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元要旨】学人生 我们认识人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己的经历,有他人的经历;有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有现实的生活;还有一种以学的形式去让我们认识人生。我们在《皇帝的新装》中知道了不要轻信别人,要诚实;从郭沫若的两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追求与向往;从《女娲造人》中,我们知道了古人就渴望知道人类的来历;  相似文献   

2.
在办公室,那些善于将别处工作技巧“偷”过来占为已有的人,干起事来事半功倍;那些呆板地遵循自己的原则,疲于奔命的人终究吃力不讨好。这表明:扎根于变化莫测的职场,你需要向前辈吸取经验,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好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完美的姿态完成职场上的蜕变!  相似文献   

3.
史金霞 《教学随笔》2007,(12):11-13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通过反思,对那些在日常中我们意识不到的教学行为、没有深思的教学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所以,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经常性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4.
广州,一直被外来人奉为“扭钱”的天堂,也一直是外来者的寻梦之地。“生活在别处”,我们总期望另一种经验外的生活经历,当真的生活在别处时,我们才恍然,羁旅在外,“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  相似文献   

5.
我们真不该随随便便对孩子指手画脚,凭空捏造那些所谓的“创作题材”。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在此处,无限丰富和变幻的想象的世界就在此处,而不在别处。  相似文献   

6.
彭庆华 《中学理科》2006,(10):94-94
在当今社会中,终身学习应如何理解?有人认为,所谓终身学习,就是不仅读到大专,读到本科,而且要读到硕士、博士,以至留学;有人认为,终身学习就是自己集中地搞一些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还有人认为,终身学习是在工作中,一面做一面学习。本人认为终身学习,就是要使整个人生、所有的生活都具有学习意义。实际上,你需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包括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一个开放的心态,一种认识的需要,一种对发展的追求,这二者结合起来,生活就会变成学习。这种学习可以和生活互换,是一种广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赵武平 《中文自修》2007,(7):104-105
再去星巴克做白日梦,不必幻想生活在别处了;在不远的将来,哪儿又会跟哪儿有两样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万成权 《湖北教育》2004,(13):76-77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具体目标有三个:一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二是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三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以上三项目标体现了二个重点:一是重视兴趣培养,  相似文献   

9.
逆反是指个体在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所做出的逃避反应。这也是人类出于自然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其实这也是一个十分容易理解的生活常识。我们任何人接受某种刺激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那些不利刺激,我们所能承受的限度当然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那些能够满足我们某种需要的刺激,我们接受起来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相似文献   

10.
救出自己     
<正>绿妖,作家,现居北京,曾做过工人、时尚编辑、电台主持人、教师等,主要作品有《我们的主题曲》《阑珊纪》《北京小兽》《沉默也会歌唱》等。年少时,总觉得真正的理想生活在别处,眼前的一切哪怕暂时还想不出有什么不好,直觉单是如此熟悉,这日子就不值得继续下去。于是,青春的梦,总是关于远方,关于流浪,渴望一条船、一列火车、一架飞机将自己带离这个令人厌倦的地  相似文献   

11.
人类天生是故事的叙说者,人类生活在由故事所建构的世界中,故事是人类的意义栖居之所,就此意义而言,故事对人类自身具有本体论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关于我们自己的个人史,都有我们自己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我们能够解释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将会被引向何方。我们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方式就是讲述一个有关我们自己的有意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人类天生是故事的叙说者,人类生活在由故事所建构的世界中,故事是人类的意义栖居之所,就此意义而言,故事对人类自身具有本体论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关于我们自己的个人史,都有我们自己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我们能够解释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将会被引向何方。我们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方式就是讲述一个有关我们自己的有意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把哲学的理路划分为理论哲学理路和实践哲学理路,那么,原本的马克思哲学便是一种对于作为理论哲学之最高发展的主体性哲学之超越的现代实践哲学。正是马克思的现代实践哲学奠定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实践哲学倾向。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看来,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也不能简单地将一方还原或归结为另一方,但它们之间是互为关联的。理论认识归根结底是派生于生活认识,从而依赖于生活认识的,因而,人不可能认识生活之外的东西,即便那些不实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变为实在的东西,它们也源于生活。生活认识不仅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经验,而且为理论认识对自身困难的克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参照。理论认识有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之分,科学认识是可以得到普遍证实的客观知识,哲学认识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范导或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新的养料,这是一种生活题材的创新。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旧瓶装新酒”不失为一种创新作文的好方法。所谓“旧瓶”,指的是那些闻名于世的作家作品中的人和物;所谓“新酒”,就是指那些现代的新生活、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海外英语》2013,(8):40-40,64
LonelyPlanet是惠勒夫妇根据自己的自助游经历出版的系列旅行手册。LP的旅行哲学是将循规蹈矩的生活抛诸脑后,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发现生活在别处的人们。他们在博客中收集了许多有关旅游的新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相似文献   

16.
胆小的少女     
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每天过着优越生活的我们,觉得自己有理由去关心一下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于是,我们一群人决定去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卡斯特郡体验一下生活。因为那里住着一群与众不同的人,他们属于阿米西族,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他们却过着极度简单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别处     
许多人现在都喜欢说“活在当下”。他们用这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踏实、务实,也用这一个词来总结和归纳经过种种历练后对生活的感悟。“活在当下”的现实主义态度固然重要,但生活的内容和色彩却需要更多别处的东西来丰富。从另一种意义上讲,生活可能更多是“在别处”的。什么是别  相似文献   

18.
Anonymous  佚名 《高中生》2011,(34):63-64
大多数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会对大学生活作出种种假设。大学一年级像迷宫一样充满了很多种可能性,不要因那些关于学生生活的传言而让自己失望。佛蒙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埃米.巴斯说:"同每个人都有一段恋情  相似文献   

19.
黄明 《山东教育》2004,(10):54-55
童年是美丽的,特别是在经历了时间的淘洗之后。那些纯真的行为,勤奋的纪录;那些率性的顽皮,抑或并无恶意的作剧……一切的一切,都同样会成为今天美好的记忆。不是我们在原谅童年,而是童年本就是这般模样。而今,我们每天面对着天真烂漫的孩子,就如同面对自己的童年。认识自身是为了善待别人,将心比心,我们能像宽待自己的童年一样对待眼前的孩子吗?本期我们编辑了四篇回忆童年的文章。在我们沉浸于童年的快乐时,是否也会反思今天的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袁岳 《留学生》2013,(10):1-1
看到媒体采访民众的梦想,最多的回答是:挣更多的钱,希望有个更合适的工作,家人健康,买个房子等。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状况下:如果你现在连饭都吃不饱,那么很难想象你整天还考虑经天纬地的事情,有点偷鸡摸狗的行为也不奇怪;如果你可以温饱了,但是很多改善生活的东西只能用“等有一天我有了钱”来对待,那么也很难期待你会符合与同意超越了那些财务自由线群体的想法;没有房子的人会关注房价,而连工作在哪里都迷茫的小朋友,会急于得到关于职业发展的辅导;我有不少朋友自己的孩子正在中小学的学龄,我看他们的头等大事就是整天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有下一步能不能去更好的学校并为此而到处找关系;我们还有不少黑苹果公益青年关注的,是自己的筹资计划能不能得到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