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四次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人员编制标准的梳理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人员编制标准具有五大特点: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的配置标准越来越高;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师的配置标准越来越低;编制标准受制于人事制度改革的取向;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员编制标准不同;编制内涵比较丰富.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在具体执行、各类人员的比例和结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国有必要重新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在新标准中应明确如下问题: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的性质,教师的内涵和外延,短期培训教师编制的计算,学校规模与教师编制之间的关系,专业性质不同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政府网7月11日发布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在目标上,《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  相似文献   

3.
自1946年至1970年前后25年时间里,日本学校教育法制建设得到了逐步完善。在宪法中即设置了教育条款。其后又颁布了教育基本法、教育相关法律、学校教育相关法制、学校教育国库补助制度、教科书免费提供制度、班级编制与教职员法定配备人数标准、教职员工资制度等一系列教育法制。  相似文献   

4.
《天津教育》2006,(4):44-44
最近,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创造新时代的义务教育》咨询报告,将义务教育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强化学校教育功能,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以此培养儿童丰富健全的人格”。义务教育的内容包括三方面:1.国家负责制定改革目标并奠定改革基础,如制定学习指导要领、培养教师、保障经费等;2.在此基础上,推进并扩大市区町村、学校的分权改革,下放教职员人事管理、班级编制等权力;3.由国家举办全国性的学生学力调查,建立学校评价体系。为此,审议会提出了四项战略: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针对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浙江日前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9个方面的措施,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并为城乡教师均衡配置提供政策支持。这些措施包括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组织实施乡村学校教师定向招聘,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推动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等。按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浙江将鼓励有需要且有条件的地  相似文献   

6.
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有前瞻性,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指引下,有必要对2020—2035期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情况及其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Leslie矩阵的队列要素法和实地访谈法,对2020—2035年期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学校数、教师数和所需经费等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随着生育率和出生人口下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与2020年预测值相比,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量将下降约3000万;按现行学校规模计算,2026年(峰值年份)城区需新建小学4000所,2030年(峰值年份)城区需新建初中4000所,农村地区将有大量小学校舍闲置(3.73万);按现行师生比计算,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的需求量在下降,与2020年相比,2035年小学教师过剩约150万,初中过剩约37万。2031年,我国城区义务教育学生数将超过镇区,义务教育将总体进入以城市教育为主体的时代,教育资源配置应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充分考虑学生由农村向镇区和城区的转移。建议科学规划学校布局;适当提高办学标准,降低生师比,缩小班级规模,及时补充优秀教师;统筹优化学前、托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是我国教师政策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涉到我国一千多万义务教育教师身份与权益的保障。其中,编制标准是决定教师编制数量与配置的核心要素,编制管理制度是编制标准及相关政策有效推行的基础保障。本文基于对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以及十余个省份相关政策现状、问题及其影响的深入分析,提出在公平与均衡导向下调整教师编制政策,建立新双轨制编制标准,明确附加编制的原则与额度,建立健全编制的领导、管理与督查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H省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差异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该省在教师负担学生数、师资队伍结构以及校际师资均衡达标数三方面均存在差异。这是由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重点学校"政策的影响及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造成的。促进H省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应从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推动县域教师联盟帮扶共进、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后学校规模的失衡与政策标准的滞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合理规模的关注.国外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提升教育效益等方面小规模学校比大规模学校更具优势.判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的合理性首先需要明确学校规模与班级规模的关系.其次,要通过破解影响学校规模的基本要素找出合理规模的分析思路.初步研究表明,沿着对教育系统内部限定条件和教育系统外部条件的分析思路,可逐渐得出较为明确的学校合理规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H省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差异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该省在教师负担学生数、师资队伍结构以及校际师资均衡达标数三方面均存在差异。这是由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重点学校"政策的影响及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造成的。促进H省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应从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推动县域教师联盟帮扶共进、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