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小说理论,自鸦片战争以后,进入了其自身发展中的一个新时期,即近代化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国小说理论逐渐丢离了古代形态而具有了新的面貌。首先,我国小说理论把小说创作同近代社会联系了起来,同近代社会中的进步力量联系了起来,同近代社会的变革联系了起来,从而也就使小说理论自身带上了鲜明的近代社会的印记。其次,我国小说理论对有关小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认识,科学性逐步增强。小说创作不再被视为无益、有害的事业,小说在整个文学园地中不再被视为下品末流,在文学内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小说史上,清末民初是小说创作的一个繁荣时期。研究者们对近代小说的诸多创作流派如公案小说、狭邪小说、谴责小说、讽刺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等已多有深入研究,唯独对近代战争小说研究涉猎不多,除了《中东大战演义》比较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外,其余战争题材的小说尚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择取近代小说中有关反侵略战争题材的作品,力图把它们置于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历史、文学发展的背景下,作粗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理论研究应该期待与实践对话,由此而延伸出来的实践意义远远超过了理论本身.在小说泛滥的当下,人们思考消费时代小说生产的前景和出路问题,更对小说创作理论研究怀有一种强烈的期待,希望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之间开展真正有效的对话.有鉴于此,本期刊发涂昊博士和任东华博士后之间关于中国小说创作理论的对话,以期学界能进一步加强中国小说创作理论的研究,促进中国小说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小说理论,是小说理论家借西学东渐之势变革传统文学观念的初步成效,林纾、严复和梁启超等人从情、理、事三个不同方面与西学构成纽带,使得小说开始了近代转型,确立了近代品格,产生巍然可观的理论成果。这一时期的小说理论以开启民智为主导思想,强调小说的政治功用与社会地位,并对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创作手法作了多方面的阐述,成为整个近代文学思想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代小说作为介于中国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之间的过渡性环节,不仅有丰富的思想意蕴,还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形象、新的结构形式、新的表现手法等近代特征.小说的艺术问题,晚清已经触及,近代对小说艺术问题的关注和阐释,集中在主题、小说创作中的审美虚构、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小说的语言艺术、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功用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初期,我国的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丑病形象(这是指经过作家进行审美评价和艺术处理过的艺术丑形象)这类丑病形象不仅是近代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还是近代小说创作的比较普遍的现象.研究、分析这类丑病形象的产生和特点,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有一定意义.在十九、二十世纪的交替点上,叠合着新旧社会形态和制度的交替面.“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的主角已经死的那个世界制度的丑角”(马克思).近代的社会价值标准所派生的审美价值观念已经直接印证在近代小说之中,小说形象汇集着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病丑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论关于小说的文化定位和文体定位,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小说理论在中国的兴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正是在近代文化的变革中,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需要、新型知识体系的出现、外来文学观念的启示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了中国小说理论的现代转型,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报刊业初兴于清,其产生和发展对于近代社会文化诸方面均有广泛影响,小说即依凭报刊的媒介特点和载体优势在近代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不仅创作数量剧增,而且自文体观念、审美视野、创作机制、叙事方式等方面俱显纷呈多元的嬗变.晚清报刊业与近代小说之间相互消长影响.审视和研究二者发展进程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探寻晚清社会历史的本相,认识近代小说的文学史价值,应有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说界革命”的预前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说界革命"与"五四"新小说的衔接被强化,但它与先前小说发展的联系却遭到割裂;相应地,"近代"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阶段也被否认.自鸦片战争以降,先进印刷技术传入,从物质生产层面为小说创作进入快车道作好了准备;报刊等新传播媒体的出现,影响到小说创作各个方面.并使其拥有极广泛的读者群;新兴的翻译小说促使创作逐渐越过传统的藩篱;小说理论的内容与阐述形态也明显改观.这一切在当时的集中发生,说明"近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具有独特意义的小说发展阶段.