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的教育效应。结论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意识影响很大,提升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行为转变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高校体育文化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学生的态度及部分高校体育文化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的体育文化意识较强,对我国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积极支持的.他们将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2008年北京奥与会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将是深刻、持久的.  相似文献   

3.
成功申办与举办第29届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多角度探讨成功申办与举办第29届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与促进作用。研究认为,举办奥运会能够促进体育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加快城市建设以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我国民众对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风险及管理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明方  孔平 《体育科学》2003,23(1):36-38
运用保险风险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历届奥运会风险规避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归纳举办奥运会的风险模式,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管理对策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结论:学习国外体育保险经验.与国际奥运会保险市场接轨;培养高素质体育保险人才;设立多种新的体育保险险种;以避免、分散、转移、抑制等形式,降低或化解各种风险对举办奥运会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后奥运时期河南省城市居民的体育意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居民对体育,特别是对北京奥运会的认知状况良好;北京奥运会举办后城市居民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及喜欢程度有较大幅度提高,体育态度明显改善,体育意识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6.
《新体育》2009,(5):F0002-F0002
北京奥运会已经渐渐远去,而人们渴望健康、强身健体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任重而道远。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曾因为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而名嗓一时;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奥体中心又经过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达到了世界一流体育场馆标准,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体育场馆群。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2006年5月和2010年6月分别对北京23所高校在北京奥运会前后学校体育开展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主要结论:北京高校在体育活动经费上的投入比较高;由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北京高校学校体育场馆面积飞速增长;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还比较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有所提高;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数量、学校运动队的数量、参加体育比赛次数增加等.  相似文献   

8.
奥运会举办前北京市民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奥运会举办前北京市民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揭示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市民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奥运会举办前北京市民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94%的人认为北京奥运会举办会促进幸福感,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健全人们的健康观念,促进大众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发展;(2)影响人们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观念意识、经济文化、行业就业等方面;(3)从总体来看,北京市民生活总体满意度的区域特征为:郊区区县的生活满意度要高于中心区域的生活满意度;(4)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的人群满意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北京、西安大学生对奥运会和残奥会社会态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编的<北京奥运会社会态度问卷>、<北京残奥会社会态度问卷>对来自北京、西安4所大学的1009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两地大学生的残奥会知识水平都显著地低于奥运会知识水平,两地大学生对奥运会都有着积极的态度,但对残奥会的态度不同,在残奥会社会态度多个维度上西安地区大学生的得分高于北京地区大学生.提出了在奥运会整体宣传中加强残奥会宣传、普及残奥会知识和改善大学生对残奥会态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不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是提高大学生体质的新契机,同时对中国的体育理论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历史责任和要求。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大学生体质现状进行研究,在分析“人丈奥运”理念的基础上,指出了奥运与教育、体育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对大学生体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奥运会选择北京是历史必然,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为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为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崇德尚礼,重视理想人格的塑造,坚持健身祛病的体育功能,对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008年北京奥运会,西方体育文化与东方文化在此交汇、碰撞,必将给中国体育文化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奥运会对举办国竞技体育的夺金实力、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研究,论证奥运会对举办国竞技体育的积极推动作用,为我国通过承办2008年奥运会促进竞技体育发展,提升国际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后,提出了“人文奥运”的主题,“人文奥运”的提出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农村体育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是“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本文从“人文奥运”的角度对发展农村体育进行思考,以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青奥会对南京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以举办青奥会为契机,分析影响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几大要素,综合分析了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对南京事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而促进南京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南京市体育服务行业的水平,促进体育服务行业的规范,全面提升南京市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南京市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竞技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取得了空前的成绩,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从没有专业的运动队到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从许海峰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到北京奥运的金牌第一。在这60年间,中国竞技体育稳步发展,发挥举国上下的力量,已经追赶上世界体育强国,甚至在某方面已经超越了世界体育强国,因此,中国竞技体育的赶超式发展,已经不适合现在我国竞技体育的现状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全面考察战后日本的体育方针及体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的体育方针与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发展体育适宜采取的方针进行了探讨。东京奥运会后的日本体育发展表明,对于体育是外来文化的国家,奥运会后发展体育应当兼顾“普及”和“提高”,不可厚此薄彼。综观今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北京奥运会后适宜采取“普及为重点,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发展体育。  相似文献   

17.
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针对我国奥运军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对我国是否已成为体育强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在对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体育强国"与"竞技体育强国"和"大众体育强国"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一,但目前还称不上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和"大众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18.
符巍 《体育学刊》2011,18(4):67-70
现代电视体育节目不断发展,北京奥运更是将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推向了顶峰。电视体育节目对城市居民体育健康观形成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内容、时间有促进作用。但以技术体育传播为主的大众体育传播,导致人们对体育作为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9.
争取更多奖牌,是奥运会主办国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共体育组织在奥运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分析归纳了第27届奥运会主办国澳大利亚在竞技体育投入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各项经费所占比例和具体数据,为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是最具典型的大型体育赛事,良好的公共关系是举办一届成功奥运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多媒体网络的支持,分析了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关系的对象、方式,并对洛杉矶奥运会、巴赛罗那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公共关系活动进行了评析,提出了开展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关系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所应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以期能对今后的大型体育赛事更好的筹办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