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保护劳动者权益是现代社会劳动立法所共同遵守的基本精神。各项劳动权利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权的展开和具体化。劳动权利的实现,首先取决于劳动者对劳动权利的确认。任何一种权利,如果其权利主体不能确认,也就不可能有效地行使它和保证它的实现。我国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是雇佣劳动者,又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的劳动权利的保障,要真正体现出国家主人的地位,应当更加彰显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2.
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教师权益是指教师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并为法律所确认、设定和保护。它一般有如下三部分构成:(1)教师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也可称积极行为的权利。(2)教师要求义务人履行法律义务的权利。(3)当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其权利。法学界有“无救济无权利”的说法,要保障教师权益必须不断完善教师权益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史作雷 《华章》2007,(5):104-209
确认胎儿的民事法律地位,赋予其主体资格,能够给予胎儿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全面保护,是胎儿权利受侵害时获得法律救济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事立法上没有将隐私权确认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而是将其包含在名誉权之中。但它与名誉权在主体、权利、性质和侵权方式等方面是不相同的,各自都有其特定的调整范围和保护领域。因此,应将隐私权定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未经本人同意而公开其姓名及公开肖像暴露他人隐私的行为所侵犯的不是姓名权和肖像权,而应是隐私权。  相似文献   

5.
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有两个不同价值思路:一种是基于主权原则而产生的国内法治途径,根据此种分析方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所确认的普遍人权在中国国内法上只具有与公约批准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所保护的权利相同的效力,为此,批准公约时就必须考虑宪法所规定的各种宪法权利、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中所保护的权利如何在法律效力上优越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所确认的普遍人权,并以此来对不一致的规定在批准公约时实行必要的保留或者是做出解释性声明;另一种思路是基于“人权入宪”的契机,承认《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所规定的普遍人权已经被宪法所肯定,成为中国宪法所保护的个人所享有的宪法权利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在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如何制定一部整合国际人权公约中的普遍人权和宪法所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其他法律、法规所保护的个人权利的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保障法》。  相似文献   

6.
沉默权源于英美法的“不自证其罪的权利”,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问题的权利。在一些实行沉默权的国家中,运用沉默权可以保护无辜被告,防止刑讯,帮助发现真实,维护政府与人民的权利均衡,对保护隐私及自治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为大部分国家所承认,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确认。我国是否应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理论界及实务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引进沉默权,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和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物权法》中规定了捕捞权的相关内容,但不尽详尽。捕捞权兼有公权和私权的性质,应当进一步明确其双重保护制度,实现权力和权利的并存和配合。针对目前我国捕捞权制度的缺陷,可尝试建立捕捞权市场化流转、水域的渔业规划与公告制度,完善相关补偿制度,统一许可证书及其发证机关,平衡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以保障代内、代际之间环境资源的公平分配,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公私法融合的捕捞制度。  相似文献   

8.
股东知情权是全面保护股东权利的重要一环,但民事权利所具有的相对性观念和诚实信用原则同样已为法律和现实所确认。公司的股东与公司自身以及董事会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内在的利益冲突。为了减少这种冲突,应当在制度设计中实现股东知情权与公司权利、董事会权利的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9.
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将诉权理解为一般的法律权利,已不足以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提供有效的保护。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以及现有公民基本权利的真正实现,要求确认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作为宪法权利的诉权,主要包括诉讼程序发动权和诉讼裁判获得权两个方面的内容。解决我国公民诉权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尽快通过宪法确认诉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建构专门化宪法诉讼机构。  相似文献   

