斯和印度对太阳、光明之神崇拜的文化原型。佛陀造像兴起之时,弥勒造像亦随之产生,并流行于西北印度、东北波斯、中亚及西域地区;而弥陀造像4世纪前无见于上述地区,4世纪以后却在中土兴盛起来。汉译佛典中专门宣讲弥陀及其西方净土的经典似比专门宣讲弥勒兜率净土的经典成熟得要早,两晋以后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古朗水乡的信仰建筑自成体系,包括祠堂建筑、宗教建筑(三大宗教和民间信仰建筑)、社稷、石敢当等,多元丰富。通过统计分析信仰建筑的构成,发现其信仰体系的4个特点:数教并存,民间信仰体系庞杂;儒教为表,道教为里;遗留母系氏族信仰特点;受水文化的深刻影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湄公河此区域各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那珈信仰。这种文化现象代代相传,已经融入该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成为该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老挝语中关于那珈的词汇较多。如■等。因其身似中国龙,因此我国翻译界常将它翻译为龙王、那珈龙等。在老挝的传统风俗与节日中,有部分是与那珈信仰相关联,本文将选取老挝几个风俗节日,进而剖析其隐含的与那珈信仰相关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王嘉宸 《文化学刊》2023,(9):169-172
鄂温克民族图腾艺术是鄂温克人文化与精神的象征,也是鄂温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鄂温克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逐渐转变为对图腾的信仰,并对图腾进行了神圣化、艺术化处理。图腾不仅是鄂温克民族最原始的精神信仰,同时也是最具有美学意义的文化符号。鄂温克民族图腾艺术以生活为基础,在艺术中融入了大量的美学思想。在鄂温克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大自然给予了鄂温克人生命和生活,在与自然不断磨合中自然也赋予了鄂温克人美的本质,而图腾艺术则是用原始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将这种本质表现出来。因此,图腾艺术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非常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汉族文化中的关公信仰自传入蒙古地区之后,逐渐渗透到蒙古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蒙古佛教寺院每年定期举行关公祭祀仪式来纪念关公及众眷属,对于僧众、民众来说,关公祭祀仪式有着不同的宗教体验和心理体验。基于此,本文从宗教学、社会学角度探析蒙古佛教关公祭祀仪式的功能,并阐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圭"到"鼋":女娲信仰与蛙崇拜关系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支持女娲信仰源于蛙崇拜的观点,并按照语义相关和文字构型原理,追溯女娲原始本相。“圭”、“鼋”等都是探究女娲原型的重要依据。女娲名称之缘起不仅与“蛙”、“娃”等在语音上相关,而且是与作为重要礼器的“圭”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圭文化本原就是象征繁衍生育的蛙崇拜。“天鼋”是姬周天族与姜戎蛙族的复合图腾族徽,称之为“天鼋”是历史的误读。女娲之神是这种“鼋”图腾符号的象征转化,由于“龙蛇化”进程,在后世发生了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15.
白族丧葬仪式对于白族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教化、社会的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白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该文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概念对白族葬礼仪式进行分析,并对洱源白族丧葬仪式所蕴含的信仰及其价值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6.
信仰是一切价值观念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精神现象,在整个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信仰以其独特的价值功能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引导和激励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变化,而其中十分普遍且非常复杂的就是人们信仰观念的变化。如信仰形式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并存、信仰认同从外界社会到个人内心、信仰态度从狂热崇拜到理性反思,这些转变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价值取向问题。面对信仰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有必要在理性分析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前瞻性地展望未来民众信仰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引人们的信仰观念在更高的水平上与社会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太阳崇拜的历史演变及在郊祀仪式中的文学再现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崇拜在宗教生活领域体现为周而复始的郊祀仪式.上古五帝为太阳崇拜部落,是郊祀仪式中五方上帝之原型;商代太阳崇拜与祖先崇拜联系最为紧密,突出体现为扶桑神话、十日神话与祖先祭祀的关联;<九歌·东君>是上古时代日食禳救仪式的戏剧性再现;西汉武帝时代的太阳崇拜渗透着求仙长生思想,汉-唐太阳祭仪突出体现为王者"朝日夕月"的郊祀活动.随着郊祀观念的变迁,古代太阳崇拜与人间帝王的关系经历了由亲至疏的转变过程.保存在<周颂>、<楚辞>及汉-唐<郊庙歌辞>中的太阳祭歌是对太阳崇拜的艺术赋形,是仪式活动中祝祷、祈求诸多情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全县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人口36万,其中苗族占78%。北与湘西自治州接壤,西与贵州、重庆毗邻,扼湘、黔、渝3省市交通要冲,素有“湘西门户”和“武陵码头”之称。做为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麻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境内积淀着盘瓠龙  相似文献   

19.
梅山地区信仰的女神众多,如桃源洞女神、梅嫦神、白氏娘娘、梅婆蒂主、唧唧女、三霄娘娘等。这些女神信仰体现了原始的母权内涵:女神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爱情;勇力过人;有领导、管理才能,社会地位高;有强大的生殖能力。这种原始母权内涵的形成和女性自身独特的生育能力与梅山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梅山地区女性在祭祀中所处的位置有密切关系。该文主要研究梅山地区女神信仰所蕴含的原始母权内涵,并探究其成因,期望助力地方文化的繁荣,促进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同时帮助大众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从而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0.
关帝信仰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到清代时更是发展到关帝祠庙遍天下的程度。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民族地区,正是在这一时期关帝信仰才开始融入该地区。该地区关帝信仰的融入具有多元性,它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种因素综合推动的复杂性。对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关帝信仰的多元融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也可以窥探到民族地区关帝信仰融入的多元特点及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