近代小说在二十世纪初走到发生重大变革的临界点,而梁启超出于政治功剩的介入及其巨大影响力的发挥,使六十余年来小说发展的能量积累未按原有的惯性方向,而是以独特的"小说界革命"的形态释放;但它又无法摆脱巨大惯性的摄动,故而梁启超提倡的政治小说只是短暂存在,小说很快又仍按其应有的路径前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成熟较晚,研究讽刺小说的理论文章出现得更迟,直到《儒林外史))诞生,讽刺小说理论才大量涌现。明清讽刺小说理论,大都散见于作品的序跋和评点之中,近代虽有不少探讨小说创作的专著,但对于讽刺小说却没有专门的文章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因此,没有形成完整的批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就小说理论家对讽刺小说特点地位、形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说地位得到提高,功能得到重视,小说艺术得以强调的新观念的影响下,近代小说创作可谓蔚为大观.近代小说是衔接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过渡转换环节,它既明显地带有古代小说影响的痕迹,同时也表现出新的近代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学以近代西方异质文化的侵入为契机,开始了新的文学的现代转型.从此,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形成了三个相对完整的创作高潮,即1919年至1942年的新文学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1942年至1976的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1976年至1995年的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三次创作高潮,经由分化而独立,由独立而强化,由强化而断裂,再由断裂而强化,体现着作品质体文本求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小说做为一种文体,其发展、兴盛在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国都远逊于诗歌,有关诗歌创作及规律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空前成就.而小说创作及其理论的研究却几乎处于文化发展的边缘.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糅合当下的社会现实,赋予文学批评范畴鲜明的时代印痕.读者的情感机制与小说文本系统相互交织,积攒起小说领域"境界说"新特的批评范式和文学风貌,"现境界"和"他境界"的划分,包孕着小说批评中虚和实、真和幻等范畴的清晰构架,体现了中国近代文论开放和兼容的文学特征.梁启超等人的理论建树,折射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近代嬗变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5.
胡适对现代小说的确立与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就理论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出了白话小说为文学之正宗,并将构成一种先锋文体;其二,提倡写实主义、悲剧精神等小说美学观念,第三,构建了实用、科学的小说文体理论,尤其探讨了短篇小说文体规律.就意义而言,这些理论成为现代小说确立与发展的基石,日后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逐步丰富发展起来的.同时,胡适紧密联系实践的理论建设,辅以积极提倡与扶持,使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对现代小说的创作发展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代小说创作中读者意识转型的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说是一种说话行为。小说创作具有或隐或显的读者意识。近代中国小说创作中的读者意识呈现出矛盾因素纠集的特征,即争取读者目的在政治功利与物质功利之间摇摆,读者阅读期待的文化指向在肯定西方与眷恋传统之间挣扎,读者地位置放在理论观念与创作实践中背道而驰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积贫积弱的时代背景、冲撞融合的思想观念、便利迅捷的报刊媒介,及利益驱动的商业创作等具体历史语境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王林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51-55
考察20世纪英美主要小说理论论著在同时期中国的译介概貌、译介背景及译作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的影响。20世纪中国对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主要集中在20、30年代和80、90年代这两个时期,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译者个人或国家有关机构引进和学习异域小说理论的重要举措。研究认为,翻译目的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小说理论翻译选题,20世纪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建设和小说创作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报刊发表成为岭南近代小说的一种主要传播方式。是一种改变传统文学传播方式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深刻转换。这种历史转换促进了岭南近代小说创作,带来了这一近代以来中国文学重要文体的迅速兴盛。中国近代文学诸文体的变革与兴盛,也与报刊传播有着密切关联。报刊传播与岭南近代小说兴起的密切关系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学的近代变迁。  相似文献   

19.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外国小说与古代小说在外在而不是内在结合的产物,近代侦探小说无疑带上了浓厚的过渡性特征.在翻译上,近代侦探小说多使用章回体的形式和文白夹杂的语言,并反映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观念;而在创作上,或者把传统公案小说修改成侦探小说,或者径直把公案小说称作侦探小说,或者在侦探小说中掺杂公案小说的成分,都可见出传统公案小说的影子.我们讨论公案小说如何促进侦探小说向民族化和现代化的过渡,对于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