10.
略论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不仅有保护相对人实体性权利实现的外在工具主义价值,同时有尊重相对人人格尊严、保障相对人平等地位、维护程序正义等独立价值。其独立价值的实现凸现了程序性权利参政和控权两大功能。基于上述认识,保护相对人程序性权利为行政法治所必须,当前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权利保护的系统化和权利实现的机制建设上。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对探矿权采矿权属性颇有争论,且观点不一。解决争论的本质在于从法律上将探矿权及采矿权的法律属性加以准确界定。本文从以下角度对探矿权采矿权进行阐释并说明其特性,其一是不能将性质不同的探矿权采矿权茏统地统括在矿业权概念中;其二是应该对矿产资源与矿产品从法律上加以区分,厘清矿产资源所有权与用益物权的法律关系;其三是要对用益物权之内容——收益与处分予以合理解释。使得采矿权的应有内涵不会与传统意义上用益物权的内容发生错位。这就需要打破就概念进行分析的逻辑结构,从探矿权采矿权本身出发,看其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利益结构,进而对探矿权采矿权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海域使用权与渔业权之间存在结构性的冲突,难以协调。传统渔业权中包含养殖权和捕捞权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权利。如果将渔业权中的养殖权从渔业权中剥离,纳入海域使用权之中,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论儿童权利的本性及其教育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权利是儿童凭借特殊的身份而享有的正当自由或者利益,这些正当自由或者利益是由道德以及法律所规约的.法律或者道德在确认儿童享有这些正当的自由或者利益时,明确赋予了父母、教师、一般社会公众以及国家所承担的相应义务.受教育权是儿童的一项积极权利,也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权利的保障对儿童实现其他权利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儿童权利对教育提出了承认、尊重和认真对待自身权利的根本性诉求.  相似文献   

14.
潘霞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3):72-75,94
股东质询权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应以质询权之定性为前提。股东质询权源自于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的权利,每一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都应享有质询权,而无论其有无表决权,也无论其持股数量与期限。股东质询权与股东查询复制权一样是股东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东行使质询权的目的并不仅限于知悉公司内部信息,还有直接监督公司经营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少数民族人权的实现。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虽然他们人权思想的最终目标一致,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其途径和手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毛泽东重点解决少数民族人民的生存权问题,在生存权获得的情况下再考虑发展权,并且主要是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邓小平重点解决少数民族人民的发展权问题,通过发展权的进一步实现深化生存权,主要是通过经济途径解决。这些理论的探索对少数民族人权思想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律师调查取证权是当事人最基本的程序性权利之一。我国律师在侦查阶段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没有法律保障,申请调查取证的权利难以实现。完善我国侦查阶段律师调查取证权制度,应当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申请辩护人身份的权利,完善立案侦查阶段检察机关(或法院)监督制度,以保障确立以律师独立调查取证和申请侦查机关取证并行、律师有权申请检察机关或法院以保障其调查取证权得以实现的基本程序制度,赋予律师与犯罪嫌疑人完全的会见权和通信自由,以及一定范围的在场权。赋予律师享有程序性调查取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创业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法律活动,其不仅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扶持,也要求保障公民创业权的实现。在权利属性上,通过分析就业权、工作权和劳动权等与创业权相似的权利类型,可知其具有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的双重属性。在权利构成上,借鉴阿列克西的三要素权利构成理论,对创业权的主体、客体和义务对象等进行规范建构。在保障路径上,根据创业权的双重属性和义务对象,运用国家义务理论,理清保障其实现的国家尊重、保护和给付义务。在实现形式上,制定《创业促进法》,以突破创业权保障在法律形式上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尽管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是教育法律关系中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与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教育基本法却并未给予其应有的关注与地位。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教育权具有权利与义务二重属性,在强调监护人教育权义务属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权利属性。相对国家教育权(主要透过学校教育来实现)而言,监护人教育权无疑居于从属性地位,但不能因此而漠视监护人的教育权。近些年来,监护人教育权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某些具体“抗争”,开始让学校教育有些无所适从。教育法规应对监护人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学校教育权的边界作进一步明晰。  相似文献   

19.
企业产权制度是决定劳资关系性质的深层根源,劳资关系恶化是古典产权制度的必然产物,而现代产权制度则为劳资关系走向协调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当前私营企业突出的劳资矛盾,主要根源于不尽合理的古典产权制度,即由所有权单一地决定企业决策的产权安排,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产生严重的劳资矛盾。必须通过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确立劳动力产权,让劳动者拥有股权,使职工既作为劳动者又成为资本所有者,并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中,才能够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哲学思维范式下的自然权利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权利是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自然权利论者认为生命和自然界有一定的权利,但在阐释或论证自然何以有权利时却存在欠缺之处。对自然权利观念建立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应当从权利概念的本质性含义着手,并且立足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世界来加以探讨。自然权利主要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它又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紧密相联。自然权利观念在实践中的贯彻有赖于人类社会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