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青年教师多次向我讨教班级教育及学生管理问题,我不知从何说起。为了探讨得深入具体、针对性强,我让他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教育事件写下来,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案例。下面是他的一篇文章《评语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2.
一位青年教师多次向我讨教班级教育及学生管理问题,我不知从何说起。为了探讨得深入具体,针对性强,我让他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教育事件写下来,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案例。下面是他的一篇文章《评语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的一所重点中学,有一位全县唯一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的教师,四十六岁去世于高考前夕。临终前,他还一再要求继续向他的学生及女儿隐瞒实情,好让他们做好高考之前的最后冲刺。等到高考结束告诉其学生时,已是十多天后。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一位非常擅长演讲的人。今年9月,他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韦克菲尔德高中发表了大约16分钟的演讲,呼吁所有学生为自己设立教育目标,同时还提醒学生们,成功源于点滴积累和百折不挠,不可能不劳而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讲稿,反思一下我们对于学习和成功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于会祥个子不高,瘦瘦的,白净面庞,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镜……这样的形象,与我想象中的山东大汉相去甚远。可是他一口浓浓的山东口音和他为人行事的风格,无一不在昭示——于会祥,是一个骨子里的山东好汉。 到育英学校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于会祥走下主席台问学生:“如果你是咱们学校的校长,你有什么想法?”一位学生接过话筒:“如果我是校长,我就让学生快乐,让老师也快乐!’,他现场回应:“我是新来的校长,我会记住这个学生的话,育英学校要让学生快乐,让老师也快乐!”  相似文献   

6.
《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中,基丁是一位颇具创新精神的老师,他常常让学生突破外在束缚去寻找自我,发现真正的自己。有一个叫陶德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张学梅 《考试周刊》2009,(52):208-208
2009年10月的一天早上,有位家长急匆匆地敲开我的宿舍门,说道:"老师你快给我这孩子说一说吧,跟他好好讲一讲读书的好处!"原来这名学生不想念书了,如果父母让他继续上学的话他就自杀,父母亲没有办法只好硬拽着孩子来到了学校,经过一番劝说,这名学生终于答应我会好好学习.事后我统计了一下就10月份而言,我校有五个学生逃学,其中有个学生根本没有到学校,而是躲在草堆里睡觉,等放学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回家.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位老师事后告诉我的故事。看得出,她在反思也在求助。我于是成了耐心的听众,倾听也是一种帮助。 她正在组织孩子们摆一些盆花,花是学生自己养的,校园生活里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盆自己的花。不小心,两个学生碰到了一起,一位学生的花盆摔在地上,破了,便哭起来。老师出于责任,让另一个孩子当场道歉,可是固执的孩子不肯,原因在于他不是故意的,而且老师有点过于严厉,孩子仍然没有道歉。  相似文献   

9.
郑立平  钟静 《教书育人》2012,(14):65-67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亮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坚定成才的信心,让每一位学生从这里走向世界,从今天走向未来!是什么地方敢有这样的承诺?是什么地方竟有这样的自信?是什么地方真有如此的骄傲?她,就是坐落于山东半岛威海小城  相似文献   

10.
《天津教育》2009,(9):52-52
推荐原因:博主是一位多年从事高三教学工作的教师。正是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博主对教育制度、对学生和家长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他反思社会的“唯分是举”倾向,他“勒令”放弃就读专科学校、外出打工的学生回校上学,其言辞之恳切、态度之真诚足以让人对为人师者心生敬佩。  相似文献   

11.
何力 《教师》2019,(11):1-1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的学生,经常在上课时忍不住趴在桌上睡觉。一次,他的老师看到他又睡觉了,于是给他倒来了一杯茶,接着倒了第二杯、第三杯。最后,学生终于幡然醒悟,渐渐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当时,我思索着:这位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是否有那么一刹那,仅仅是一刹那的恼火,或是心寒?是什么能让这位老师坚持给学生倒上三杯茶?如果三杯之后,学生仍然不改,他是否还会愿意倒上第四杯、第五杯呢?我又试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又能够坚持到第几杯茶呢?  相似文献   

12.
所谓赏识,可理解为欣赏和认同,包括肯定、信任、鼓励和赞扬等。赏识教育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自信的品格。那么,如何对学生“赏识”呢?1.我每节课表扬学生的次数不少于10人次。在这届学生中有位同学在学习中非常不认真,被很多老师列为不可教之列。我上课时特意找些容易的题目让他回答,然后就在全班表扬他上课认真,作业完成得好,慢慢地我发现他上课非常专注,并且能够积极大胆地回答我所提的问题。这时我又趁热打铁,故意让与周围的一些同学去比,其他同当然不甘落后,他也很乐意与别展开比赛,这样在班上就形成…  相似文献   

13.
感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有崇高的理想,那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性别和民族,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富贵还是贫贱;  相似文献   

14.
吴明娟 《海南教育》2014,(20):94-95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重要的一点。他最打动我的就是他"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陶行知先生用他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伟大一生,为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身体力行,为人师表,让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教育走进学生的人生。一、平等地爱陶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本人的心理和精神.作为一名学生,当他进入学校后,就会逐步形成一种心理意识,即"我属于哪种学生"的自我判断.而这种判断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老师--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因此,让学生自我意识为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就要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  相似文献   

16.
黄德君 《四川教育》2000,(10):16-16
班上有位学生,父母因为生意上的原因分手了,他随父。其父在外,他被迫住校。一段时间后,该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活跃开朗、乐于助人、善待同学的原有形象不见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任课教师反映强烈。针对该生的具体情况,我首先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一次,他病卧不起,不思米水,情愁交加,悲伤万分。我当即和班上另两位同学送他去医院治病,安排学生轮流照顾。经历此事后,他含着眼泪说:“刚住校,想找个家,我找到了,这是一个幸福之家。”不久,他订出了一份学习计划,并认真履行,付诸实施,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由一个后进生变成了中等生,正向着优等生行列迈进。这位学生是所谓破损家庭子女。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他谆谆善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好文化,学会做人。课堂下,他以“大哥哥”般的慈爱,无微不至呵护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同一个蓝天下的温暖。他就是被人们称为:乐为教育献青春的临城镇大波小学教导主任王川。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和改革实践家,他具有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师德,堪称万世师表.他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在他看来,教学做合一就是通过生活本身教育学生,不是让学生埋头只读书本死知识,而是用生活之事实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从生活中获知,在大自然及社会中接受各  相似文献   

19.
行阳 《家教指南》2006,(12):1-1
一位物理学教授的记忆里珍藏着这样一件事:当他还是一名初二学生时,一次期中考试,他的物理得了59分。试卷发下来之后,他心情难平,一分之差,就被划在及格学生之外;作为学生,考试不及格,多丢人啊!他一边想着,一边复查自己的试卷,最后,他真的找到了一线希望——认为自己某题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误判了。于是,他拿着试卷找到物理老师,要求加上该题应得的分数。老师一看,他的解答根本不对,只能维持“原判”,并耐心地给他讲解了该题的正确解法。问题弄明白了,但分数却没得到,他自然有些失望和沮丧。看到他的表情,老师有些于心不忍;虽然明白他在计…  相似文献   

20.
王铎 《宁夏教育》2002,(4):53-53
在讨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先让我们看看以下事例: 镜头一:某中学一名学生因天性顽皮、淘气便被教师和家长贴上了“不规矩”、“不服管”、“胡乱来”的标签,同时他也成了教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嘲笑的对象。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