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肖春明 《精武》2006,(3):52-53
它是我国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创制于西汉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苗刀刀身修长,约五尺(刀身长3.8尺,刀柄长1.2 尺,故又称五尺刀),兼有刀、枪两种兵器之特点,既可长兵短用,也可短兵长用;既能发挥远距离的单手擦刺,又能体现短距离的双手劈砍。其刀法朴实,势法精练,剽悍雄健, 灵活多变,用于克敌制胜,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  相似文献   

2.
江鸿 《精武》2004,(4):40-40
沧州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手、双手变换使用,临阵杀敌,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擎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中国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技击性强,具  相似文献   

3.
江鸿 《精武》2006,(10):58-58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双手变换使用,临阵杀敌,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擎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中华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技击性强,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实战性与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4.
龙门山人 《精武》2010,(6):44-45
苗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武术奇葩,近代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其造型奇特,用法奇妙,柄长尺许,刃长三尺开外,长度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临阵杀敌,双手握刀,凶猛凌厉,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保存的一则《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两手持之,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迨明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  相似文献   

6.
苗刀,作为我国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创制于西汉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时亦称长刀,是现今苗刀的祖型。它在我国兵器史和抗侵略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保存的一则《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两手持之,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迨明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保存的一则《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两手持之,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迨明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  相似文献   

9.
郭瑞祥  马俊祥 《武当》2010,(10):10-13
中国第二历史裆案馆(南京)保存的一则《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两手持之。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迨明威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呆。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武术中的兵器,明代开始,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但以短兵的刀剑,长兵的枪棍,为练武术者必须精熟的兵器。解放后,全国武术比赛,长兵规定为枪、棍,短兵规定为刀、剑。本文对刀、枪、剑、棍的要点和源流作概括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太极刀     
太极刀,并不是指一把武术刀,它是一种刀法,是由河北省广平府杨禄禅得自陈长兴所传的武术体系中的短兵器技法。该种刀法,理与太极拳共通,称太极刀法。太极刀的型制是源自西汉时期已广泛使用之环首刀,所谓环首刀,其特征不仅是刀首有环,更重要的是刀之型制。刀身狭长,较一般佩刀超长逾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马背兵器多种多样,其中刀、剑、鞭、锏、挝、鎚等都是古代骑兵常用的短兵器。这些短兵器有的作为单兵使用,有的作为双兵使用。相对来说,马背短兵器的运用比马背长兵器要晚,除了刀和剑,其他几种短兵主要在唐、宋、元、明、清盛行。马背短兵器虽然柄短,但有稳、准、狠的特点,往往在近战中发挥很大威力,古代一些武  相似文献   

13.
双手用一刀是一种独特、实用的武术技法,中华先民早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惜的是元以后,这种技术频临失传。有明一代,受倭刀的影响,俞大猷、戚继光、刘云峰、程宗猷、吴殳及后起的武术家开始积极学习、借鉴倭刀技法,并开始探索将之融入中国武术之中,从而形成中国特色。正是在这种积极努力下,中国武术双手刀法沿中国大运河自南而北传播,出现了"独流苗刀"、"沧州苗刀"、"万胜苗刀"等练习样式,涌现出任向荣、刘玉春、马凤图、佟忠义、郭长生、任鹤年等一大批苗刀大家。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苗刀作为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的兵器有长短之分,所谓长兵,多指戈、戟、矛、枪、棍、叉、钯、弩……等。而短兵多指匕首、剑、刀、斧、盾……。古人对使用兵器是非常讲究的,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和残酷的战争中总结出一套使用长兵短器的理论,其中一些理论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广大的武术爱好者也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5.
刀术是明代有较大发展的武术技能之一。自宋以来,朴刀、长刀、双刀等刀法在民间习武活动中已占有相当的地位。宋元话本,杂剧对此多有描写。但是有关诸家刀法的描述则少见,这一现象到明代开始发展变化。从明代典籍的记载可以窥见当时丰富的诸家刀法。《江南经略》卷8《兵器总论》记载:当时“使刀之家十五,日偃月刀(三十六刀法);曰双刀;曰钩  相似文献   

16.
双手刀,乃诸多武林人士酷爱之兵器,其刀法,更是众人追崇之著名传世刀法。武林中说法众多,练法各异,确有得其真传者,亦有以讹传讹、贻误后学者。双手刀法之秘不轻传的"连环十六刀法"今惊现沧州,实属武林之幸事!据史料记载,双手刀刀型是长条形、刀背凸出呈圆形,既增加了刀的强度又有  相似文献   

17.
    
殳(音舒)是一种古兵器。古代的车战,车上用的兵器是戈、长戟、短矛、长矛和殳。 据古书《考工记》说:“殳,长寻有四尺。”古代以八尺为一寻,所以殳的长度是一丈二尺。当时的一尺等于今日的23.1厘米,则它的长度应是277.8厘米。 1971年2月,湖南省长沙浏城桥楚墓发掘出两枝“积竹棒”。一枝长303厘米,一枝长301  相似文献   

18.
燕华  郑广昊 《精武》2004,(6):36-37
刀,系燕青门主要长兵器。燕青隐居清平山后,创编了这套刀法,故名“清平大刀”。此路刀法,在燕氏家族中流传几百年,通过祖辈的不断完善,集众家刀法、棍法、枪法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此路刀法主要技法有劈、扫、扎、压、按、挑、挂、推、砍、云、背、拨、架、撩等。其运动特点为灵活轻快,舒展大方,动如闪电,快如疾风。练习时,要求刚柔并重,窜蹦跳跃,形神兼备,吞吐自然,刀身合一。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自古以来之所以具有吸引千百万人的无穷魅力,不仅因为它有着变化多端的徒手拳法,还在于具有多种多样眼花缭乱的器械武艺。在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的"武术"展区成列着不同时代的器械,其中晚清民初时的十八般长兵器和各个时代的短兵器最为耀眼。古代的武器品类繁多,约80余种,按长度分,有长兵、短兵:按性能分,有勾兵、刺兵等,所谓"十八般兵器"是多种武术器械的概略,十八般兵器的具体器械也随着时代不同和兵器的流行而更迭。  相似文献   

20.
“刀”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兵器之一。《释名》说:“黄帝来首阳山之金始铸为刀?”可见,刀是上古时期的青铜兵器,其历史十分久远。刀在中华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甲骨文中,刀字写为“1”样图形,看上去,刀是一面刃,刀锋有后钩,背托以木,显然这种兵器利于斩杀。所以《释名》说刀“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地。”《说文》释“刀,兵也。”无疑,刀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