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长期以来受黑格尔对休谟评价的影响,容易仅仅把休谟哲学看作近代哲学发展中追去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的一个发展阶段,而且是一个否定的阶段,因而主要表现为消极的怀疑主义。其意义仅仅是提出了普遍必然性的问题,为康德的哲学做了准备。这种看法已经被后来哲学的发展证明为极其片面的观点。主要就休谟哲学中最重要的认识论中的问题做一个大致的梳理,揭示休谟的"温和的怀疑主义"中本来所有的积极的东西,并理清其对后来哲学发展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休谟和康德哲学的最大的相似点莫过于它们都是不可知论.有人说休谟哲学是彻底的不可知论,而康德哲学是不彻底的不可知论,但仔细考察他们的认识论著作,应该说他们两人哲学都应属于不彻底的不可知论.像休谟自己所说的"温和的怀疑论".  相似文献   

3.
在休谟之前有很多学者对宗教进行过研究,但作为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宗教”研究,作为一项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在休谟这里是一个开端。休谟哲学一方面坚信任何所谓宗教的理性基础都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宗教在人性结构中的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正是这两个方面在理论上的距离使休谟对宗教的哲学解释带上了歧义的色彩,也正是这种对宗教的哲学解释成为休谟之后许多哲学家宗教思想的理论前导。  相似文献   

4.
柏克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法国革命论》是他最享盛名的一部作品,写于法国大革命的第二年。柏克从英国的历史传统和政体的角度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在对其批判中坚持的审慎节制的原则对待理性、传统和自由,反对形而上学哲学的抽象权利观,展现了其保守主义的政治思想。本文就此进行论述,并力求探讨其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5.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休谟怀疑论的核心,对于哲学思维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理解了休谟的这一理论有助于对经验论发展的认识也有助于加深对休谟本人思想的理解。本文对休谟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其因果关系理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意义说起,分析了对于唯理论的破坏性和对于经验论的建设性,以及对于知识合理性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习惯”这一概念在休谟因果关系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接着笔者分析了这种理论中理性缺乏导致的矛盾,着重从方法论意义上揭示矛盾,然后点明了这一理论的意义以及藏们该如何面对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6.
公共的教育哲学是指作为普遍观念而存在的人们的共同的教育信仰.公共教育哲学通过对立观念的冲突和妥协而不断发展,并影响国家的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变革.笔者以美国20世纪末的教育改革为背景,探讨了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种公共教育哲学对教育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略论不可知论的历史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概念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无论是承认其存在,还是否认其存在;也无论是承认其可知,还是否认其可知,其哲学认识论的意义都值得重视。休谟、康德哲学的不可知论对近代哲学走出“形而上学独断论”的误区,促进自身的进步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其弱点是易于导致相对主义、虚无主义认识态度。  相似文献   

8.
今天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中国迎来了全面复兴,并在诸多政治哲学派别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政治哲学的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鲜活的生命力来自于对人类的现实问题的切实的关注和对人类解放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不关注现实,则马克思政治哲学不能体现其优越性,而现实问题缺少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参与,其深度和广度也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康德和前期维特根斯坦都继承了休谟"是"和"应该"(即事实与价值)分离的哲学观。康德最终通过实践理性、通过引入"自由"论述了自己的伦理观;而维特根斯坦认为伦理学这种价值哲学是"不可说的",它在世界之外,但他仍禁不住对其进行解说。对我们来说,事实与价值缺一不可,生活中一定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观察者理论是休谟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休谟伦理学中,观察者理论和同情原则、联想三大原则一道被运用于道德评价、道德区分和其伦理学说的构建,这体现了休谟伦理学的主观性、经验性等特征。休谟的观察者理论带来了许多伦理学上的问题,引起了现当代伦理学对该理论的不断争论。领会观察者理论是理解休谟伦理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哲学思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体制下,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不断调整和创新的进程中,因此,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建构中运用哲学思维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要把握好运用哲学思维特别是哲学概念的度。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译作最早将密尔、亚当斯、斯宾塞等欧洲思想家的思想引入中国,在当时的思想界引发了强烈的震荡,同时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也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严复早期和晚期思想呈现出的"矛盾性",学界对严复思想的定位和评价至今依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系统地整理研究严复思想的具体视角和严复早期、晚期的政治思想,通过保守主义的研究角度,得出严复毕生的政治思想具有一贯性的结论,这种内在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保守主义的政治立场上。  相似文献   

13.
休谟的怀疑论为人类理性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休谟对理性本身、知识客观性的根据以及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等方面所进行的卓有建树的怀疑论论证成果,至今仍然是困扰人类理性的巨大难题,当然对其怀疑论立场的每一方面,后来的思想者都作出了相应的辩驳与回应,休谟的怀疑论本身及人们对其“怀疑”的防护都是意义重大的。  相似文献   

14.
误解现象与言语交际相伴而行,有言语交际的地方就会有误解发生.本文主要研究言语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误解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通过对收集语料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误解的形成原因有话语和心理两种根源.由于误解对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本人相信,此文能够促进误解的进一步研究,并对避免误解的产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历来对它的理解争议颇多,甚至诸多误解和曲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梳理和分析以深刻而全面理解它的含义,并指导现实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6.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法的精神"是自然和政治社会的内在规律,它客观存在着,并对政体建构、社会发展和政治自由产生决定性影响.从"法的精神"出发,形成了孟德斯鸠完整而严密的法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化建构主义是金岱提出的解决当下中国问题的文化进路之一,是对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批判主义、主体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整合与超越。金岱在其小说《精神隧道》三部曲中展现了文化建构主义从萌芽到发展的过程,并提出"我世界"观念,使个体与社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体现了与文化建构主义的互文性。金岱在这种互文性中实现理论与文学作品的相互转化,故其创作的小说也被称为"哲学心态小说"。  相似文献   

18.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以下简称考研政治),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考点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作用,其重要作用又决定了其在考研政治中的统领地位。对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地位进行界定并对其特点进行揭示,有助于考生摆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地位,并且有助于考生选择正确的备考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西方两大政治思潮,两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在政治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新保守主义批判现代自由主义所主张的积极自由和福利国家,主张消极自由和个人竞争;批判结果平等,主张机会平等;批判理性主义,重视传统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章太炎以学者姿态迈入革命洪流,在政治价值取舍、政治制度安排上留下一系列思考印记。章太炎对政治的思考不仅在解决一时一地问题,更有其对人类永恒政治问题的关切与解答。他所造就的学说,不仅有政治思想史上的史学价值,更具政治哲学意义上的理论反思价值。今天,章太炎政治哲学研究要在前人研究的路基上走向“立体”研究,并呈现其思想中“活生生”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