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茜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7,27(12):38-41
教练员的心理疲劳是较少得到重视但对训练竞赛和运动员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以Maslach的心理疲劳理论为基础,从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3个心理疲劳维度出发,应用修订的教练员心理疲劳问卷CBQ对296名教练员进行测量并调查他们的工作特征,重点分析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相关因素。标准回归分析表明,对于成就感降低维度起预测作用的有3个变量,分别是文化程度、执教年限、每周工作小时数;对情绪体力耗竭维度起预测作用的是执教年限、工作量主观感受程度;而对于运动负评价维度起预测作用的有执教年限、工作量主观感受程度、周工作小时数等3个变量。教练员心理疲劳与教练员工作满意感有显著相关关系,成就感降低越少、情绪体力耗竭越少、对运动负评价越低,工作满意感越高。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本届CUBA西南赛区比赛的12支女篮运动队队员进行运动性心理疲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从不同年级进行比较,运动负评价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两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从不同级别进行比较,一、二级运动员的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2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从训练的年限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创新训练方式,提高趣味性,培养运动成就感与获得感,加强心理辅导,安排讲座,提供心理咨询,保障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董辉  李宁 《体育世界》2014,(4):57-58,56
对参加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的31名运动员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测验,分析优秀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结果:1)男性散打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明显高于女性散打运动员,积极情绪明显低于女性散打运动员,并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性差异。2)成绩优秀组散打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最低,成绩较差组最高,不同成绩组别在紧张、慌乱、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消极评价因子上的得分呈显著性差异。3)紧张和情绪体力耗竭对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非常显著预测作用。结论:比赛成功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优于不成功的运动员,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旨在利用典型相关方法探讨运动员完美主义与运动心理疲劳之间的关系.采用《运动领域完美主义量表》(MPS-S-C)和《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ABQ)对119名现役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运动员完美主义与心理疲劳之间存在相关.从典型相关看,外趋型完美主义者在知觉教练压力和关注错误中表现突出,更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包括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的负性评价;内趋型完美主义者在关注错误和反复思考上表现突出,更容易出现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疲劳现象.(2)运动员呈现较高的完美主义特质;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主要体现在成就感降低和情绪体力耗竭上,对运动的认知评价较积极.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应激与运动员倦怠关系及其中介变量,采用运动员倦怠问卷(ABQ)等测量工具,对专业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从事闭锁式和开放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对倦怠的各维度均存在主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修正后的理论假设模型.结论:①情绪/身体耗竭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成就感降低在运动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事运动5年以下的运动员成就感降低最明显,从事运动9年以上的运动员运动贬低最强烈.②从事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倦怠水平无差异;运动员倦怠的3个维度在开放式运动项目与闭锁式运动项目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应激可直接影响运动员倦怠,也可通过自我效能感及自尊等中介变量对运动员倦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倦怠、离职倾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及其离职倾向。结果显示:当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令人担忧,情绪衰竭水平已经达到中等程度;其中性别差异上女性体育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程度要高于男性教师;不同教龄的中学教师在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有显著差异;三种类型学校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中学体育教师离职倾向的平均分数为2.98分,已经超过了中等分数。工作倦怠是导致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教师的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但同事支持有可能升高倦怠指数。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倦怠现状,对福建省一些运动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开放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较封闭式运动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更容易产生运动倦怠,尤其体现在情绪/体力耗竭方面;(2)不同性别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差异不具显著性;(3)不同的运动等级,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差异不具显著性;(4)训练年限为5年以上的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总体水平和情绪/体力耗竭显著高于训练年限为1-2年、3-4年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以辽宁省青少年乒乓球男、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非智力因素现状及水平,结果表明:辽宁省不同性别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独立性维度呈现非常显著差异;不同等级青少年运动员在情绪稳定性、成就动机维度上差异性显著;不同训练年限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情绪稳定性上差异性非常显著;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运动好胜心和自信心6个维度上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5,(6):91-96
