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目主持人自然指的是掌握或处理广播电视节目的人,有人说:“节目(栏目)办好了是主持人的成绩,办砸了是你无能。”这种把节目的成败完全归咎于个人的说法,实属偏颇,有失公允。因而,有的主持人感叹:“这碗饭不好吃。” 我认为要解决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关键问题,应该从以下这三方面入手。 A要有不断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主持人节目(栏目)实际上是由一个群体组成的,节目主持人只是其中的一员,只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一座人物化的“桥梁”。这“桥梁”由许多人共同参与架设,每位主持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智囊团为其…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27日,由浙江省广播电视局、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上海学术研究基地联合主办,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协办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法律底线和道德空间”主题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萧山举行。中广协会《节目审议规则》课题负责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律顾问徐迅应邀在会  相似文献   

3.
“思辨的力量——全国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研讨会”7月10日至11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等全国14家省级电台新闻评论节目负责人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专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杂志负责人就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如何与多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广播电视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随着广播影视节目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变化,广播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受众苛刻的挑剔,“变化”警示媒体:只有办出尽可能多的品牌栏目和精品节目,才能求得发展空间,并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拥有受众。“创立品牌”、“打造精品”已成为广播电视媒体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5.
陈兵  杨保安  罗骏 《新闻前哨》2002,(11):36-37
从传播学的受众接受心理来看,人们的确更愿意与名人进行交流。“名人效应”之于广播电视节目,一般是指某位节目主持人的出色表现与某一栏目(节目)相映生辉,他们就成为栏目(节目)具体、形象、生动的标志。于是观众容易对他们产生“晕轮效应”、“爱屋及乌”,当主持人到另外一个节目去主持时就把“光环”带到那里,并对这一节目产生“先验”的好感和热情。如后来被誉为“横跨新闻界和文艺界的大腕”的赵忠祥到《正大综艺》创造了这个节目最辉煌的时期,春节晚会他又是导演最放心、观众很满意的主持人,《人与自然》的主持似乎也非他莫…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11,(6):31-31
本刊讯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生活节目工作委员会、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健康广播共同发起的“健康中国传播联盟”筹备大会4月27日在南京举行,全国40余家广电媒体领导、健康节目(栏目)制作人主持人参加会议,就健康传媒问的合作方式、市场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李丹,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集团总经理黄信,  相似文献   

7.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评奖改革之后,奖项怎样设,机制怎样改,节目怎样报,程序怎样走,如何发挥评奖的示范作用,如何推动节目的创优工程?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具体问题。本期开设的“评奖改革”栏目,刊发了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撰写的《完善机制加强示范着力创优》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李丹撰写的《展示评奖成果推动创优工程》两篇文章。重点阐述了广播电视节目评奖改革之后,如何继续发挥获奖作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以推动广电节目不断创优。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国统信合信息咨询公司承办的“节目创新创优研讨会”9月下旬在北京举行。围绕着“电视节目如何创新、创优”这个被广泛关注的课题,学界和业界的九位权威学者、专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来自全国的上百位从业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由淮安市委组织部和准安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党建谈话栏目《走进现场》,开播十年,以生动的节目样式和新颖的节目内容,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全国第八届、第九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中蝉联栏目类一等奖,被评为江苏省组织工作十大创新创优成果和江苏广播电视十大名牌栏目。《走进现场》的栏目特征和创新创优做法,可总结为“十化十说”。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全国各级广播电视机构都是事业性单位,推行企业化管理的机制,既然是企业,就必须有“产品”,而我们的“产品”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我们所推出的每一档节目,推出一档名牌节目就像推出一款名牌产品,首先要有品牌意识,这里所说的品牌意识包括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两个方面的策划与包装。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广播电视对老龄事业的宣传越来越重视,继中央电视台创办了以老年人为主要收视对象的《夕阳红》栏目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推出了综合性的老年节目《桑榆情》,全国相当一部分省市电台、电视台也先后开办了类似的老年节目。  相似文献   

12.
边建 《河北广播》2006,(2):44-45
2004年《阳光热线》获得全国广播电视“十佳栏目”后,我们到河北台学习考察,河北电台的节目负责人和主持人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给我们,对我们这一年的节目运作给了很大帮助。我们很多运作模式都是借鉴河北台《阳光热线》开展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爱好古典音乐的人越来越多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古典音乐也成了许多媒体传播的热点。然而翻开浙江的广播电视栏目节目表,频频转换频道遥控器,却发现古典音乐节目在浙江声屏世界里没有一席之地。遗憾之际,笔禁不住一声长叹:“云想衣裳,我想CD。”此CD,古典音乐也。  相似文献   

14.
获奖     
《视听界》2012,(3):5-5
江苏省优秀原创广播电视少儿节目、栏目日前,由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广电局主办的2010—2011年度江苏省优秀原创少儿广播电视节目、优秀原创少儿广播电视栏目、优秀原创国产动画片评选揭晓,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各种节目形式、栏目的出现,基层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形象在节目中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人们在收听、收看地方广播电视节目的时候,把播音员的声音作为对节目喜好的标准。这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听、收视率,也反映了一个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当地广播电视行业的认知度、认同度。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宣传要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我们竞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广播电视宣传的基本准则。如何围绕“三贴近”不断进行广播电视宣传创新,是值得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紧紧围绕老百姓的需要,沿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路子不断进行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做到了节目栏目化,栏目群众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高梦 《新闻前哨》2004,(11):61-62
脱口秀是对英文“TALK SHOW”的音译,意指节目主持人与来宾谈话或者上门对人物进行的访问,用中文来诠释它的特点,即为反应敏捷,应答巧妙,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脱口秀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这个全盛的“广播电视时代”,它不仅仅是一个广播电视节目的名称,也是节目主持人的象征。对节目主持人来说,脱口秀是一  相似文献   

18.
近期,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纷纷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播出了大量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春节前后推出的“建设新农村”系列报道。综观新时期的这些有关“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报道,应该说,绝大多数都真实及时地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最新进展。但是,也有一些广播电视节目把“建设新农村”的概念和标准简单化、公式化,导致新闻报道存在“失真”现象。这样不仅不能正确实施新农村报道的舆论导向,反而在农民心中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那么,广播电视媒体和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9.
洪宜 《新闻爱好者》2010,(1):174-175
被誉为上班族“精神高地”的《上班这点事》是上海文广第一财经频道推出的国内第一档轻喜剧风格、日播职场谈话类节目。该节目在2008年7月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经济委员会评选的全国创优栏目奖,并入围2008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脱口秀节目.在2009年年初改版为周播版新型公益求职类真人秀。  相似文献   

20.
应天常 《声屏世界》2005,(11):34-35
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评选中,评委们对农民节目及其主持人投入了较多的关注。比如被乡亲们昵称“兵哥”的湖南卫视《乡村发现》节目主持人李兵,被乡亲们称作“村长”的吉林卫视《农村俱乐部》主持人尹兴军,还有山东电视台名牌栏目《乡村季风》主持人肖东坡,他们都以优质的节目表现高票当选.获得四、五、六届全国主持人“金话筒”金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