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空间是学校文化外显的载体,是校园文化活化的窗口。以置身校园的人为中心,以文化诱导为手段,从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师生群体等维度活化校园空间,开展一场教育实践的探索。通过物理空间、价值空间的改造,将办学文化融入学校发展的主线,师生的文化自觉被激活,能够实现文化认同和学校发展之间的"强链接"。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更是推进学校教育创新的巨大力量。我校将"榕文化"与生命化教育进行融合,积极探索具有园南特色的生命化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活泼泼地"教育滋养活泼泼的生命,是当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为了更好地立德树人。高中的教育工作者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命需求,让校园洋溢生命的律动,让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让活动唤醒生命的自觉。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市朝阳区南湖中园小学成立于2000年,是一所为适应望京地区发展、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而新建的学校。经过十多年的积淀,在其鲜活的生命里,形成了一种蕴藏于学校文化血脉中的独特理念——生命教育。在这里,生命教育文化如水一般润泽柔和,中园人努力构建一个"以关爱为根,追求生命本真"的学校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吴杰 《中国教师》2014,(8):84-85
<正>学校教育有多种特性,其中,教育的文化性是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特性。校园文化要适合学校的发展,要适合学校中与教育有关的人,因此,校园文化应激起师生的共鸣,从而逐步生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主题。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呈现出多元化,但学校永远是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地方,是一个拥有自身文化的图书馆,是一个聚合多样文化的大家庭,是一个筛选和传承文化的传送带,是一个文化聚焦和文化创新的大本营。可以说,校园与文化相辅相成,没有校园,文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思想主张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把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学校发展需要文化引领,关注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特色渗透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其管理与育人的价值,构建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成就一所学校教育品牌的基石。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坚持以优质的校园物质文化陶冶人,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激励人,以规范的校园行为文化约束人,有力地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塑造高尚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人文环境能赋予学校以生命的活力,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苏霍姆林  相似文献   

8.
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有核心、有理念、有思想。我校倡扬"生活、生态、生命"的"三生"教育理念,即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基础,以和谐的校园生态为途径,达到真正体贴与全面发展生命的教育理想,并从丰富生活、和谐生态、发展生命三个方面对这一文化建设理念及其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王慧 《现代教育科学》2015,(2):44-45,58
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在理念层面上让学生了解生命、感知生命;其次,在实践活动层面上注重学生的体验,设置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展开生命教育的学科和管理渗透、开展相关生命实践主题活动以及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个角度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丛滨 《辽宁教育》2014,(3):22-23
正没有影响力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生命力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命所在,文化立校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学校现状,2006年我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口号,处处以人为本。七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命教育特色之路。一、生命教育之内涵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  相似文献   

11.
毛珍  马新功 《辅导员》2012,(Z2):14-16
教育话题历久弥新,但教育主题却万变不离其宗。以"文"化人,就是主题中的"主题"。河南濮阳油田第一小学在这个主题上做了诸多努力,他们在课程设置、校园氛围和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始终围绕着文化不断地进行着探索,许多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值得认真回味和总结。本期,让我们走进这所学校,走进这座生命教育实践的文化建设领域,共同体味和关注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关注和倡导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学校在走向优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是教育对于人的精神的更高意义上的重视和关注。与其说校园有没有文化,不如说校园文化是优或劣。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切实地反思与积极地建构。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今天提出的教育新文化,是一种以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为核心,以校长文化为总揽,以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为人本载体,以静态校园文化为物本载体,以幼儿园文化、班级文化、动态校园文化、学校文化为传承载体,以考试文化为创新的突破口,9种文化形态构成的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4.
学校提出"和文化"办学理念,经过校情诊断和建构,形成精神文化体系,为生命立"魂";为呈现学校物态文化,经过动线调查研究和规划实施,为生命立"场";为实现师生价值追求,搭建师生发展平台,为生命搭"台"。在办学主张的引领下,厦外附小致力于生命关照教育,让每一个生命因教育而美好。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一所品牌学校,一定有独特的校园文化。面对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校园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我校让每一个角落成为孩子们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成为充满思想、底蕴和智慧的校园,塑造出有高新特色的校园形象,努力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红色是生命、活力、健康、热情、朝气、欢乐的象征。红色教育是回归生活、寻找学生童趣、启发学生激情的教育。笔者所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红色校园文化、红色课堂文化、红色活动文化的构建,努力将“红色”与“活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享受一片“红色”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重要,体悟到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学、社会学意义上,所谓学校精神,就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办学宗旨、办学成就、校园面貌、师生群体诸因素体现出来的一种学校理念。它活跃于校园内部并归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赋予学校以生命活力,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绿,是生命的颜色,代表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厦门市园南小学从榕树之绿,联想到生命之绿,并基于生命化教育的思想和本校的环境特点,提出了"让绿意点亮生命"的特色理念,开展了以"榕文化"为主要切入点的特色学校建设。学校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创建学校文化、创新课堂教学,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德育体系等,开展生命化教育,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生命场"。  相似文献   

19.
李家成认为,我国当代学校教育正在走向一种"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生活对个体生存方式形成的影响是整体性的,对个体生命质量提升的影响是整体性的[1]。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注重人的生命的珍存,注重生命价值的升华,注重实现生命的价值,是我们当前教育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构建生命教育实施框架体系,形成生命化德育理念,构建生命化的活力课堂。生命教育实施框架体系主要以校园文化、研修文化、活力课堂、校本课程、主题活动和多元评价六大工程为载体;生命化德育包括理性的道德教育、感性的道德教育和行动的道德教育;"生命化"课堂将生命的四种关系"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在课堂中一定要让"生命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