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泽芳 《考试周刊》2014,(52):15-16
职称评审制度是目前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手段,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涉及教师的福利、待遇、考核和聘用,受到教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等级设置不够合理、晋升岗位职数有限、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统一职务体系、创新评价机制和实施评聘衔接等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琼 《中国教工》2011,(8):36-36
职务和职称是教师工资晋升的主要指标,是衡量教师业绩水准的基础标尺准则,牵涉到工作岗位的分配,也是中小学管理中最容易出现纷争的问题。当前,国家只有教职工晋升职务和职称的意见,却没有相应的统一规定。由于缺乏基础性的具体指导,以致于地方中小学职称晋升常常出现自定规矩,互相乱引乱套,领导一言堂走关系,甚至买卖职称搞权钱交易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部委     
《教育》2014,(1):12
正人社部: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2014年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五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  相似文献   

4.
建立基于岗位的职务晋升制度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美国教师职级制将职级与岗位设置相结合,职级越高,岗位责任越大,晋升以专业认证为前提,有完善的晋升评价制度。其对我国的启示在于:颁布中小学教师国家专业标准,规范教师评价;建立动态教师专业资格认证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合理流动;晋升与岗位职责挂钩,拓宽教师专业发展通道;加强晋升评价管理,建立基于标准的教师绩效评价及学生成就增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小学管理人员依附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不利于提升职称制度的公信力,也容易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实质上是一种伪全能学校治理模式。随着教师与管理者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管理者与教师出现分化,管理者需要与教师一样,获得具有符号意义的专业技术职务。中小学管理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需要从社会需求、政府期望、内在认同三方面破除路径依赖,走向渐进改革,既维护现有评聘制度的稳定性,又减少政策实践的阻抗,让政策改革的长远收益大于短期成本。  相似文献   

7.
地方     
《教育》2013,(4):13-14
北京:提高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门槛2012年12月,北京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选定西城区、朝阳区和通州区进行试点。此举打破了实施20多年的中小学职称评价体系,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并首次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试点改革共涉及35149名中小学教师。与原来的政策相比,新政策有三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一位53岁的教师找别人代笔写一篇论文并发表。问其原因,这位教师道出了困惑与无奈:尽管在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上千得很出色,但没有论文发表而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据调查,目前不要说农村偏远山区的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因“论文发表”问题伤心过,就是大多数农村乡镇的中小学教师也“迈”不过“论文发表”这道坎。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没有“论文发表”就一票否决,给山区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晋升带来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9.
地方     
《教育》2012,(31):13-14
安徽: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试点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日前出炉,将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将在亳州、淮南、马鞍山进行,范围包括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市、县(市、区)教研室、电教馆和校外教育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幼儿园)可参照本方案。统一后的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  相似文献   

10.
地方     
《教育》2012,(11):13-14
安徽: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试点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日前出炉,将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将在亳州、淮南、马鞍山进行,范围包括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市、县(市、区)教研室、电教馆和校外教育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幼儿园)可参照本方案。统一后的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面推进,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如何有效的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成为当前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全面了解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其相关保障机制建设的情况,进而尝试构建一套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以期更有效的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此,研究者对此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与分析,指出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制度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例。提出了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英国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制度看我国教师岗位管理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以满足现实需要为前提,岗位管理权限明晰,岗位职责明确,岗位晋级均以通过专业标准评价为前提。其对我国教师岗位管理改革的启示在于:尽快改革教师编制管理办法,设计差异性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科学分配教师岗位管理的权限。  相似文献   

13.
合作研究共同体是在顶岗支教实习基地建立由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基地学校在职教师、实习教师组成的合作研究团队,是适应教师教育改革趋势的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实习教师的道德观念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就业观念得到更新;在职教师的新课程理念转变成了教学行为,教学设计能力得到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加强;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的授课内容针对性加强,研究视野拓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多元Logit回归模型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内部存在明显的收入差异;教师教龄、职称、荣誉称号、行政职务、班主任岗位、学校办学质量、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办学层级对教师收入影响显著。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要提高中小学校班主任津贴补助;优化校内津贴分配制度,平衡学校中层干部与普通教师的工资差距;建立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缩小教师收入的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调整工资结构,进一步强化国家和省(市)政府教师工资统筹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近年来我国有学者开始关注中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但采用规范的方法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成果还较少见到。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德尔菲法和统计法研讨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分析了品德修为、知识涵养和教学能力三维度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模型。该模型可以为中小学选聘教师、开展教师培训、评估教师绩效及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安徽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对1 228名安徽省乡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处于中上水平;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是影响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个体因素;职务、学校属性是影响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工作因素。因此,有必要重点培养和提升女教师、青年教师、高中教师和高学历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科研能力作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表现,主要包括教科研认识、教科研选题、教科研过程、教科研方法、教科研态度、教科研支持条件和教科研成果等方面。利用自编量表,对天津市16 88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水平虽然整体较高,但教科研成果需进一步增多;男女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存在差异;年龄、职称、学校等因素是影响教师教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教科研水平突出。应鼓励教师将学术研究纳入日常教学,针对男女教师研究特点开展精准指导,鼓励老教师与年青教师组建合作共同体,同时关注农村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提供更多支持。此外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研修,综合提高教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培育一大批“四有”好老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急需研制和落实《中小学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基于师德理论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政策梳理、国际教师职业规范比较和我国社会群体对师德期望与现实调查的研究结果,研制成以“四有”好老师为培养目标的12个二级指标和31个研究主题的师德修养课程指导标准,构建了包含A、B、C三个层级的师德培训课程。在指导标准发布实施之后,通过对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的调查显示,指导标准的指标体系与课程体系是合理有效的,目前急需解决管理、时间和师资队伍等问题,以全面提升指导标准落实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师为我国小学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积累了小学教师培养的丰富经验。当下随着中师退出教师教育的舞台及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上形成了深厚的中师情结,其中蕴含着择优录取形成了小学教师的专业自豪感、提前录取促成了小学教师的职业动机、就业待遇提供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综合化课程培育了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小学教师培育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巴州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分析了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需求,结合继续教育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作用,阐述了小课题研究是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