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荀子名况,号荀卿,亦称孙卿,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先秦百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且很有创见。他关于教育目的和作用、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思想放射着唯物主义的光芒。特别是他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认识基础上的教学认识过程的理论更是其教育思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还是先秦“人论”的集大成者。荀子的“人论”即关于人的理论在他的整个思想中是极其丰富和重要的。他的“人论”包括人生观、人的本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问题,其中心问题是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他的人生论、阐述他的政治伦理道德主张。荀子的“人论”对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及其对先秦唯物主义思想的总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哲学的历史长河中,认识自我、人的问题乃是哲学探究的目标之一,哲学家们要说明宇宙论就必须先说明人生论,论述宇宙论  相似文献   

3.
浅谈荀子教育思想牛小娟太原五中荀子名况,字卿,亦称荀卿,战国末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不但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家,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和秦始皇的丞相李斯都是他的弟子。荀子的教育观点和主张,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4.
荀子生活在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的战国末期。他不仅在哲学上提出了一套朴素的、直观的唯物主义理论,而且在教育上有许多进步的见解。他曾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讲学,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的名著《劝学》,就是他办学实践的总结,也是集中反映荀子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当时“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在思想战线上提出的任务是对诸子百家的学说进行批判的总结,从而为即将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作理论准备。荀子说他自己的任务在于进行“辨说”,也就是进行理论的分析批判。他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批判地审查了诸子百家,涉及经济、政治、教育和各个文化领域。虽然他  相似文献   

6.
荀子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先秦时代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著名学者,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给后世以重大的影响。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其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荀子思想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在哲学方面,他批判地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他反对天命论,反对鬼神迷信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运行的法则,这个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认为人可以通过感官来认识客观世界,而思维对感官来说又更为重要。其次,在社会政治方面,荀子同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有通过“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能为善。荀子非常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建立了他的“隆礼”和“重法”相结合的政治观。他坚持儒家的“正名”学说,强调尊卑贵贱等级名分的重要性。另外,荀子的经济思想也十分丰富,他重视农业生产,把农业生产看作财富的根本来源,提出“开源节流”、“强本节用”的主张,他的“省商贾之数”(《富国》),“省工贾、众农夫”(《君道》)的重农抑商思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兴力役,无夺农时”(《王霸》)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主张,对后世影响都很大。在用人问题上,荀子也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三世纪,正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垂死的奴隶主阶级进行殊死斗争的决战时期。这种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就是儒法斗争的深入发展。荀子就是在这场斗争中产生出来的先秦法家杰出代表。 荀子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劝学》篇是他现存著作中的重要篇目之一。它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作者的教育观点,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哲学思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荀子的道德观,以及与其他学派的不同点;充分肯定了荀子重视学习,强调实践的当代意义。论证了荀子知行观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和尊师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等人为的努力,来改变人类丑恶的自然天性。为此他提出要尊师重教,提出"师术有四"的为师之道以及学、思、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荀子教育思想中先进而积极的成分,对当代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荀子,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孔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开拓者.作为当时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教化思想中存在着许多先进而积极的因素,不仅影响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中职教育更是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荀子的认识论,哲学界普遍认为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其实,荀子认识论在解决主观与客观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乃至解决认识的辩证矛盾问题上,都明显地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虽然这里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都是朴素的,而且这两者也是朴素的结合,但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能达到这个水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肯定荀子的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结合的认识论,对挖掘荀子认识论中的辩证因素,重新评价荀子在哲学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荀子经济思想源流初探冯郁荀子是战国末年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吸取了先秦诸子的学说,建立了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思想体系。荀子的思想在我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学者对其思想体系已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硕果累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谨就...  相似文献   

14.
荀子(约公元前335—前238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少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现在从他所著的《劝学》篇中摘录几条语录,并说明它的要旨如下: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本所收《劝学》一文,节选自《荀子·劝学》。《劝学》是荀子运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论述其教育思想的名篇。高中语文课本所选三段,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途径和学习的态度与方法等三方面,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本文虽为节选,但主题突出,结构严谨,也可独立成篇。  相似文献   

16.
卢克莱修作为古罗马时期一名伟大的唯物主义原子论者和无神论斗士,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无神论思想.他的无神论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物性论》中.本文以《物性论》为依据,从卢克莱修哲学的本体论、意识论、认识论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无神论思想.  相似文献   

17.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后期赵国郇人(今山西临猗)。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据《史记》和《叙录》载,他不仅“博学而多才”,被时人尊称为“稷下先生”,而且潜心教育,培养出了诸如韩非子、李斯那样著名的理论家和政治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于我国古代崇尚道德情操教育这一传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特别是他对情感教育的论述,在我国教育和心  相似文献   

18.
<正>王充(27—约97)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他的84篇哲学文集—《论衡》广泛地讨论了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也有许多宝贵的心理学思想。在《论衡》中,王充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身心统一观、反对宿命论的人性可变论以及注重效验的认知心理学和学以致用的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王充的这些心理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  相似文献   

19.
荀子学习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对学习的涵义、教育与学习的作用、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作了深入阐述,其思想闪烁着合理的唯物主义光彩。挖掘与探讨荀子的学习观,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应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998--239之间。他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代表,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大师。他的著作收集在《荀子》一书中。旬子提出了较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当时流行的一种迷信思想,认为一切都是由上天的意志决定的,上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荀子认为天是客艰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①这就是说自然界(天)有其客艰的规律,不以社会上人事的好坏为转移,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天,他还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②说明气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