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邮坛,有位公开声称“集邮只是玩玩而已”的名家,他便是林霏开(李德铭)。每得闲暇,他或徜徉集邮街,或“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居然为我们“拈来”了《集邮与欣赏》、《集邮乐趣集》、《世界邮票小型张》、《世界邮票精品图录》、《邮海掇英》等10部集邮专著,在国内够得上是一位“多而精”的邮文耕耘者。  相似文献   

3.
3月20日,’98上海集邮节港务局邮协分会活动“十五大及历次党代表大会邮票研讨会”在龙吴港务公司举行。 港务局邮协组织十五大邮票的研讨,是以邮票为素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已成为港务局  相似文献   

4.
集邮杂感     
“炒邮”与“集邮”只一字之差,但有本质的区别。“炒”是为了牟利,“集”是为了求知。“炒邮”不属集邮范畴,炒邮者不是集邮者。炒邮者并不收藏邮票,他只是通过邮票的买进卖出,获取经济利益,从不考虑集邮是一种高尚有益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5.
1月10日 上海铁路 分局机关邮协举行年会暨迎 春集邮活动。 市化工物品汽运公司邮 协举办“新中国邮票评赏”征文活动。 1月11日 教育局邮协举办邮识讲座和组编邮集经验交流活动。 1月15日 邮票公司向全市新邮预订户赠送中国邮票总公司纪念张。 上海申泉工艺品公司(200060江宁路1420号)发售“中国邮票珍品系列纪念册订购卡”。 邮票公司制售SSB-3狗年“小本票”。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4月24-27日上海市黄浦区集邮协会赴安徽、江西集邮旅游,基层代表与特邀嘉宾50人参加了活动。 4月26日在景德镇市政协礼堂,黄浦区邮协举行“2009黄浦区邮协专题邮票研究会暨著名集邮家、集邮作家林霏开向景德镇市老年人集邮研究会赠送集邮著作仪式”。  相似文献   

7.
“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有口皆碑,在集邮界成为一句名言。举凡在集邮收藏,抑或集邮学术研究获得成就者,无不得益于博览集邮群书(包括相关的文献史料、图书资料)。成功的集邮家、邮学家、必然也是一位孜孜不倦阅览、收藏、研究集邮图书资料的集邮文献收藏家,因  相似文献   

8.
我与《集邮博览》从相识、相知到相处快30年了。 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于1981年10月30日。翌年7月,《北京集邮》创刊,即《集邮博览》的前身。我是市邮协成立时的第一批会员,有幸在第一时间成为刊物的读者。还记得第一期有32页,设有“集邮百科”、“邮学研究”、“邮票与北京”等栏目,内容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邮》2004,(5):5-5
3月24日下午,海关集邮协会召开2004年度工作会议及“大龙”邮票研讨会。 首先,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顾洪官总结了2003年工作,并对2004年工作作了步骤:一是加强邮协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集邮小组;二是坚持办好《海关集邮报》,努力提高办报质量;三是举办集邮知识讲座,指导基层开展集邮活动;四是探索海关历史邮学文化,召开大龙邮票研讨会;五是拓宽对青年集邮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5月21日,上海市黄浦区集邮协会在“良渚玉器”出土原地浙江长兴举行《良渚玉器》邮票研讨会。上海市集邮协会羌陆明、邵林、张乐民和部分兄弟邮协、基层邮协代表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008,(6):32-32
黄浦区集邮协会组织基层邮协秘书长于4月25日—27日赴浙江衢州进行集邮旅游,为举办基层邮协秘书长培训进行动员,同时举行集邮学术交流活动,25日下午在衢州白金汉宫大酒店会议室,宣读了六篇集邮学术论文,并由区邮协秘书长和本刊两位副主编进行点评和颁奖,获奖论文的篇目及作者为:由中国古代书法邮票谈中国书法的发展(一等奖,李鹏颖)、从木版年画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等奖,顾建新)、试谈“集邮旅游”——本会特色活动之一(三等奖,顾延培)、关于《火炬传递》邮票的感想纪念奖,叶清良)、迎奥运 传友谊 促和谐(纪念奖,陈金洋)、集邮中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值得关注(纪念奖,周正谊)。  相似文献   

12.
徐星瑛(1919—),浙江桐乡乌镇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士。  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首批名誉会士和会士中唯独徐星瑛,除了中国邮票博物馆鉴定室鉴定专家和上海市邮协学术委员两个学术性很强的头衔外,再也没有任何“一官半职”;徐星瑛虽曾只以《华东区邮票》在全国邮展中拿过镀金奖,但在世界邮展摘取高奖的集邮家都忘不了他的支持;徐星瑛虽然没有出版过个人的邮学论著,但是多种经典性集邮文献都少不了他参与审稿。他写的《试析上海的“星期戳”》一文被评为全国优秀集邮学术论文……他是一位研究型的集邮家,无论对中国票、外国票、…  相似文献   