以102名优秀运动员为被试,进行训练比赛满意感、心理疲劳和运动动机的测量,以检验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的关系以及心理疲劳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力/情感耗竭在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运动负评价在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可通过有效缓解与降低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来提高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南通市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领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南通市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整体上虽然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但调查也显示已经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开始具有职业倦怠倾向;不同性别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二个维度上差异并不显著,但男女在成就感低维度上有一定的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不同,随着职称的提高,教师的成就感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家女子举重队备战2010年世锦赛运动员运动疲劳心理学指标的测试和客观生化指标的测试,力图找出心理学指标和客观指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找到更科学的监控手段和评定方法,指导训练,提高举重的运动成绩。结论:1)2010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备战期间的5次心理疲劳测试结果,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3个心理指标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说明此次备战训练对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的影响不是很大。2)肌酸激酶、血尿素氮、睾酮、皮质醇是监控女子举重训练的敏感指标,其中睾酮受训练的影响最大。3)从各指标变化情况来看,本次备战过程中运动员能够很好地适应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训练计划安排合理。4)心理指标成就感的降低与客观指标睾酮之间、心理指标运动负评价与客观指标肌酸激酶之间、心理指标闪光融合频率与客观指标血尿素氮之间出现了高度的负相关。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变化除受到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影响外,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且相对于客观生化指标的变化,有滞后现象,并非同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法、心理测量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国培初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国培初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在性别维度差异上,男性体育教师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程度高于女性体育教师,而个人成就感低于女性体育教师;在教龄维度差异比较上,教龄11-19年阶段的体育老师情绪衰竭、非人性化维度和低成就感高于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在学历维度差异比较中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专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在职称维度差异比较上,中教二级职称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为严重,高情绪衰竭、高非人性化和较低的成就感?建议,学校应为体育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主动地关心体育教师的生活,支持?配合体育教师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协助体育教师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动态变化及其归因。采用追踪式的定性研究方法,邀请 6 名某项目备战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女性运动员为研究参与者,使用 NVivo7.0 软件对其在备战期间的行为记录和半结构化访谈材料进行分析,获得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结构和归因的主题归纳结果。结论:(1)“运动性心理疲劳”是一个具有 3 因素结构的动态构念,其中,“情绪和体力耗竭”与“对运动的负评价”2 个因素的变化规律类似,在 比赛期增加,在调整期降低,而“运动成就感降低”因素则相反,在赛期降低而在休息期提高;(2)训练周期和心理疲劳的调节措施同时以运动员的 “控制感”为中介对其产生影响,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动态变化,因此对其的干预从根本上应当指向如何帮助运动员提高对于训练的控制感。  相似文献   

14.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练员领导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LSS量袁对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练员领导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练员在社会指导、民主、社会支持和奖励行为上自我估计过高;在运动员各特征及其一些水平上,在运动员喜欢的和教练员实际的领导行为各雏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属性的运动员对教练员不同领导行为维度上存在不满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为男教师个人成就感明显低于女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上随教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在个人成就感上随教龄的增加先增强后下降;职称越低,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越高;学历越低,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越低;学历越高,个人成就感越高;城区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特定的文化、环境特点,在我国非智力因素理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八一队、山东队等5个乒乓球专业队10岁至17岁的青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和科学选材提供可靠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运动员中,成就动机、运动焦虑、运动自信心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运动员中,运动热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中,运动独立性和运动坚持性两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级别运动员中,运动热情、注意稳定性和情绪稳定性三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各级教练员根据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从科学选材,到有侧重的加强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强化,能在科学训练中更快更好的提升乒乓球竞技水平,缩短成才周期。  相似文献   

17.
采用谭先明编制的运动员应激量表,对体育院校的网球运动员进行心理应激的研究,主要从人际关系、运动受伤、比赛失利、环境因素、日常生活遭遇和内外压力等6个维度(45个子项)的应激源对被试者进行测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总体应激在运动等级上有显著差异,在性别上有无差异.在性别与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只有因子"内外压力"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且男子高于女子.运动年限与运动损伤应激成线性关系,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应注意排解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8.
利用健美操和篮球项目对聋人大学生进行连续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尊维度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外表维度差异存在显著性.健美操组实验前、后自尊维度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整体身体、外表维度差异存在显著性;篮球组实验前、后体育活动、自尊、身体肥胖维度差异存在显著性,结果说明不同运动项目对聋人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足球队教练员领导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运动领导行为量表》(简称LSS)对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喜爱的及教练员实际的领导行为进行了测量与研究,分析了领导行为维度指标与运动员特征。教练员特征及比赛成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不同运动年限和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对教练领导行为的喜爱程度不一样;年龄、执教年限或运动年限不同的教练员实际的领导行为之间差异显著;不同成绩组球队运动员喜爱的及其教练员实际的领导行为之间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吕晓昌  林琳 《体育学刊》2012,(3):104-109
考察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探讨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等级、团队凝聚力、教导方式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各维度差异以及不同赛前情绪特征对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良好;不同赛前情绪特征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的部分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部分维度能够预测他们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