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 ,新《课标》是国家对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要求和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新课标从纵横两个角度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在横向上,《课标》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在纵向上,《课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规定了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宏观目标,即《课标》第二部分所规定的总体目标。它要求学生通过三年历史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相似文献   

2.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新《课标》是国家对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要求和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新课标从纵横两个角度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在横向上,《课标》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在纵向上,《课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规定了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设置的三维课程目标,是实施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项目标,从课标的制订者到每一位一线历史教师对其概念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而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上,各人的理解却见仁见智,差异颇大,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2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有诸多变化。在课程目标方面,新课标提出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取代了旧课标中的“觉悟”目标。下面,谈谈我对这一变化的理解和思考。一、为什么要用“情感、态度与  相似文献   

5.
一、新《课标》的理想《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入诗言、诗意,真正体会作者的诗情、诗境,领略其“形之美”“神之韵”?一、淡化分析,尝试理解新“课标”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场革命,教师淡化分析正是把“学生从教师的‘樊篱’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让学生尝试解决疑难,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能学”的转变。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词、句”的理解上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尝试理解,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一些点拨,帮助学生总结、提炼一些学习方法,使之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7.
有些“变味”的课堂: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的颁布,阶段性与整体性、一致性一起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广泛关注。“课标2022年版”中有关“阶段性”的表述比比皆是,如:课程理念中,“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发展水平不同”;课程目标中,  相似文献   

9.
给“语文素养”一个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素养”作为一个新的课程概念十分突出。课标的主体部分如“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或对它着重强调.或把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建立在它的基础上.或由它统领总的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说“语素养”是整个课标之魂,被认定为语课程的核心概念.应当符合制订的本意。但十分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课标》明确要求把“动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目标上,《课标》不仅规定了知识性目标,而且明确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以及伴随过程性目标的情感目标.基于《课标》的上述要求,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合理设计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对数学实验的实践与思考,试对课堂教学中“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作一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小学语文课型分类 (一)基于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课型分类 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小学语文有五大学习分项:识字与写字、阅渎、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与之相应的就有识字与写字课、阅读课、写话/习作课、口语交际课和综合性学习课等课型。每种课型继续细分,可以衍生出第二层级的课型。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怎样才能实现这些课程目标?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一条是能不能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而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在熟悉的环境中学数学。所以,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几点尝试:一、贴近实际,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这样为语文课程定性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和理解“课标”过程中,笔者对语文课程性质产生一些疑问。一、“基本特点”是课程性质吗?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性质就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令人迷惑不解:“基本特点”显然不是“本质属性”,而“课标”为什么要在“课程性质”的标题下做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论断呢?…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把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同时提出,并作为一条重要的理念提出来,这是以往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的。可见《语课标》对合作学习是多么重视。合作学习既是语文教材的学习方式,又是学生学习其它语文材料的学习方式。它应该贯穿学生学习语文的全过程,甚至贯穿学生一生的学习。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与…  相似文献   

15.
一、“课标”与“考纲”要研透中考作为课程评价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与课程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一方面,中考要受课程的制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另一方面,中考又会对课程的实施产生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和中考政治说明(或大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学习备考的依据。政治课《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重点内容.是命题的重点。因此,从升入初三起的政治学习要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注重与平时生活、学习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体现《课程标准》加强“活动”的课改要求;按照《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范围,掌握相关知识点及其所要求的识记、理解、运用等层次,整合教材,突出重点,明确学习及明年考查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人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将内容目标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7—9年级以“课题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课题学习”是《课标》中最富特色的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 4月教育部新制订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 )》 ,是中学语文学科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新“课标”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 ,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考试评价的依据。在课程理念上 ,新“课标”强调“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注重学生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在课程目标上 ,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立为语文课程的“己任” ,第一次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我围绕课标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悟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与以往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一个新鲜事物就是“学业质量水平”,它在课标中是首次提出的。它是语文学习、教学与评价的基本依据,有助于一线教师把握语文教学和考试评价的重点,它有点类似于指导考试命题工作的“考试说明”,但它不是“考试说明”(其“以考定教,以考定学”的特征一直饱受诟病),而是对“考试说明”的拨乱反正(语文学习质量标准意在两个转变——从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转变,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向分析理解、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转变),是四方面素养五级水平的“高中语文素养水平描述”,其中水平第四级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