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杨树达先生是近代的著名的国学大师,《论语疏证》乃是其一部训诂著作。本文对《论语疏证》中引用文献时出现的一系列“见”类词进行说明,对其用法和意义做一归纳。  相似文献   

3.
《北京成人教育》2011,(7):15-16
《论语别裁》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推荐语:半部《论语》解心忧。《论语》是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不朽教育学经典。《论语别裁》是南怀瑾先生的《论语》讲演录,是众多《论语》章疏中别具一格的著作。其中,南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  相似文献   

4.
清人王维言的《方言释义》是对汉代扬雄所作《方言》进行校勘、注释的一部著作。该书以戴震《方言疏证》为基础,校勘更精、释义更密,且训释材料丰富、方法多有可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戴震《方言疏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封建时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中学教材经常选用《论语》中的篇章,对学生学习古文与传统思想十分有益。教材中的注释,有些不够准确,现在作些辨证工作,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语〉批注》是《论语》注疏史上的一大奇观。"文革"中为了批林批孔的需要,在儒家的核心著作——《论语》头上开刀。以北京大学哲学系1970级工农兵学员名义,编写的《〈论语〉批注》,采用引原文、注释、今译、批判的方法,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特定历史时期出版的这本奇书,本想通过批《论语》批孔达到批林甚至其它之目的,结果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七(上)册语文教科书选《〈论语〉十则》,其中有节选自《论语·泰伯》的一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课文下注释为"弘毅:刚强、勇毅。"这个注释不准确。笔者认为对这两个字的解  相似文献   

8.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论语〉 十二章 》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疏食”一词,课下注释是“粗粮”。《现代汉语词典》对“粗粮”的解释是:一般指大米、白面以外的食量,如玉米、高粱、豆类等(区别于“细粮”),“粗粮”和“细粮”的说法,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不存在的。这里,将“疏食”解释为粗粝的饭食更适合。  相似文献   

9.
一本优秀学术著作的问世,必当带来如沐春风地善诱、耳目一新地思想冲击,引人注目的主观系统地构建,尤为重要的是给予读者厚重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力量的传递。曲阜师范大学青年新锐学者闫春新副教授的《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就是这样一部力作。《论语》位列儒家经典的四书之首,通过注释的方式来解读《论语》是经学史上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论语学"个案的全方位研究,可以管窥整个经学史,甚至思想史的风貌和动态。自《论语》编纂成型以来,汉晋论语注在《论语》注释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至东汉,汉注系统已基本定型,成为中国古代注经研究的基本范  相似文献   

10.
杨树达先生《论语疏证》或以史事证《论语》之文,或引周秦两汉三国经、史、子书文辞、取义与《论语》相类者广《论语》之义,陈寅恪先生以为开治经新途。笔者据《论语疏证》,总结“治经新途”之体例若干,并对其操作做出归限。  相似文献   

11.
以王阳明对《论语》"孰愈"章的见解为依据,对《论语》"孰愈"章做了新的断句、注释和白话文翻译;认为《论语》"色斯举矣"章应分为二章,分别言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处世之道和"三嗅而饮"的饮酒方法;认为《论语》"民可使由之"章的意思是"君爱民则民愿效力,君不仁则民不服"。此外,对《论语》解读中之"质疑旧说"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马丽芳 《考试周刊》2009,(30):212-21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而《论语》则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主要著作之一。《论语》中反映的孔子思想颇丰。本文拟就《论语》中关于孔子的部分主要教育方法进行一定的感悟性论述。  相似文献   

13.
简朝亮的《论语集注补正述疏》以洽于经义为旨归,折衷汉宋精粹,不但补朱注之略,而且正朱注之讹谬,所作述疏深入浅出,解读翔实,代表了清季及民国初年《论语》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重要的数据价值,在《论语》学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人们熟知的文学名著,其书名含义及得名缘由却鲜为人知。下面择要介绍几种,相信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些伟大的文学名著的全面了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名著、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品。说起《论语》的得名,还要从古代书籍的写作体例谈起。古典书籍从体例上大体分三大类,即"著作"、"编述"、"抄纂"。而由抄纂而成的书籍,古人称为"论lun",所以《论语》中的"论"就是排比资料、纂辑成编的意思。《论语》  相似文献   

15.
本篇文章依据中华书局影印阮勘本《十三经注疏》版《论语注疏》,主要对《论语注疏》中注和疏的训诂术语进行研究,对注和疏所用训诂术语进行分析和对比,总结出注和疏所用训诂术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就李泽厚所著的《〈论语〉今读》与郝大维、安乐哲合著的《通过孔子而"思"》两部著作的比较阅读,分析中西不同学者在对同一著作《论语》解读过程中分别呈现出的不同立意、不同强调以及不同的结构方法来进一步比较中西学者不同的审美,进而分析其不同的实质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一书中所体现的孔子重视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南宋蜀大字本《论语注疏》与阮刻本《论语注疏》对校的基础上,对《论语注疏》邢疏讹误筛选分析,现刺取十余例,辨异同而考得失,试恢复文献原貌。  相似文献   

19.
《论语·述而》第16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该章把孔子安贫乐道的精神表现得活灵活现,备受历代读者赞赏.语文版《〈论语〉选读》将该章编辑在《君子之风》一课中,对"疏食"作了注,将"饭疏食"译为"吃粗饭",但未注解"饭"字.《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提醒学生关注文中一些文言特殊现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饭'和'枕'用作动词."很明显,编者把"饭"字当成了词类活用.这其实是以今义解古义的臆测行为.  相似文献   

20.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历代注释不绝。本文就该书"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一句中的"接"和"过"两个词,从词义和语法的角度,作新的考察,得出与旧注不同的解释,对《论语》的译注提出一种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