13.
1999年8月4日,国家邮政局特派了一位副处长专程到四川简阳,与我亲切交谈了邮政管理部门将要出台一些启动邮市和保护邮人利益的措施。我把这一好消息在报上刊登后。想不到没有产生大的反响。经了解,许多集邮、投资对邮市已经失去了信心,因为近年来他们预订的邮票总是打折。不久前,我收到天津一位名叫焦心捷的老集邮的来信说。他集邮已有37年历史。他花146元预订的1998年邮票。目前市场上100元都无人要,惊呼自己成了傻瓜,拿钱订的邮票成了“废纸”。他伤心地  相似文献   

14.
我离休前是北京邮政一个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并分管北京市邮票公司。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原党委书记杜庆云任北京市集邮协会会长后,为了使市邮票公司和北京市邮协更好地配合,有利于集邮活动的开展,向市局党委提出让我兼任市邮协副会长,主持市邮协的日常工作,就这样,我开始接触集邮界。  相似文献   

15.
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稿”字邮票,记入了中国珍邮的史册。关于它在集邮界的面世我们应该记住一位新四军老战士、集邮老人汤若泉先生。 汤老生于1919年,12岁开始集邮,最初集得宣统登极、中华邮政开办25年和孙中山国葬纪念邮票,引起极大的兴趣,从此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他在1941年参加上海新光邮票会,为778号会员。与钟笑炉、马任全、王松麟等上海集邮家都有交往。钟先生向汤老寄赠《近代邮刊》,汤老请钟先生代购《斯科特邮票目录》,也为钟先生收集解放区邮票,两人交流邮识。互  相似文献   

16.
1976年10月,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粉碎了,扼杀中国传统文化、摧残集邮活动的“文革”结束了,中国集邮微现复兴的曙光。10月中旬,邮兄李毅华约我谈谈誊印一份资料的事。李和我是50年代相识的邮友,他的收藏多且丰。难忘的是,在“文革”戕害集邮最猖狂的岁月,他还送我几套列支敦士登的体育邮票,为单调的生活平添了几分情  相似文献   

17.
上海黄浦区集邮协会于7月13—15日在苏州西山举行基层秘书长邮识研讨暨《黄浦集邮》工作会议。与会40多人,市邮协邵林、张乐民等应邀出席并讲话。"集邮旅游"活动,是黄浦邮协的一大创造,20年来坚持不懈。这次邮识研讨着重对苏州园林邮票,以及邮票上的苏州事物进行交流。叶清良、陈金洋谈及苏州四大园林邮票设计者  相似文献   

18.
年近90高龄的郭润康先生是全国集邮联合会首批名誉会士,是当代著名的集邮家、邮学家。他于1917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从15岁起开始集邮,60多年来为我国集邮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因而广大集邮界人士敬称他郭老。郭老早在青年时代就爱好对邮票的收藏和积极学习集邮知识。1942年8月他和邮友们一道成立了“金竹邮票会”,创办和出版了邮刊。随后他又加入“甲戌邮票会”。先后发表了各类集邮文章千余篇。为弘扬  相似文献   

19.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5,(6):3-3
亲历其境本期7月新邮介绍虽然用了“南通博物苑”作为标题的前半部分,文中却全部省略了这个内容,让给另一篇专稿去充分发挥。原来,编者去年10月在南通参加“原地集邮展览”活动时,由市邮协秘书长丁仪引领参观了南通博物苑,不仅畅游景点,还聆听了他对相关邮票产生全过程的回顾。邂逅如此一位新邮的“原经手”,自然不能错过机会,本期专稿因而成约。风光题材邮票的资料介绍,风景邮戳的景点描述,固然可以依靠参考图书,但终究难比亲历其境者的刻划来得贴切。本期介绍《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邮票的原地就请贵州的邮友执笔。理论新说原地集邮自从兴起…  相似文献   

20.
我和《集邮博览》相识已有30个年头了。伴随她同行,见证了她从单色到套色,从铅印到胶印,一直到全彩,从“丑鸭”到“凤凰”的变迁。第一次见到《北京集邮》是1982年10月,是北京一位邮友寄给我的。这本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的《北京集邮》创刊号,虽然只有32页,但设置了“邮票百科”、“邮风与邮德”、“邮学研究”、“世界邮坛”等栏目,文章精彩且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让我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